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一个有尖叫倾向的实际样车,通过有限元方法提取制动器各部件的模态参数,应用耦合模型来分析子结构模态与耦合系统不稳定模态的关系。从而得出引起制动尖叫的主要原因为摩擦片与制动盘的模态耦合,利用修改摩擦片的结构形式来改善制动尖叫。最后通过J2521台架试验,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制动噪声分析闭环耦合模型,利用振动和模态分析理论,以13k Hz频率噪声为算例,分别计算静态和动态闭环耦合模型制动盘的自身振动能量;随后分析摩擦耦合界面振动能量流动和振动传递路径,指出制动器在耦合界面的振动传递以制动盘振动向制动块传递为主导;最后通过制动盘振动能量平衡分析,验证了制动盘相关振动能量计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中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高频制动尖叫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用不含黏弹性成份的非石棉有机摩擦材料为原样品,通过在其配方中分别添加不同类型、不同质量百分比含量的黏弹性成份,制备了多种不同样品.运用试验模态分析和动态热机械分析技术研究这些样品中黏弹性成份及其用量与影响制动噪声的摩擦片储存模量、共振频率和损耗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出在摩擦片配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黏弹性材料能显著增强摩擦片耗散制动系统振动能量的能力,减小摩擦片和制动盘共振倾向,从而实现抑制摩擦片振动和制动尖叫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论文主要基于复特征值法,建立了某汽车盘式制动器制动噪声分析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包括从频率、振型、负阻尼比、模态参与系数、模态应变能等仿真结果进行制动器制动噪声分析,为汽车盘式制动器系统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汽车盘式制动器系统在8 337 Hz频率附近发生制动噪声的可能性最大,在8 337 Hz时复特征值实部为最大值45.5,负阻尼比为最小值–0.545 6%,Z方向的参与系数值最大,制动盘和制动块的应变能比值较大,且该不稳定模态主要是由于制动盘和制动块之间发生模态耦合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探讨了盘式制动器制动过程中摩擦片和制动盘之间的热负荷-接触应力-磨损耦合行为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建立了盘式制动器的有限元模型;然后研究了应力-磨损耦合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并且模拟了摩擦片和制动盘的磨合过程;最后分别对热-应力耦合条件下和紧急制动工况下的摩擦片磨损行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拟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对某型轿车盘式制动器进行了台架试验,发现该制动器主要制动噪声频率在3kHz附近。采用有限元FEA分析手段对制动盘、制动钳壳体、制动钳支架和摩擦片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制动钳支架的7阶振动模态是导致制动噪声产生的原因之一。对制动钳支架结构设计进行了改进,并对装有改进后制动钳支架的盘式制动器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制动器冷态制动噪声从100.5 dB下降为73.4 dB,达到了该车型对制动器噪声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7.
制动时左前车轮异响,经过改变摩擦片平面度、改变摩擦片烧蚀工艺、制动盘车削改磨削加工、制动盘尺寸及形位公差检测、制动盘材质理化性能检测、表面粗糙度和波纹度检测,找出异响产生的根本原因为制动盘表面加工质量不良,在制动盘给摩擦片力值F与卡簧片给摩擦片力值f力的交互作用下,摩擦片沿制动盘径向窜动并与制动钳支架有节奏的撞击,产生"哒哒"异响声,通过调整制动盘的精车工步和刀具角度,改变粗糙度和螺旋纹路质量,最终达到消除刹车异响目的。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制动噪声大致可分为1 kHz以下的低频和1 k-11 kHz的高频。低频噪声主要由制动鼓或制动卡钳的共振引起。1 k-6 kHz的高频噪声主要是制动蹄或制动盘的共振所致,7 kHz以上高频噪声主要由摩擦片或卡钳的弹性振动引起。引发摩托车制动噪声的因素主要有摩擦片的综合技术性能、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制动器的刚度、维护与保养等4个方面,应全面综合分析,找出主要原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当中,摩托车的制动噪音一般分为低频与高频两种,低频噪声一般就是制动鼓、制动卡钳共振产生的。高频噪声是制动蹄、制动盘共振产生的,或者是摩擦片与卡钳弹性震动产生的。导致摩托车制动噪声的原因一般就是摩擦片性能、制动器结构、制动器刚度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导致的,基于此,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其原因进行探析,并且使用对应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模态分析理论和有限元法,研究了某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噪声问题,分别建立了制动盘、制动块、制动钳钳体和制动钳支架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它们固有频率在20kHz以下的各阶实模态,并对与制动噪声有关的各阶模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