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2018年已进入后半程,中国车市持续了预期的微增长。但"微增长"背后发生了诸多错综复杂的变化,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考量中国汽车产业。问题集中爆发首先,车市的增长目前已处于低位,今年前7月乘用车产销仅同比增长2.6%和3.4%,7月更是出现同比和环比双降;从全年来看,增速较去年同期维持在3%左右。从市场消费需求来看,刚性需求转弱,车市增长由增量转入存量,消费市场已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消费需求更加偏于实用消费,整体车市"量"的变化趋缓,进入零和博弈时期。其次,今年以来,以SUV驱动市场高  相似文献   

2.
姚兰 《汽车纵横》2023,(4):102-103
<正>2月份,随着疫情消散以及春节假期后消费市场回暖,叠加各地方及厂家的促消费政策推出,乘用车市场整体节奏逐步恢复。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的影响,市场消费需求提前透支,给今年车市带来了不确定性因素。进入2月后,由于多款新能源新车上市,同时多地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和发放汽车消费券等方式提振消费,促进整体乘用车市场产销呈现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3.
2006年乘用车的增长率为17% 有人这样形容中国乘用车的消费结构:最初是倒金字塔形式——由于公车消费一直占主导,以致中高档车的销量最多,一度占据3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经济型轿车销量最少;随后是哑铃形式——由于经济型车的崛起,加上中高档车的庞大基数,致使车市结构是两头大、中间小;而近年,车市越来越向金字塔形式发展,其中伴随着中级车的发展和中高档车的持续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展望2006年中国这块最有潜力的乘用车市场!  相似文献   

4.
王福民 《天津汽车》2010,(7):24-26,29
文章分析了乘用车与商用车两大市场运行规律共同点与差异性,其目的是为汽车行业有关方面合理规划、发展和决策提供参考。采用作者提出的"车市波动分析法"绘制出汽车、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3种最常用的波动图和数据表,根据曲线走向和有关参数对比,得到两大车市实际运行情况及以下主要结果:中国车市2009年底已进入"第6次扩张期"并达到创记录的"扩张高峰",2010年1—4月仍在"扩张高峰期"运行,但增速回落。据此预测,2010年乘用车增长幅度为15%~18%,商用车增长幅度为10%,汽车年产1560~1600万辆。  相似文献   

5.
2020年一季度乘用车市场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艰难局面,由于春节相对较早和新冠肺炎病毒的影响,导致1—2月的销量将同比下滑幅度估计在35%左右。在2019年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同比下降7.4%的持续下滑背景下,如果没有强力的促销费政策支持,则车市增速将从1%增速下调到-5%。疫情带来经济下行压力和居民消费从衣食住行的衣食消费和住房投资更多转向购车消费,推动社会消费的结构性升级。  相似文献   

6.
5月份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5月份汽车工业运行数据显示,车市延续两个月跌势,市场低迷。不过,低迷之中也有若干个亮点。对目前车市态势,业界和社会有不同的观察点解读。市场低迷的突出表现1.增速滑落加深5月份乘用车产销环比依然双下降,不过轿车下降回落到一位数。月销售同比,乘用车生产微增长0.83%、销售-0.11%,其中轿车和MPV的销售下滑,有所加深,轿车增长3.72%,较上月下降0.44个百分点;MPV从上月的正增长滑入负增长4.06%。  相似文献   

7.
汪冬 《汽车情报》2004,(20):31-31
2004年1~5月,国内乘用车销量为106.669万辆,仅仅是全国乘用车2003年同期产量的1/3。2004年4月,乘用车销量比3月下降2.72%,而5月乘用车市场又较4月下降20%,各厂商库存迅速增加。面对着车展和车市如此大的“温差”,很多人都希望车展能推动下半年车市的整体上扬,但有关人士  相似文献   

8.
<正>8月份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销售再超百万辆8月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车市结束淡季行情,进入反弹回升期。其突出标志:一是乘用车市场月销售再超百万辆,又上一个"百万辆"台阶;二是乘用车产销率达到104.47%,其中轿车产销率  相似文献   

9.
2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消费热情节前升温,购新车过年是很多家庭的心愿,随着消费水平提升,有私家车的春节更精彩。驾车回家和开车拜年是既方便又有面子,尤其是随着中小城市私车进入中上等收入家庭,跟风购车消费热潮升温明显,这对节前车市也是较好促进。深圳限购的恐慌效应明显,对个别城市的节前热销也有助力。  相似文献   

