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沿海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目前在我国天然气供应体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我国沿海及分区域LNG码头建设现状、到港LNG船型、船舶密度和码头利用现状,得出结论:受消费需求不均衡、配套设施能力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LNG码头能力尚未充分释放,局部地区LNG码头淡旺季利用不均衡。根据各区域到港LNG船型结构、船舶密度的分布规律,分淡、旺季对各区域LNG泊位利用率进行测算,提出了沿海分区域平均泊位利用率和局部地区高峰季泊位利用率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LNG码头运营和船舶监管特点,指出沿海LNG码头运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研究结论可为区域LNG码头相关港口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分析环渤海地区天然气运输及储备体系发展和建设特点,提出该区域LNG码头布局关键问题。首次提出环渤海地区LNG码头布局应将冬季4个月需求指标作为码头能力供给的主要依据,并提出区域LNG泊位布局规模等指标。在此基础上,围绕“十四五”期环渤海地区天然气供应迫切需要,提出区域LNG码头布局和选址思路,结合港址条件推荐重点发展的港址。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北方地区冬季LNG高峰期保供目标,部分渤海沿海港口在同一港池内规划布置双LNG泊位。鉴于双泊位联合运营下的LNG船舶关联性强且操纵难度高的特点,有必要对LNG双泊位联合运行进行调度管理方案研究。以国内首座正式投产运营的LNG双泊位为例,基于船舶操纵模拟仿真方法,通过分析LNG船舶航行对航道通航效率影响及相邻泊位联动性,提出双泊位运营下的LNG船进出港优先级。在此基础上,结合LNG双泊位运营特点和通航管理规则,制定近期和远期不同阶段的船舶联合调度组织模式。研究结论可为单港池LNG双泊位的通航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宁波港域LNG船舶进出港航行安全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宁波LNG码头概况浙江省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的天然气管道工程配套码头(以下简称宁波LNG码头)位于宁波港域穿山港区中宅附近。码头泊位总长度为440 m,泊位走向51°.33~231°.33,可以靠泊8万~26.6万m~3LNG船舶,设计年通过能力为一期进口LNG 300万t,二期进口LNG增加到600万t。假如每次均采用26.6万m~3的船舶装运,一期300万t的量需要24艘次船舶装运,平均每月2艘次,进出航行每月4次。如果装运的船舶吨位小一点,则进出频度将更高。当二期投产时,船舶进出港频度将成倍提高(码头设计船型见表1)。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沿海港口能力供给水平数据跟踪方面长期存在的时效性差、人为统计过程中易出现错漏等诸多问题,分析传统泊位通过能力统计失真的具体原因,提出将泊位利用率作为评价港口服务水平的表征指标,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和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数据耦合的空间拓扑分析,综合考虑空间关系、航速特征、经留时间等影响因素,研发基于AIS大数据的泊位利用率算法模型,并以上海港2019年集装箱泊位利用率为例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泊位利用率算法模型是可信的;提供了一种能够反映客观实际、定量分析判断港口服务水平的技术手段,可为政府部门长期动态监测港口能力与运输需求互动平衡关系,支撑政府部门决策港口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避免空间资源浪费、重复建设、能力过剩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一、运输现状1.集装箱运输基础设施现状(1)集装箱作业泊位情况截至2010年底,泉州港有5000~50000吨级集装箱泊位5个(其中,石湖作业区泊位多为多用途泊位,还兼具石材运输功能),核定通过能力102万TEU。集装箱泊位分布在石湖作业区和围头作  相似文献   

7.
以某液化天然气(LNG)码头工程的设计为例,针对各种码头布置形式的不同泊位长度,通过OPTIMOOR系泊软件分析LNG船舶的系泊状况,详细分析各种码头系泊设施布置方案对不同船型的适应性,并结合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确定最终的码头泊位长度和系泊设施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闫哲彬  丁敏  王海霞 《水运工程》2011,(Z1):8-11,38
介绍环渤海地区客货滚装运输发展历程,论述客货滚装运输码头泊位、航线、运输企业等情况和客货滚装运输量现状,并分析其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渤海湾客货滚装运输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沈忱  房卓  张民辉  赵晓艺 《水运工程》2019,(11):122-126
液化天然气(LNG)船舶进出港时通航排他性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LNG码头适宜规模,以科学引导大型LNG接收站建设.基于多智能体信息交互的港口运营系统仿真方法,建立单个LNG港址单向专用航道模型,研究高负荷状态下2~6个LNG泊位时的船舶进出港及接卸作业全过程,评估LNG船舶相互影响状况下的进出港效率.结果表明,基于目前一般通航规则,单个港址LNG泊位数量2个较优,3个相对平衡,不宜超过4个.当达到4个泊位时,船舶进出港效率明显下降,潜在运营风险较高;且随着泊位数量进一步增多,效率会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0.
