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前汽车生产线的生产工艺主要包含以下工艺过程:前处理、电泳、PVC密封、(中涂)、喷涂前准备、面漆喷涂、修饰、空腔注蜡等,其中为车身提供最有效防腐性能,延长车身寿命,同时,为面漆喷涂提供良好附着力,当属电泳工艺过程。由此可见,电泳工艺的作用至关重要。电泳的过程如同电镀的过程,电压的稳定性、连续性对电泳工艺质量影响深远。文章结合车身实际生产过程,简要讲述了关于传统7段整流直流电电压连续性的问题,以及分析与解决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针对轿车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电泳涂膜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探讨电泳漆膜缺陷形成的机理。主要从生产过程中人、机、料、法、环等多方面对电泳车身门框斑纹缺陷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供了一些预防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的处理方式及工艺条件,对涂膜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正确地选取电泳液的更新周期和单位时间的循环次数,是保证涂膜质量,节省电泳液的重要一环,面漆涂装中,中涂层的需否,面漆品种的选择,要根据车身类型确定,涂装线的配套设备,亦按厂方需求而定。  相似文献   

4.
涂装车间电泳车壳漆膜厚度出现异常下降现象,性能存在质量隐患。为解决这一质量故障,从电泳槽液参数、C型吊具和阳极系统等方面逐一进行排查和分析,发现电泳车壳漆膜厚度异常下降为电泳阳极系统故障引起;通过维护电泳阳极系统,保证车身电泳膜厚,消除车壳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5.
通过扫描电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电化学工作站和电泳漆膜检测仪等设备对高铝车身前处理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铝车身前处理工艺对铝材占比为50%的钢铝混材车身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经过该工艺处理后的铝合金板磷化膜质量为2.515 g/m^2,镀锌板的磷化膜质量3.572 g/m^2,且板材电泳漆膜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均合格;通过添加含氟药剂将磷化槽液中的游离氟控制在150~250 mg/L范围内,能够将磷化槽液中游离态的Al^3+完全排除到槽液体系外;经过该工艺处理后的铝合金板和镀锌板电化学腐蚀速率分别降低了5.744μA/cm^2和7.355μA/cm^2,自腐蚀电位向正向移动,电荷转移电阻增大,耐腐蚀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从钢板表面状态和电泳车身烘干过程分析了阴极电泳漆膜产生缩孔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强化脱脂效果、加强电泳工艺参数控制、保持电泳漆烘干室清洁和严禁使用硅酮类材料等措施解决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泳透力又称泳透性,是指在电泳涂装过程中使背离电极的被涂物表面涂上漆的能力.泳透力表示电泳涂膜膜厚分布的均一性,是电泳涂料的重要特性之一.泳透力的大小与电泳漆槽液的电导、湿涂膜的比电阻和涂装工艺参数(如泳涂时间、涂装电压和槽液固体分等)有关,电泳漆槽液的电导和湿涂膜的比电阻越大,泳透力越好;泳涂时间长一些、电压和固体分高一些,泳透力也会适当提高.泳透力也是确保空腔部分、缝隙间等泳上漆的重要控制参数值.  相似文献   

8.
