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确切反映隧道施工塌陷地表稳定情况及塌陷治理效果,需对隧道上部地表及邻近建(构)筑物进行监测与分析。结合某隧道的水文、地质情况,地表塌陷事故发生后采取治理措施及监控量测成果,分析该施工隧道发生塌陷主要因为地形条件、复杂的水文与地质条件、降雨影响、施工工艺。最后,结合监测结果综合采取塌陷治理措施,实现良好地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主要通过介绍银山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左线进口段洞顶塌陷及初支大变形地质病害情况,叙述了银山隧道出现洞顶塌陷、初支大变形原因及处理方案的确定,从而为银山隧道左线病害处理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引起地表塌陷的原因进行研究,并从地质原因和施工原因这两个方面对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引起地表塌陷进行了分析,要想有效的控制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引起地表塌陷问题,那么就需要针对事故发生的机制,诱发的原因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机制,这样才能够对地面塌陷事故进行及时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塌陷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建设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是非常常见的,由于地质条件或是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工程中会出现地表塌陷的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降低施工企业效益,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结合山西太原的电缆隧道挖掘工程实例,探讨了在进行隧道施工时,浅埋暗挖技术手段不当引发的地表塌陷现象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富水黄土、泥岩分层隧道塌陷段由于受拱部黄土易失稳、坍塌影响,施工开挖极为困难。阐述了在通过地质雷达有效超前预报的情况下,采用密集超前管棚和临时拱架形成悬托结构能有效抑制隧道拱部富水黄土塌陷,施工中合理预留核心土尺寸和掘进进尺,配合监控量测数据,仰拱及时闭合,做好临时排水能有效解决此类地质情况下隧道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6.
鹁鸽岩隧道右线RK54+111~RK54+121在隧道掘进施工中,岩层中的断裂带发生塌方,经加强支护处理后顺利通过塌方段,二次衬砌完成后洞顶地表在大雨过后出现直径2~3m塌陷坑,二次衬砌并无异常情况。通过对塌陷区采用地震映像、瞬态面波进行探测,查明地下岩土体塌陷情况后,制定了相应的加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照亮 《交通标准化》2011,(24):139-141
白露一号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并引起地表塌陷。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了合理的处理方案,采取注浆加固、长管棚注浆超前支护等措施,成功治理了隧道坍塌并顺利通过坍塌段。  相似文献   

8.
在沿江高速公路芜湖至铜陵段千军岭隧道穿越岩溶漏斗塌陷段的设计中,采用了深孔地表注浆技术,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岩溶漏斗塌陷区的岩体力学性能,保证了隧道安全顺利地通过岩溶漏斗区.  相似文献   

9.
济南至莱芜高速公路鹁鸽岩隧道位于莱芜市雪野湖西南部,雪野湖风景区内,现隧道基本贯通。在施工过程中,鹁鸽岩隧道右线RK54+111-RK54+121岩层中的断裂带发生塌方。经加强支护处理后顺利通过塌方段。 二次衬砌完成后洞顶地表在大雨过后出现直径2—3m塌陷坑,二次衬砌并无异常情况。通过对塌陷区采用地震映像、瞬态面波进行探测,查明地下岩土体塌陷情况后,制定了相应的加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岩溶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因岩溶水的泄放、溶洞填充物的塌陷而改变围岩原有应力分布情况,诱发隧道掌子面产生塌方,对隧道施工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为避免岩溶隧道塌方引起的地质灾害,提高施工安全性。结合四方山岩溶隧道的工程实例,全面分析其工程特性,研究其塌方形成机理,针对基本稳定区、塌方影响区、塌方发生区分别制定岩溶隧道塌方处治对策,为类似研究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问题,结合昌宁高速川风凹隧道工程实际,分析了隧道大变形发生的原因机理,提出了包含地质情况探测、地表塌陷注浆回填、继续变形控制、洞内管棚注浆加固、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和强支护的系统施工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地研究,从断层和破碎带隧道开挖以及支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最后根据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断层以及破碎带发生塌陷后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莆炎高速黄芨隧道出口右线入洞段,位于斜坡下部,硬塑状粉质黏土覆盖层厚度为3~6 m。施工期间连遇暴雨,隧道开挖时在左导洞及拱顶出现局部塌陷,为有效治理,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塌陷成因,并系统性提出治理措施和施工期间注意事项,最终进行治理效果反馈。结果表明:该段边坡下方遇水极易软化的超薄硬塑状粉质黏土覆盖土层是塌陷的内在因素;施工期间持续降雨形成的丰富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塌陷的外在因素;施工过程中未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是坍孔的重要因素。采取坍孔扎筋喷浆回填+防排水+局部注浆加固+ 开挖工序调整的综合治理措施,可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治理后监控数据较为稳定。该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向黄隧道复杂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声波测井法、场地及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了隧址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隧址区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隧道涌水,隧道突水、突泥及塌陷,煤层采空区积水,瓦斯泄露)的成因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为该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古田隧道在施工过程中诱发了洞身一古滑坡的复活,造成山体不稳定,地表塌陷开裂,隧道偏压,初期支护严重变形等一系列的问题.设计采用地表抗滑桩和微型桩,洞内超前小导管注浆、密排工字钢架加强支护、预应力锚杆,并优化衬砌断面型式等措施,在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隧道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围岩堵水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埋深88m,地下水发育.由于突发大面积涌水,造成地表塌陷.介绍了采用地表深孔注浆固结止水方法加固围岩,既可保证施工安全,又能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工方式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差别较大,以北京某站区间浅埋暗挖段为工程背景,以隧道沉降和收敛量以及地表沉降为控制指标,分析三种开挖方式(三台阶、CRD、眼镜工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CRD法对隧道的控制效果较好,开挖影响距离、造成的隧道沉降及地表沉降都较小,而三台阶工法对隧道稳定性的控制相对较差,虽然CRD法工序复杂,成本也相对较高,但能较好的保持围岩的稳定,减少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18.
高压旋喷注浆是加固地层的一种重要方法,永州至蓝山高速公路观音岭隧道左线出口掌子面出现流泥砂,从而导致地表塌陷。通过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对泥砂地层进行了有效加固,从而保证了隧道地层的稳定和工程的顺利施工。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了高压旋喷桩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浅埋暗挖区间隧道塌陷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典型地质条件和区间隧道的断面形式,将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分为超浅埋隧道和浅埋隧道两种,对于超浅埋隧道,隧道的破坏形式主要是整体下沉和塌陷,隧道的破裂角接近80°;对于浅埋隧道,破坏形式以滑裂破坏为主,规范给出的滑裂角为45°φ/2,但通过对北京地铁事故的调查研究发现,隧道滑裂角大于45°+φ/2,因此应用土力学原理和Mohr—Coulomb破坏准则推导出新的地层滑裂角.结果表明,浅埋隧道的破裂角与隧道的覆跨比、矢跨比有关,且比45°+φ/2大10°~15°.运用FLAC3D软件计算分析隧道破坏时塑性区分布情况和破坏过程,并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对比,发现新的滑裂角更接近实际工程的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20.
明挖隧道围护桩穿越砂层时,在地下水丰富的情况下桩间旋喷难以形成止水帷幕,因此在开挖过程中桩间经常发生涌水现象,如不及时抢险很快就会在围护结构外形成空洞,造成地面塌陷。采用桩间二次注浆止水工艺:一次注浆对砂层空隙进行填充减小流速;二次注浆继续填充砂层空隙,对涌水点进行封堵。此措施有效地防止了隧道外部涌水、涌砂现象的发生,保证了隧道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