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轨道参数对无缝线路稳定性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等波长无缝线路稳定性计算公式作为系统数学模型,采用单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轨道参数对允许温升和轨道变形波长的影响,计算各自的敏感度系数。结果表明,轨道原始弯曲矢长比、轨道横移值对允许温差的敏感度系数影响很大,属于敏感参数,而钢轨扣件的阻矩系数H的敏感度系数相对较小,但仍在较敏感范围。对变形波长来说,轨道横移值是敏感参数,轨道原始弯曲矢长比、钢轨扣件阻矩系数H较敏感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对不同的参数基准值,敏感度系数也不同。忽略轨道原始弯曲矢长比对变形波长的影响,计算的允许温差,其结果与变形波长随轨道原始弯曲矢长比变化时的允许温差相差甚微。  相似文献   

2.
采用内外力矩平衡法,并考虑轨道原始弯曲和非线性道床横向阻力及扣件阻矩,在轨道变形曲线假设为半波正弦曲线的情况下,对无缝线路轨道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推导出钢轨温度力计算公式。输入不同的轨道变形波长,通过优化理论找出最小的钢轨温度力。将此模型的计算结果与使用《铁路轨道设计规范》条文中的轨道稳定性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计算结果较为接近。相对误差不超过3.8%,从而证明此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无砟轨道钢轨碎弯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钢轨碎弯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钢轨纵向温度力、线路横向阻力和钢轨初始弯曲是影响轨条臌曲的主要因素.应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包括道床、扣件的钢轨碎弯分析模型,讨论了初始曲线线型及参数、升温幅度、轨道类型和线路阻力等对轨条碎弯幅值的影响.计算表明碎弯是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胀轨的表现,应严格控制初始弯曲和保证扣件横向阻力稳定,防止形成严重的轨条碎弯,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包含钢轨、扣件、轨枕和道床阻力为一体的轨道框架模型。研究在温度力作用下无缝线路的臌曲失稳问题。推导相应的数值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轨道框架模型由4种单元组成:用考虑钢轨非线性变形的平面梁单元代表钢轨;无几何尺寸的两结点弹簧单元模拟钢轨扣件;弹性基础上的普通平面梁单元表示轨枕;弹簧单元模拟道床的横向、纵向阻力,并考虑了道床阻力的非线性特性。运用该模型,分析道床横向阻力、轨枕失效、曲线半径和线路初始弯曲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不同工况下钢轨横向位移-温度曲线、钢轨内应力分布及钢轨和轨枕的横向变形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横移限值的无缝线路稳定性可靠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无缝线路是一种新型的轨道结构,是轨道结构现代化的标志。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是无缝线路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也是无缝线路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国内外都非常重视无缝线路的稳定性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结构可靠度理论应用于无缝线路稳定性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具有开创意义。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的设计参数(轨道原始弯曲、道床向阻力、轨温变化幅度)具有明显的随机性,采用大量试验和统计分析基础上的概率取值更为科学合理。轨道允许向位移是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高温和列车横向力作有下的轨道允许横向位移对无缝线路稳定性影响很大。本文分析了轨道允许横向位移的模糊随机性,认为轨道允许横向位移是一个模糊变量,在现有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变量的当量随机化方法分析了轨道允许横向位移的概率分布及统计参数。对于模糊横移条件下的无缝线路稳定性可靠度进行了随机模拟,发现轨道允许横向位移对无缝线路稳定性具有敏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有限单元法和无缝线路横向鼓曲稳定性理论,建立无缝线路横向稳定性计算模型,分析钢轨初始弯曲矢度、波长、导曲线半径及道床横向阻力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提高无缝线路横向稳定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无缝线路横向胀曲的有限元模型,推导相应的数值计算公式,并编制计算程序。运用该模型,分析道床横向阻力、轨枕失效、扣件横向弹性系数、曲线半径、线路初始弯曲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提高轨道结构稳定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初始不平顺与初始弯曲的叠加方式对无缝线路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无缝线路稳定性方面的分析,研究线路初始不平顺与初始弹塑性弯曲之间的叠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分析理论建立钢轨、扣件、轨枕和道床阻力为一体的轨道框架模型,对于桥上无缝线路由于梁端相对伸缩产生的线路不平顺,分析线路不平顺幅值位置以及各弦测法对应矢度最大值位置与初始弹塑性弯曲的叠加线型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梁端横向伸缩引起的钢轨变形会降低无缝线路的稳定性。建议对于存在初始不平顺的线路,首先采用4 m弦长对线路初始不平顺进行测量,得到最大的矢度对应的位置,然后与钢轨初始弹塑性弯曲最大处相对应进行叠加,最后进行求解,以此作为计算无缝线路稳定性最不利的工况。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无缝线路试验段轨道参数试验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青藏铁路在技术可行地段铺设无缝线路,对于提高行车速度、减少线路齐护维修、降低运营成本,实现铁道部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详细介绍了道床横、纵向阻力与轨道原始弯曲的试验方法和数据整理分析过程,获得了合理取值。确定在青藏铁路格望段通过规范的轨道施工,可以迭到铺设无缝线路设计参数的要求。另外,对青藏铁路轨道稳定性与钢轨强度进行了检算,并确定了锁定轨温。  相似文献   

