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同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与其有合同关系的另一方提出请求或其他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船员外派已经成为当今航运界的一个普遍做法,而这种情况下外派船员工资请求权的优先权问题在我国的理论界还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对我国《海商法》有关规定的理解分析,得出船员工资优先权的请求基础;结合新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分析了船员外派情况下外派船员、劳务公司、船东三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得出在船员外派情况下外派船员可以依据劳动关系向船方主张工资等报酬的支付,并主张优先权的担保。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应该先仲裁后诉讼,即对仲裁裁决不服才提起诉讼.于是,有人便认为所有的劳动争议案件,包括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都应该先仲裁后诉讼;也有人认为海事法院可以直接受理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不必先仲裁.下面例举两个不同观点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书面承诺具有约束力,如无足以推翻该项书面承诺的相反证据,应依照约定履行义务。双方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应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相似文献
5.
船舶优先权是海商法赋予某些海事债权人的一种特权。船员工资及其他待遇列在船舶优先权的第一项。但在航运实务中,船舶所有人拖欠船员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船员各种待遇的界定、船员劳务合作公司的法律地位、船员申请扣船、船舶优先权消灭时效等几个方面如何行使船员工资船舶优先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6.
7.
船舶优先权具有债权物权公的性质,有着法定性,依附性,秘密性等特点,并从其性质入手,谈及行使权利过程中遇到的司法程序。作者试图通过对船舶实施扣押,拍卖债权人登记,按优先权受偿顺序分配价款等司法程序进行探讨并阐明使船舶优先权得以实现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有关船舶优先权的国际公约之间有中国《海商法》中相关内容的比较,从立法的比较角度来探讨船舶优权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船员工作面临的海上风险极高,作为对价,其工资福利相对陆地一般工种较高。近年来,随着劳务派遣制度的产生和发达,船员工资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机制,劳务派遣有其优势并导致劳务派遣用工数量实际增加,但相关的劳动争议也因而增多。船员和用工单位在选择这种用工方式时,必须意识到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比如劳务派遣单位欠薪,尽管用工单位已经支付此款,但如劳动者要求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用工单位即要再支付一次工资。又如用工单位未实际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报酬致使船员未实际受偿,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更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本案即因此种纠纷成讼。 相似文献
10.
11.
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海类专业是海上艰苦行业,做好航海类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优化航海人才资源配置,促进我国航运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法律和实务的角度,论述了我国《合同法》生效后,对海运托运人变更运输合同权利义务的影响,探讨了托运人变更运输合同的权利所产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海商法的特点和性质是理解和应用海商法的基础,文章认为,海商法是一个兼具公法和私法性质的包括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的边缘性法律部门。广义海商法与狭义海商法的特点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海事执法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了海事执法人员必须打好“五个基础”、具有“六个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海事执法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海事执法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中立足于新《行政诉讼法》的施行,深入解读法条修订的理念和亮点,从海事执法者的角度,对新法施行带来的变化和挑战进行思考,提出调整、规范执法行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海事刑事立法已逐渐提上日程,其中有关规制船员犯罪──基于古老的航海习惯和海事领域的特殊性而被视为犯罪行为的刑事立法更为各方所关注。即针对此领域从法律基理上予以探讨,包括船员犯罪的种类、海事刑法规制船员犯罪的类型、运用海事刑法规制船员犯罪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 相似文献
18.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各国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规定不一样,因此,在涉外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法律关系中就需要进行法律选择,以确定所应适用的法律。国际社会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主要有适用法院地法、适用侵权行为地法、适用船旗国法、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几种立法模式,中国《海商法》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宜规定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适用船旗国法,若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其他国家的法律有更密切联系,则适用其他国家的法律。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海事法院在海事担保中的职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海事法院因行使该职权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法律责任做了分析,提出法院应尽量减少职权的介入,给予当事人合理行使权力的自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