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货物运输的重要形式.本文在分析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其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从运输价格、运输时效、联运机制、联运设施等4个方面阐述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从联运理念更新、市场化机制完善、定价机制改革、经营机制调整等4个方面提出推进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建设机制与发展策略,最后从明确联运发展重点、多元化合作策略、多式联运组织与技术、服务产品定价策略、物流化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支撑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基于交通物流与湾区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了湾区经济发展对交通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求,然后根据湾区交通物流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求,应用运输经济基础分析框架中的“产品-资源-网络”经济分析法和网络形态分层分析法,对交通物流资源进行了分类梳理。在此基础上,将湾区交通物流网络划分为设施网络层、信息装备层、服务组织层和政策体制层,从政府主动作为的角度讨论政府与其他层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出了交通物流在规划统领、网络优化、信息共享、服务融合、政策协同等五个方面的发展思路,为各湾区结合自身实际,细化政策举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的文化旅游景点分散,景点与景点之间的关联性较差,游客出行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随着深度游、特色游、亲子游等旅游方式的兴起,如何结合游客需求,利用微循环公交系统搭建旅游便捷出行平台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新穗巴士基于自身微循环便民公交系统,探索打造微循环公交与文化旅游融合模式,创新服务产品,提供高效、优质出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是国内旅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产教融合发展湖北乡村旅游对于提升湖北旅游综合实力、增加收入和生态保护意义重大.目前湖北乡村旅游部分已经形成了规模,但是还存在旅游品牌、旅游产品、旅游人才和营销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顶层设计湖北乡村旅游产业、重视湖北地区乡村旅游职业教育发展、重视湖北乡村...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农村地区交旅融合发展,对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开发模式进行了探索。以36个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开发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资料分析等方法,提出了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开发的内涵和特征,从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养、运营等4个方面总结出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开发的8种模式,即:规划对接型、规划整合型、服务提升型、部门合作型、收益反哺型、养护整合型、反哺运营型和多元运营型。针对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理论建构和顶层推动、建立部门协同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信息化手段、加强典型经验推广等5个方面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农村公路与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新  闫超 《交通运输研究》2023,(3):82-88+99
首先,通过梳理出行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分析我国当前MaaS发展情况,确定了MaaS当前所处阶段,以及“为旅客提供‘干线运输+城市交通’的全链条、一体化的出行服务”的阶段性目标与“共享、整合、一体化、定制化”的特征要求。然后,对比了铁路联运服务发展现状与现阶段特征要求,认为当前铁路联运服务在信息互通、产品供给、服务衔接等方面存在问题和差距,特别是运营数据信息不共享,导致全过程动态信息服务缺失,以及针对非正常状态下联运客票退改签保障措施的缺失,导致旅客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最后,针对性提出了MaaS理念下以铁路为主导的旅客联程运输服务体系,并对信息平台建设模式、票务数据共享方式、票制改革、安检流程优化、行李运输模式等重点方面,逐一提出实施路径,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文章提出了推进"互联网+"运输服务发展的迫切性和面临问题,从互联网技术引领、交通产业转型升级、行业管理体系构建、治理方式和职能转变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综合分析社会偏好理论视野下的服务链定价策略博弈问题,本文构建了服务提供商和出行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平台组成的旅游出行服务链联盟。基于社会偏好理论建立不平等厌恶决策模式、利他决策模式和社会福利综合决策模式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与分散决策和合作决策两种服务链基本决策模式下的博弈结果进行比较。探究MaaS环境下考虑决策者社会偏好特征的旅游出行服务产品的定价策略及服务链收益,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决策权的分散导致旅游出行服务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服务链整体最优收益降低。不平等厌恶决策模式下,产品的最优销售价格不受影响,服务链整体利润不变;利他决策模式下,服务链整体最优收益不断上升;社会福利综合决策模式下,各最优决策变量受服务提供商利他偏好的影响更大。关注服务链决策者的不平等厌恶偏好并实施利他行为,可以提高旅游出行服务产品的需求和总体收益,有利于旅游出行服务链的协调运营状态,实现交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国内及两省一市铁路、公路、水路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白货"产品运输特点及铁路运输在运价、物流服务、运输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入开展货运组织改革,加强货运设施建设、增强物流服务功能、提高运输质量、优化运价机制、开发优质货运新产品、加强货运市场调查以及与社会物流企业的合作等建议,以进一步增强铁路竞争力,提高"白货"运量和市场占有份额。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铁路、民航等综合运输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道路客运转型发展需求迫切。鉴于此,为了给我国道路客运管理部门和道路客运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归纳法对我国道路客运的规模、市场结构、线路装备、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道路客运转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阐释了道路客运转型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我国道路客运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认为,我国道路客运将朝安全化、定制化、集约化、互联网化、多元化、低碳化六个方向转型,要从推进道路客运集约化、鼓励并规范道路定制客运发展、鼓励发展联程联运、大力发展旅游客运、鼓励发展接驳运输、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推进车辆小型化发展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公路服务设施,尤其是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交旅融合进程中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初期探索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基本定义及内涵入手,基于行为心理、出行需求、社会价值等视角,提出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主要形成机理和类型划分。