10.
图解车市     
2008年4月,随着北京车展的召开,各种新车型纷至沓来,然而中国乘用车市场销售情况仍不容乐观。受国际车市寒流的影响,继3月份乘用车恢复性增长之后,4月份国内车市环比出现大幅回落,但同比继续保持稳定增长。4月中国乘用车共计销售60.5万辆,环比下降13.6%,同比增长10.8%。笔者认为:由于4月北京车展亮相的很多新车型会在随后几个月陆续上市,使部分持币待购的用户增多;4月份的清明假期,很多潜在用户外出以及股市的持续低迷等因素也对消费者的购车计划产生了较大影响。不过,由于原材料上涨对4月乘用车市场销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正>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狂飙式增长之后,中国车市突然踩了一个"急刹车":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1-5月,乘用车市场的同比增长仅在7%左右。一个顿挫,让原本有购车需求的消费人群,更显小心翼翼,消费市场购车需求迅速下滑。  相似文献   

12.
3月乘用车市场回顾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98万台,实现月度同比增长4%的平稳增长;2018年1季度零售同比增长4%,大幅好于2017年1季度的零售0增长的艰难情况。3月车市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月内走势,由于2月春节前后的零售相对较强,形成长尾效应,推高3月初的零售。厂家对市场的增长预期也不强,加之一些因素影响,因此月末的减速特征是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郑刚 《汽车与配件》2007,(46):41-43
中国总体乘用车维修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对于已经进入该市场的厂商来说,区域性的消费特征已经要求提供差异化的维修服务,除了保证服务质量之外,也需要企业提供有特色的专业服务。对企业来说,重新审视自己,适应环境变化进行再定位,对自身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战略行为,同时对中国乘用车维修市场和区域乘用车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福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炎炎夏目的来临,6月份的车市走向惹人心烦,虽然尚未显山露水,不过从2005年3月份起,车市已经逐渐回暖,继3、4月后,5月车市继续向好,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出炉的报告显示,5月乘用车销量为24.9万辆,同比增长24%,其中轿车增长27.8%,  相似文献   

15.
图解车市     
霍庆泽 《世界汽车》2009,(7):130-131
5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再次延续了热销的火爆局面,淡季不淡,中国乘用车市场演绎了“金4红5”的好戏。可以预见的是中国车市今年上半年将交出一张非常漂亮的成绩单——力压美国成为世界头号汽车销售大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乘用车已实现由奢侈品到生活品的转化。作为消费品,乘用车市场的增长离不开消费需求的释放。本文以厘清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释放的内生动力为研究目的,借助收入分布经典分析理论,对过去十年收入分布曲线位移和尺度变化进行测算,分析其作用下乘用车市场有效需求释放的内生机制,并对2020年情况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17.
自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总体上呈现减速增长态势,伴随着汽车消费的日益升级,乘用车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主流合资乘用车企业凭借产品优势,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利润总额;另外一方面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固守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挑战。为帮助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改善和提升,本文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和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进行竞争力对标分析,并针对自主品牌竞争现状提出了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改善和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代汽车》2008,(4):120
根据乘用车联席会的销售数据显示,2月份各细分市场的销售情况比1月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普遍下滑的销售趋势,说明了2月春节长假对车市的影响,但是各细分市场的下滑趋势不尽相同。其中.10万元以下车市的下滑趋势最明显,其次是15~20万元的市场。  相似文献   

19.
根据乘用车联席会的销售数据显示,2月份备细分市场的销售情况比1月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普遍下滑的销售趋势,说明了2月春节长假对车市的影响,但是各细分市场的下滑趋势不尽相同。其中,10万元以下车市的下滑趋势最明显,其次是15~20万元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汽车导购》2015,(12):8-8
在2015年11月举行的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徐长明主任在主题演讲中提出了两个值得思考的观点。第一个观点,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乘用车市场将从目前的低速增长态势恢复到中速增长态势,增速相当于GDP增长的1~1.3倍(约8-5%)。第二个观点,由于有汽车消费的鼓励政策,2016年车市会比上面提到的长期潜在增速更高一些。也就是说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徐主任认为中国乘用车市场都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