阴极电泳能极大地提高涂装产品的防腐水平,但客车车体偏大,受场地和投资等因素的限制,制约了阴极电泳工艺的应用,而采用客车分总成电泳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介绍了客车底盘车架及车身骨架等分总成分别进行前处理、电泳后组焊成车身,再进行涂装的工艺方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重点介绍了汉腾汽车的薄膜前处理工艺流程、前处理洗投槽及试生产过程,针对现场遇到的硅烷槽液发黄浑浊、车身漆膜缩孔问题,结合白车身管理、前处理段、电泳段、设备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最终查找出问题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泳涂漆过程中出现的缩孔、条纹、膜厚且粗糙等质量缺陷,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跟踪分析,提出对驱动站及接油盘、烘干炉每周清理1次,恢复UF浸槽右侧接油盘,加长电泳悬链回程端头接油盘,在电泳槽人口增加去离子水(呈雾化状)喷淋,修改pH值工艺范围及更换过滤袋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雪铁龙ZX(富康)轿车是90年代新车型,东风汽车公司于1994年10月开始该车的CKD生产,简要介绍了雪铁龙ZX(富康)轿车车身主要涂装要求及其对策,较详尽介绍了该车身CKD涂装线工艺过程及其主要参数,对该车身于CKD生产调试中出现的工艺难点;脱脂,滴干,超滤液运用,抛光和补漆作了讨论,并对预处理溢流除浮油,预处理与电泳过滤,管式阳极罩运用,厂房清洁,设备内衬和小型国产高压泵运用谈了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车身内腔电泳膜厚不足导致生锈,而传统试错方法耗费大量成本、电泳工艺开孔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实现车身电泳工艺孔正向设计的新方法——基于电泳仿真的区域分析法。首先基于法拉第电沉积理论,获取电泳过程中的电场、流场信息,搭建电泳电化学仿真环境,建立电泳过程数学模型;构建电泳基础试验模型及其仿真模型,通过试验和仿真结果对比以及参数迭代修正,反求得到对涂料沉积量影响较大的基本沉积参数数值;基于工程上对车身电泳关键区域的划分,确定大梁局部区域典型3层钣金结构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大梁局部区域简化结构的电泳电化学全耦合仿真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以工艺孔形状、大小为变量,以电化学分析为手段进行研究发现:开孔形状对电泳膜厚几乎无影响,而开孔面积对电泳膜厚有较大影响,分析得到膜厚衰变的数值规律,导出了大梁区域内腔电泳膜厚的安全系数。通过对加强板上双孔叠加效果的分析,进一步推导出该区域孔间距设计的安全系数。最后将量化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某车大梁区域的结构更改,成功解决了该区域内腔生锈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载货汽车车身油箱盖部位及车身局部在磷化后出现条纹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确定了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即车身脱脂后表面局部变干,造成脱脂剂在水洗工位无法被清洗干净,并随车身进入磷化槽,进而对磷化产生不良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后,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4.
电泳投槽后的槽液管理是获得高品质电泳车身的关键因素,只有电泳槽液管理工作全面、细致,电泳车身质量才会优秀、稳定。吉利晋中基地在投槽后6个月左右时间一直是低产状态,平均月产量不到500台,电泳液更新慢,对槽液的性能、稳定性等都有影响,针对这个潜在风险,低产期间制定了电泳槽液的管控方案,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车身的涂装前处理/电泳质量直接影响到车身的耐腐蚀性,进而影响到整车的使用寿命。从排水孔、排气孔、电泳工艺孔、零部件板件间隙和零部件板材选用几方面分析了白车身的结构对涂装前处理/电泳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进行车身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涂装是车身产品制造中的一个重要工艺过程,电泳是涂装过程重要环节。在电泳过程中,由于液体冲击及车身自身运动,白车身会出现钣金变形、结构脱胶、固定点强度不足的情况,引发尺寸匹配不均匀、间隙过大的问题,严重影响用户视觉体验。本文综述了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与有限体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的理论基础、多相流仿真分析方法及重叠网格技术理论及应用,分析了流固耦合仿真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及电泳过程车身结构变形预期仿真方法可能存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由于A系列车型为钢制车顶,车身在电泳时车厢内部电场被屏蔽,造成车身内、外板与骨架之间无法电泳,而对于盲窗的箱货车而言,车厢内部80%面积电泳膜很薄或是无电泳膜,对车身的整体,特别是盲窗车内部的防腐性能造成很大影响。通过对电泳机理及电泳设备的分析研究,解决了A系列车型电泳时车身内腔电场屏蔽问题,提升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由于A系列车型为钢制车顶,车身在电泳时车厢内部电场被屏蔽,造成车身内、外板与骨架之间无法电泳,而对于盲窗的箱货车而言,车厢内部80%面积电泳膜很薄或是无电泳膜,对车身的整体,特别是盲窗车内部的防腐性能造成很大影响。通过对电泳机理及电泳设备的分析研究,解决了A系列车型电泳时车身内腔电场屏蔽问题,提升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从车身密封性和车身防腐性两个方面介绍了与轿车车身设计有关的车身涂装设计原则,归纳总结了比较常见的密封性问题及其建议解决措施,并对有代表性的密封性问题和电泳问题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品牌汽车车身生锈严重的问题,文章通过与其他厂家车型的对比分析,发现车身用板材不是导致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涂装工艺孔设计的不合理才是导致车身防腐性能缺陷的诱因。结合分析结果,在产品设计阶段对涂装电泳通电孔、排水孔、排水筋及排气孔的设计进行了阐述。指出涂装工艺孔设计的考虑对车身防腐性能设计考虑的重要性,为今后新车型开发过程中车身防腐性能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