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工程中应用极为普遍,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长期使用寿命。桥梁预应力检测及控制技术研究是目前工程研究的热点方向,全国众多学者结合现代控制技术开展了预应力工程质量的研究工作,工程应用上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某高速公路开展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专题,拟通过真实准确数据发现并即时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强化施工工艺,消除工程隐患,使整束有效预应力和同束不均匀、同断面不均匀度都得到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7):125-126
随着现代桥梁施工技术的提高,预应力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桥梁建设。预应力桥梁建造技术相比于其他的建造技术,施工难度更大,对于人员素质、材料品质、设备精良度和技术质量要求也很高,却也有着自己本身的优点,但是在日常的桥梁建设工程之中,常常会因为质量和技术不达标出现一些现实问题。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建设之中的应用也预示着桥梁的工程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大吨位小半径"U"形环向预应力在混凝土斜拉桥锚固区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的研究只是定性地认为钢铰线伸长量和受力存在不均匀性,不均匀的程度并未研究清楚。在前人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一种不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借助统计手段,通过梅溪河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足尺模型试验研究了小半径"U"形环向预应力伸长量不均匀性和由此引起的预应力钢筋受力的不均匀性,研究认为小半径"U"形环向预应力伸长量和受力不均匀存在必然性,且群锚中钢铰线根数越多,这种不均匀程度越严重,张拉控制应力限值不宜再按现行桥梁设计规范取值,应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厦漳跨海大桥北汊南引桥第3联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Civil大型桥梁分析软件进行建模,研究了梁顶纵向正高差、梁顶纵向负高差、轴线水平偏位、支座偏位、以及有效预应力不均匀度对大曲率曲线连续梁桥线形和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梁顶纵向正高差和各束预应力同截面不均度对主梁挠度和应力影响最大,其次是梁顶纵向负高差、轴线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一座匝道桥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为工程背景,介绍了主梁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对预应力非常规损失及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桥的加固目标和方法,并对加固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期为同类桥梁的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专利号:ZL 2014 2 0181579.1随着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巳在我国桥梁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并被大量采用,但其病害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桥梁结构的耐久性方面。危桥拆除与桥梁倒塌后调查发现预应力孔道压浆不密实引起的预应力钢束锈蚀与预应力损失是造成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病害与倒塌的主要原因,以致2001年我国交通部还将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不密实问题列为公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忻州市某高速公路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斜箱梁工程实例,桥梁跨径布置为(22+2×30+22)m,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该斜交桥建立实体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支座布置间距d及斜交角θ在恒载以及恒载+车道偏载两种工况下对斜交桥梁支座反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恒载工况下,支座间距越大,边墩、次边墩支座反力分布越不均匀;同样,斜交角θ越大,边支墩支座反力分布越不均匀。在恒载+车道偏载工况下,边墩、次边墩支座反力变化规律基本同恒载工况,但中支墩支座反力的参数化分析规律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混凝土梁上拱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结合武汉绕城高速公路的桥梁施工工程,选取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对梁内应变的观测和梁上拱度的长期测量观测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等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梁上拱度的影响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梁上拱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易导致桥梁的上、下部结构,特别是桥台产生贯通的裂缝病害。本文以某通道桥为例,对其桥台的病害情况及成因进行介绍分析,提出了针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静压预应力混凝土桩施工方法,并对其进行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的探究,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结构的应变-应力测试结果一方面用来评价施工质量,另一方面还可用于桥梁结构的跟踪监测,进一步完善桥梁设计理论。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而言,由于混凝土材料的非均匀性和不稳定性,受设计参数的选取、施工状况和结构分析模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结构的实际应力与设计应力很难完全吻合。因此,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变实际测试中,通过系统识别、误差分析与处理,使测试应力尽可能地接近于实际,从而较准确地掌握结构的真实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很多桥梁在建设时都使用了空心板结构,所以.有效提高预应力空心板在桥梁中的质量和外观,成为桥梁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常见的桥梁中的预应力空心板问题有以下几种:预应力空心板梁外侧板下部出现云斑、砂线和麻面,模板拼缝处漏浆:底板或侧板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内模板上浮和变形:张拉后起拱值达不到设计标准,垫块造成的侧板印痕等。而影响桥梁预应力空心板质量的因素也有多种,在长期的桥梁施工工作中,我们经过分析探索、研究.发现影响桥梁预应力空心板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种:原材料的质量问题、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空心板梁的安装等因素.本文就对桥梁预应力空心板的钢筋制作、模板安装、混凝土施工等工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张拉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的一道重要工序。结合对工程实践的体会和总结,参考有关技术资料,阐述了预应力钢筋张拉伸长量不足、管道堵塞预应力钢筋无法穿入、张拉拱度或放张拱度偏大或偏小等常见弊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西交通科技》2014,(2):F0002-F0002
<正>随着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已在我国桥梁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并被大量采用,但其病害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桥梁结构的耐久性方面。危桥拆除与桥梁倒塌后调查发现预应力孔道压浆不密实引起的预应力钢束锈蚀与预应力损失是造成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病害与倒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底板开裂的原因,并以秦淮河特大桥为依托,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合龙施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保证桥梁预应力度和避免箱梁底板开裂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连海  吴迪 《北方交通》2008,(2):107-108
分析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要点、阐述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通过对部分预应力与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比较,发现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兼有全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先张法预应力梁板在桥梁工程中已广为应用,由于桥梁建设队伍施工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先张法预应力梁板施工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本文针对先张法预应力梁板施工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质量问题,从张拉机具效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放张、混凝土浇筑、梁板起拱度、斜梁板锐角端头炸裂、混凝土干缩裂纹、梁板预埋钢筋、梁板几何尺寸、梁板冬季施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保证预应力梁板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注意事项,对桥梁施工技术人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应力混凝土桥梁中,预应力的施加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前者通常用在中小跨径简支梁桥,而后者常用于中、大跨径连续梁或连续刚构桥中。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我国既有桥梁中占有较大比例。经过长年的运营.已有相当数量的这种桥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或结构性的缺陷.突出的问题之一体现在预应力管道压浆不饱满、后期预应力损失过大、预应力筋存在不同程度的锈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型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对一座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进行空间分析,其主梁为单箱单室变截面扁平宽箱梁.对比分析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箱梁截面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箱梁横、纵向应力沿截面出现显著的不均匀性,表现了很明显的正剪力滞效应,这种不均匀性在跨中截面尤其突出;预应力空间效应及箱梁剪力滞、畸变等因素使箱梁顶、底板局部出现了较大的应力.增设箱梁横隔板可以增大这种结构的横向抗弯刚度,改善其受力性能.所得的分析结果可为同类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路桥梁建设是关乎民生社会的重大工程,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成千上万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如今的公路桥梁建设中,预应力施工被广泛应用。通过对大量在役的预应力桥梁调查和检测,发现相当部分的预应力桥梁质量隐患来源于预应力张拉施工不规范和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传统的预应力施工,纯靠施工人员凭经验手动操作.控制方法由于受到监测手段的限制,其同步精度根本无法保证。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PCS)作为一种结构体系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结构工程师要有效地、经济地使用PCS,必须充分了解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缺点。在PCS中,预应力度的选择与结构形式的选择一样,是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应以结构的功能和经济合理为基础。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对象。这种桥梁是预应力桥梁中的一种,它具有整体性能好、结构刚度大、变形小、抗震性能好,特别是主梁变形挠曲线平缓,桥面伸缩缝少,行车舒适等优点。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应用状况,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裂缝的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