将高速公路旅游服务设施创新性地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并针对每种类型服务设施的交旅融合设计思路、设计要点和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在已有普通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旅游公路出行特点及需求补充了观景港湾停车带和露营地,使其更系统、更全面,同时还提出了普通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在整体空间布局、合理规模及空间设置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旅游业与综合运输体系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对山东省旅游业与综合运输体系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发现:旅游人数、饭店数量与交通的关联性最强,表明旅游产业规模与运输业直接存在相互引致发展的效用;而旅游收入、旅行社数量与交通的关联性较弱,表明山东省旅游产业效益较低,旅游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一直以来,航空对山东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的影响均处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以旅游交通的出行特性为基础,本文提出旅游交通规划的"三步曲"方法:即旅游的概念规划、详细规划和特色规划.通过对宁波东钱湖地区的规划实践,运用这种"三步曲"方法确定了旅游区与客源地的空间形态联系、旅游交通的线网布局及景区交通设施的具体形态,并将交通的旅游特色根植与交通规划的每个环节.用这种方法规划的区域具有旅游特色与交通网络结合紧密,设施与空间布局合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Ӫ��֯�����ϵͳ�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首先提出了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的概念。并对支持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的关键技术即运营作业计划自动编织系统的开发,车辆运行定位、监控系统及其支持平台的开发,公交区域运营辅助调度系统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等应用系统及支持平台做了进一步描述。在论文最后,对运营组织与调度区域化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西藏旅游交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业是西藏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带动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交通是整个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独特,旅游交通的落后现状是制约西藏旅游业发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西藏旅游交通的现状,阐述其对旅游业的制约,分析旅游交通存在体系不合理、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思维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认识交通运输系统现代性特征和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加快综合交通立法步伐,可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本次论坛以“新时期系统工程与交通运输 的理论融合与实践”为主题,对系统思维、系统工程相关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梳理。深入分析了新时期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特点和趋势,以及新一代航运系统的技术体系,提出了铁路网高质量发展 的方向与着力点,介绍了交通系统立法的现状、需求及未来重点工作,分析了智慧民航系统建设的总体路径和场景,以及系统科学与智慧城市交通融合的内容、场景及方法。最后,分析了综合交通的内涵及未来研究方向,并介绍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期刊的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17.
马林 《城市交通》2010,8(5):1-5,10
2010年2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建城[2010]13号),2010年5月16日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建城[2010]80号),这两份文件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回顾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城市交通规划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对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8.
陆桥通道旅客出行选择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预测综合运输通道客运需求结构变化,以陆桥运输通道为例,对不同运输方式旅客出行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旅客的职业分布中企管人员占20%以上,其余主要是工人、农民和个体经商人员;月收入1000元以下者主要选择公路,2000元以上者选择民航比例较高,中等收入者多选择铁路;以出差和探亲为目的出行者占50%以上;出行距离分布分析显示,公路优势在200km以内,民航优势在1500km以上,铁路以中长距离为主;旅客对服务属性选择,以安全为第一要素者近60%,其次才是速度和费用。结果表明,随着各种运输方式的不断建设和发展,陆桥通道内部客运市场正逐步扩大,表现出较强的多样性和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9.
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支撑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是实现江苏"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前提。通过评价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展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梳理了综合交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二五"江苏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用户的综合运输通道结构配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综合运输通道内用户出行需求和供应特点,对传统的通道结构配置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从用户效应出发对综合运输通道结构进行了界定,建立了通道内运输方式的多维Logit选择函数,提出了综合运输通道结构合理配置方法,并运用极大似然法给出了模型的有关参数.最后,通过西南出海通道(成渝段)的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