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词汇层面上看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输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化与语言的关系谈起,说明化输入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以汉英词汇的含义、范围异同来着重谈词汇层面上的化内涵,指出在教授词汇时化因素不可疏忽,提出以新角度看待化教学,提倡词汇层面上的化输入。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地域条件、文化的传播性质和各自的文化需求,它们始终处于双向互动状态。本文提出以大学文化为主导,以企业文化为手段,以社区文化为关键,学校、企业、社区三者有机结合,"大学人"、"企业人"、"社区人"三者相互认同,相互融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自育人的作用和效益,努力开创和谐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重点探讨“化全球化与民族化”。当今世界各国民族化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化全球化的影响。但是,在化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化如何面对各种挑战和冲突,实现民族化的更新与融合,提升“民族性”,体现“世界性”,这是对化全球化与民族化的整合,本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探讨化全球化与民族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交通》2019,(3):94-95
1月19日,由中国客车网、中国客车信息网主办,以“电动未来共筑都市‘明’天”为主题的新能源公共交通解决方案交流会,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找到“金钥匙”,推出新能源公共交通解决方案中国中车认为,在公共交通领域,未来的交通体系呈现出交通工具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转变;动力系统向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变;能源供给向绿色化、循环化、安全化转变等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亚洲最西方化的国家菲律宾,华人在积极融入当地文化的同时,坚守自身的民族文化之根,在现代与传统的互动中,展现了富有特色的菲华文化,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增添了色彩。笔者在数度赴菲调查的过程中,与菲华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获得了许多第一手的生动材料,又在菲律宾华人的主要祖籍地闽南进行了多次采访,亦获益良多。本文通过两方面材料的互补和对照,从办学与教育、经济活动、文化与生活、信仰与风俗等角度,论述了以华人为媒介的中华文化在菲律宾群岛的传播、适应与嬗变,对华人在文化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技术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技术指当代最先进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它与后现代思潮,后现代科学,后现代艺术与后现代哲学紧密相关,直接关系到人类明的进步,破裂人格的整合,化形态的复魅,技术的艺术化以及人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它既涉及到技术的异化,技术的道德属性,新技术如何更好为人类服务的问题,也涉及到如何使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的创造,利用和普及成为高水平的化知识,并演变为人类日常生活中自觉行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市形象整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融合着有形景观和无形化的城市形象,既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明综合展示,也是当地居民素质、行为、理念和精神追求的抽象整合。塑造现代城市,提高城市品位,不能不注重城市形象塑造具体运作的定形化过程,这就是城市形象的整饰问题。现代城市形象整饰是一项工程,尽管是城市管理中的前沿课题,涉及整个城市化取向的发展,它既体现着现代城市管理水平高低,又成为城市新管理战略所追求的综合性目标,同时,代表着城市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谢重光 《海交史研究》2006,98(1):101-113
闽南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伊斯兰教传入的过程,就是伊斯兰文化与闽南文化互动以至交融的过程.由于闽南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互动和交融,闽南的伊斯兰文化与域外及我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文化有着诸多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就其中若干重要的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流的动因、趋向和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跨化交流是两种异质化之间的信息交流,它是一种动态社会现象,具有特定的动因、趋向和形态。跨化交流的动因是异质化之间存在的化差。这种化差产生了化压,导致了跨化交流的产生和发展。在跨化交流的两种异质化中,高化占有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跨化交流的基本趋向就是由低而高.即低化对于高化的趋同。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文化承载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决定了高职教育文化必须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互动融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注重继承传统,重视与行业企业互动融合,对如何建设有特色的高职教育文化做了积极而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文化融合中的选择与繁衍--以中国狮子造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的西亚、非洲各国的造型艺术中都能找到大量的狮子形象。中国的狮子造型在吸收外来造型影响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浓厚的驯良色彩,并充分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演绎了一种全新的华夏狮文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化艺术之所以能生生不息、丰富多彩就在于文化融合中的选择性继承与新的繁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开设中西方文化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日益重要,对此,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责无旁贷。此外,和外国人进行有效交流,了解西方文化是必备条件。中西方文化课作为留基委考试科目的有效辅助课程,为广大学员提供了了解中西方文化知识、练习用英语表达相关思想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3.
以蝗虫入诗可以追溯到《诗经》,经过朝代的更替,蝗诗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文章将从巫文化、天人感应的儒家文化、官逼民反的政治文化和和谐的生态文化四个方面来探讨蝗虫文化。  相似文献   

14.
洪圣文化与妈祖文化是我国海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在源流上存在着较大区别,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两股文化,充实与丰富我国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超越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两极对峙.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是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割裂开来,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则是把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相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如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纪之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洪圣文化与妈祖文化是我国海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洪圣文化源于官方祭祀,妈祖文化来自民间崇拜;两股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我国独特的海神文化.对两者进行系统诠释,有助我们准确弄清它们的过往与今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两股文化,为充实与丰富我国文化事业,增添些许异彩.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本文在阐释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涵义与关系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提出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功能的影响,即网络文化能提升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网络文化能扩展校园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网络文化能优化校园文化的管理功能。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构建一种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型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力军,学习并内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志愿者文化是必要的,对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具有促进作用。为改进实际工作的不足,学校、社会、家庭要做好总结工作,采取适当方法,将志愿者文化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体来说,既要重视志愿者文化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规划,又要强化校园网络阵地,营造良好的志愿者文化氛围。同时政府还要做好引导工作,并推动家校联动,发挥家庭对志愿者文化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群众文化"是一个外延十分模糊而内涵却又非常丰富的概念,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导致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随着十八大报告的精神深入人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学界的共识,"群众文化"也成为目前理论界的重点和热点之一。通过对"群众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和实践性的三大特点来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快速提升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是人们谈论和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人类通过隐喻来认识和了解世界。基于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有助于揭示中西文化的差异。从隐喻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对比,以便使我们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