10.
根据轨道结构特点以及轨道胀轨变形特征,将扣件、轨枕和道床模拟成一个弹性约束单元,导出约束单元的扭转刚度,将线路初始弯曲变形部分模拟成初始弯曲变形单元,从而建立考虑线路初始弯曲变形部分位置发生变化、不同初始弯曲变形弦长和初始弯曲变形矢度以及不同钢轨类型和曲线半径对无缝线路临界温升影响的无缝线路稳定性研究有限元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曲线半径越大,初始弯曲变形弦长越小,60kg·m-1钢轨线路比50kg·m-1钢轨线路的稳定性更高;曲线半径越小,初始弯曲变形弦长越大,50kg·m-1钢轨线路比60kg·m-1钢轨线路的稳定性更高。对于曲线半径较小的线路,初始弯曲部位越靠近线路纵向两端,线路的稳定性越差;扣件、轨枕和道床组成的约束单元刚度降低,临界温升也随之降低,会影响无缝线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广泛铺设,越来越多的桥上铺设无缝道岔,而桥上无缝道岔较一般的桥上无缝线路受力变形更为复杂,道岔几何形位更难保持。基于桥上无缝道岔梁轨以及道岔股道之间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了桥上无缝道岔整体设计的检算评估方法,并阐述了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铁4号线高架线路采用了桥上小阻力扣件系统无缝线路,小阻力扣件系统由于纵向阻力较小,对无缝线路轨条爬行的约束较小,这在伤损钢轨更换时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以4号线无缝线路钢轨更换为例,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桥上小阻力扣件系统无缝线路钢轨更换技术。  相似文献   

13.
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直线和曲线有砟轨道无缝线路的稳定性分析模型,讨论道床横向阻力、线路初始不平顺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钢轨横向位移超过0.5 mm左右时,其增长的速率明显加大。因此建议综合考虑钢轨横向位移增长速率突变处的温升、我国规定的允许温升及计算温升作为高温时的轨温预警限值,并采取绿-黄-橙-红四级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桥上无缝线路计算理论,针对桥上无缝线路断轨机理,考虑断轨时相邻非折断钢轨以及墩顶刚度的影响,推导了桥上无缝线路桥墩断轨附加力的解析计算方法,并与有限元解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理论解析计算方法是正确的,对桥上无缝线路断轨附加力的计算趋于合理,能够指导我国桥上无缝线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小半径曲线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利用有限元法解决在温度力作用下无缝线路特别是小半径曲线的臌曲失稳问题。 研究方法:建立了包含钢轨、扣件、轨枕和道床阻力为一体的轨道框架模型,推导了相应的数值计算公式并编制了有限元程序。该模型还考虑了横向力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得到了不同工况下钢轨横向位移一温度曲线,并与“统一公式”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论:有限元方法在研究无缝线路稳定性方面是可行和有效的;有限元方法能计算出不同工况下的轨道结构从锁定轨温直到破坏全过程的横向位移,相对于“统一公式”,该方法可考虑各种复杂的工况,能更精确地反映轨道横向变形的趋势,从而为铁路工务部门养护维修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利用铁摩辛柯能量法推导无缝线路稳定性计算公式。将轨道视为一根具有一定横向刚度铺设在连续弹性介质(道床)的有限长梁。在临界温度压力作用下,具有初始不平顺的钢轨产生微小的横向变形,且处于微弯平衡状态。根据钢轨应变能增量与外力功的改变相等,直接运用铁摩辛柯能量法,推导出临界温度压力计算公式,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具体算例,获得与统一公式计算接近的结果。将曲线半径、道床横向阻力、弹性弯曲矢度、塑性弯曲矢度等参数取不同值代入计算程序,得出各种参数变化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线路养护工作中保证稳定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