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为有效地总结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就,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今年年初对2004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了广泛调查与评价,评出了2004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相似文献   

2.
韩文生 《摩托车》2005,(6):59-59
根据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为有效地总结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就,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对2004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了广泛调查与评价,评出了2004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本次活动参照国际惯例,依据企业信息化指标测评体系,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13,(47):17-17
近日,伊顿参加了在天津空港经济区举行的海格智慧节能技术论坛,公司旗下车辆集团高层人员作为杰出零部件厂商代表在活动现场发表了演讲。随着中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长空 《汽车导购》2005,(11):62-65
如果让您用一个最直白的词语来形容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相信很多人大脑中首先跳出的字眼就是“飞速”。中国人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欧洲近百年的工业化进程,表现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压缩的并不仅仅是时间,生活的品质也在实现着跨越式的发展。具体到汽车方面,当国人正在试着习惯身边的朋友逐个拥有私家车的时候,忽然又被“节能、环保”的大趋势推进了一种用车的全新境界,这听起来似乎带有某些无奈,但事实毕竟是事实,国内家用轿车的“柴油化时代”正在悄然间拉开帷幕,以至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柴油轿车竟然离我们如此之近……  相似文献   

5.
张曙光 《经济导报》2010,(25):12-13
我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工业化的成功是外源工业化的成功。中国30年来工业化的路子走得不错.从刚才张平研究的图里就可以看出中国30年的增长寻常迅速.GDP增长从1978-2008年大概是9.5%左右,而工业的增长更快.贸易的发展也很快。  相似文献   

6.
5月13日,中国汽车市场和中国汽车后市场都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中国石化与东风日产结盟,实现了“中国能源企业与全球汽车厂商的首次深度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7.
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次历史性转变,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文章对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继承与升华路径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8.
潘颖 《经济导报》2007,(36):28-29
在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P6个。国家环保部门统计数字表明:如果环境污染还以当前速度发展的话,每年环境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将高达国民收入的P3%。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称,中国“工业化的增长模式”已经导致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综”。 中国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先为保护环境做好铺塾。[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为我国现阶段汽车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针对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的要求,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践行“双碳”战略和工业化建筑时代的到来,桥梁作为生命线节点工程正在向着装配化、工业化的方向大步迈进,而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作为一种高性能组合结构桥梁形式在承载性、承灾性及装配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融合“工业化建造”“绿色建材”理念是实现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绿色建造的有效手段。为此,从高传力体系、高承载力结构构造及高承载力节点构造等方面阐述了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的构造优势,证明其是一种高承载性能桥梁结构形式,从高韧性与高经济性方面进一步论述了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的优势所在,并就抗震性能、工程经济性与常规混凝土梁桥进行类比;而后从全预制件装配单元、预制件现场快速拼装角度阐述了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的工业化建造理念,提出与快速拼装相适应的构造措施,并对具有绿色高强优点的碱激发UHPC混凝土应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进行了构思和设想;最后通过典型工程实践证实了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具有轻质高强、力流传递明确的显著特征和高效的装配建造性能。  相似文献   

11.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开始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未来趋势。在“新四化” 当中,以“电动化”为基础,以“互联化”为纽带,实现大数据的收集,逐渐达到“智能化” 出行,将成为汽车实现自动驾驶终极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本土企业对消费者的需求 理解更深刻、反应更迅速,并且能够迅速地寻找到强有力的本土跨行业合作伙伴。在汽车发 明130 多年后,中国汽车产业或许真的看到了弯道超车的曙光。  相似文献   

12.
暮宾 《经济导报》2007,(45):16-18
全球热钱和基金滚滚涌向香港,香港股市狂升,内地沪深股市长期居高。投资者购买的多是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中国选择了走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选择了后者。这意味着高资本密集、高新技术汇集、高效率体现的新型工业化,将推动中国大型制造业、大型装备工业,大型化工业等基础工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以扩大内需为方向的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形势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本面已经向好,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形势已经止住下降而且开始回升。  相似文献   

14.
刘文湘 《上海汽车》2003,(12):10-1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现阶段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文章针对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要求,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王欣 《汽车与配件》2005,(20):34-35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工业问题时,一再强调“创新”两个字,一再强调创新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意义。在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经历了2002、2003的爆热与2004年的骤冷之后,又恰遇“两会”这样的话语环境,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自然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世后,伴随着中国汽车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零部件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增幅超过了轿车、客车、载货车等行业,在12个小行业中居第一位。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让全球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投资者都不能忽视。武汉市零部件企业也应随着整车的发展“与时俱进”,加快配套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中国GDP达到20.94万亿元。实现了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2003年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4%,2006年10.7%。专家们认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基础比较雄厚,居民消费和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都有很强的拉动力。因此,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会有所回落。可能会降到10%以下,但还是会在高位运行,预计GDP增长率为9.8%。  相似文献   

18.
4月18日,商务部在广交会上公布了一份《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这份由商务部发展研究院完成的报告,据称是“商务部受高层领导指示”而进行的调研。该报告提出,到2030年中国要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并提出了中国推进贸易强国进程建设的数量、质量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麦格纳斯太尔中国与一汽共同开发了多种车型,获得了一汽集团的认可,与东风汽车公司合作模式是新车投产工业化和对供应商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主席在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信息产业  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  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  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江泽民主席为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为此  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以新的发展思路开展公路水路信息化工作  特提出如下 《交通与计算机》2001,19(3):4-5
江泽民主席在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信息产业,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江泽民主席为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为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新的发展思路开展公路、水路信息化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