沿海港口是我国交通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码头能力水平与市场经济运行息息相关。目前,沿海港口部分泊位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远超泊位通过能力统计值,呈现“超负荷”运行现象,一方面反映出现行能力统计方式的不适应性;另一方面“超负荷”运行是否带来生产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立足保障重要战略物资海运供应链稳定、安全,支撑打造大宗货物战略储备基地,提升民生物资应急调配能力等要求,详细梳理了泊位通过能力的规范设计算法和现行统计规则,针对“超负荷”运行现象,重点分析泊位通过能力统计失真的原因等,提出了利用“泊位利用率”指标表征泊位能力的建议。为合理认识和研判码头通过能力,把握我国沿海港口实时发展、真实动态,实现合理决策、科学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仙人岛港区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大型综合性港区,属于双堤环抱空间格局,规划大型泊位多,船舶流量密集。LNG码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排他性。针对在环抱式港池内LNG码头选址和规划存在的问题,以仙人岛港区为例,集成利用多项模型技术研究通航安全、通航影响、陆域安全、泊位布置和空间利用等,提出LNG码头选址、码头泊位及水域布置方案,对仙人岛港区建设LNG码头起到了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锦州港25万吨级油品码头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锦州港港口吞吐量有了快速的增长,成品油的吞吐量在全港各货种中一直居于首位,对锦州港的发展举足轻重。目前锦州港油泊位的设计通过能力只有470万t/a,而2003年已完成油品吞吐量为720万t。现有设计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锦州港发展要求。根据这种情况,锦州港拟建设25万吨级油品码头,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加强锦州港在环渤海经济区港群中的市场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13.
张煜  魏世桥 《水运工程》2007,(11):41-44
对某改扩建的油码头,首先采用基于设计规范的设计方式对泊位年通过能力进行初步计算。由于任意泊位停靠船舶的船型大小会对其它泊位停靠船舶的船型大小产生一定约束(即船舶靠泊具有组合约束),考虑到这类船舶组合靠泊对码头泊位年通过能力的影响,引入仿真技术对船舶靠泊组合约束下的码头泊位年通过能力进行仿真计算,并将仿真数据与基于设计规范方式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为船舶靠泊组合约束下的泊位年通过能力的计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1∶60的整体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泊位长度对17. 2万m~3LNG船系泊的影响,分析了船舶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运动量和缆绳张力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横浪、横风、落潮流条件下,泊位长度缩短,艏、艉缆力分担了部分横缆力,对均衡艏、艉缆和横缆力有利,最大缆力变小;顺浪、顺风、落潮流条件下,泊位长度变化对系缆力影响不大;斜浪、横风、落潮流条件下,船舶受斜波作用,其纵横向均分配波浪力,倒缆与横缆或艏艉缆的受力基本相当;顺风时,倒缆力会大于横缆力和艏、艉缆力。该研究为天津LNG项目推荐了合适的泊位长度,可为码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码头可作业率决定着码头建成后的通过能力,对工程设计至关重要.在国际工程中,业主和咨询工程师通常会对码头可作业率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国内项目对于码头可作业率的要求相对模糊.通过对国内码头可作业天数分析方法的调查,发现国内通常采用简单的统计叠加分析法,根据船舶作业标准的限值扣除不同因素(如:风、浪、流等)影响码头可作业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江苏滨海LNG码头工程,通过相关数模分析和操船模拟研究,归纳在侵蚀性粉沙海岸浪大、流急、泥沙淤积严重情况下建设大型LNG码头工程总平面布置设计要点;同时提出在水域受限情况下,布置大型LNG码头近、远期双侧靠船的研究思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魏昂 《港工技术》2021,58(2):95-99
本文结合作者在大连港长兴岛30万t级原油码头工程和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2000万t/a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码头工程(长兴岛北岸作业区114号~115号30万t级原油泊位)两个项目的施工经历,对新老30万t级原油码头施工工艺从施工效率、施工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为国内外同类型大型外海深水独立墩重力式码头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二期工程是在总结一期工程设计施工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二期工程所处小洋山本岛前沿陆域纵深相对较小,港区陆域欠规正,成陆地基有山体基岩和深层淤泥等复杂条件,遵照“归顺水流,减少淤积,安全靠泊”的原则及与一期工程可合并经营、统一管理,也可分开管理、独立经营的原则进行港区布置。实现了同一期码头前沿一致的-16m水深,加长了泊位长度,优化了设备选型,提高了泊位通过能力。同一期工程比较,用每个泊位相对较低的投入取得了更高的吞吐能力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