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际工作中大多采用碘量法来测定铜及铜合金中的铜(55.00%~99.00%)含量,并用不确定度衡量测定结果的正确程度。不确定度试验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测定过程的重复性,测定仪器、玻璃量器和标准溶液等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是:重复性限为0.28、再现性限为0.34、扩展不确定度为0.17,表明采用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含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依据JJF 1059.1-2012,以碳素钢65Mn为检测对象,通过对直读光谱仪测量碳素钢中碳含量不确定的来源进行分析,基于测量结果计算得出碳素钢中碳含量的测量值及其不确定值。结果表明,碳含量测量结果 X=(0.663±0.011)%,包含因子k=2;类型标样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分量和分析方法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分量对测量不确定度影响较其他分量显著;另外对不确定度在合格评定过程中的运用原则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评估指南》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中铅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分析了全部测定过程中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测量重复性、样品称量、定容、测量试液中铅浓度等产生的不确定度。本次试验中,制动器衬片中铅含量为0.0430%,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32% (k=2)。通过对不确定度的分析,建立了测定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中铅含量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为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中有害元素铅含量测定等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借鉴,为合理评价检测结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紫外荧光法测定汽/柴油中硫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根据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则和要求,分析了试验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对各不确定度进行了量化,并计算了合成不确定度。当样品硫含量为138.029μg/m L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4.140μg/m L(k=2)。  相似文献   

5.
探究基于比色法的汽车材料六价铬含量测定及其不确定度评定过程。试验中前处理方法为碱液消解法,测定汽车材料中的六价铬含量方法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对该测试工作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和结果表示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者为标准溶液配置过程、测量重复性以及校准曲线拟合定量,测试过程中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车用蓄电池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采用基于Matlab软件的自适应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 Method,MCM)对车用蓄电池20 h率实际容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研究,并对GUM(General Uncertainty Method,普遍不确定度评价)法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自适应MCM成功验证了GUM,完全适合车用蓄电池20h率实际容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同步环中钴含量的检测过程,建立了计算钴含量的数学模型,讨论了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标准曲线变动性、试液体积、试样称量、数字修约等对分析结果不确定造成的影响。通过对各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和量化,求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8.
原材料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低倍组织、脱碳层深度、非金属夹杂物、显微组织(晶粒度)和顶锻试验等7个方面,对摩托车零部件质量的影响均较大。高级优质级别的中碳钢、低中碳合金钢化学成分应达到标准的中上限,且强化元素C、Cr、Mn、Mo等平均含量应高于标准要求的中限。低倍组织中的中心疏松、一般疏松、方形偏析允许≤1.5级,不允许存在白点、缩孔、气泡、翻皮等缺陷。钢材的脱碳层深度应不大于公称直径的1%;显微组织中带状组织0~3级为合格,魏氏组织0~2.5级为合格。摩托车零部件原材料的实际晶粒度应控制在6~8级。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台1.5L的进气道喷射增压(PFI)汽油机,在保持原机匹配好的VVT角度、喷油压力和喷油相位不变情况下,采用低压废气再循环(LP_EGR)。通过优化发动机参数得到:发动机在EGR区域能起到较明显的节油效果。在中低转速的中大负荷区域节油7%~20%不等;发动机的抗爆震性明显改善,点火角最多可提前13.75度曲轴转角(CA);大部分中低负荷工况的NOx排放减少约20%~60%,最大降幅约为100%。但约占工况18.4%的大负荷工况排放恶化,负荷越大恶化越严重;HC排放有明显的改善。大部分工况的HC排放减少约15%~75%,最大降幅约为86%。综上所述,LP_EGR可使该发动机的油耗、抗爆震性和HC排放有明显的改善。而NOx排放在中低负荷工况改善较多,但大负荷工况恶化。  相似文献   

10.
陈丙瑞  李艳超  王月红 《公路》2023,(3):225-228
竖向压缩刚度是桥梁隔震橡胶支座的关键力学性能指标之一,对于支座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因此,对其测量不确定度的研究意义重大。依据国标《橡胶支座第1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GB/T 20688.1-2007)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对桥梁隔震橡胶支座竖向压缩刚度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个不确定度分量的具体数值,合成为最后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完成试验台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为实现对试验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采用自适应蒙特卡洛法(MCM)对起动机输出功率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台能成功完成试验过程,自适应MCM法成功验证了GUM法,完全适合起动机输出功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12.
模型建立中可使用各种非线性模型对过程进行描述,如果模型能够描述模型预测值的不确定性,这一信息将是评价模型或者判断评估结果的重要工具。参考计量学领域中不确定度量化评定方法,将测量不确定度引申为模型不确定度,旨在研究基于不确定评定方法的动力电池数据模型可靠性量化评价方法,提出基于GUM 法的模型不确定度评估方法,不仅可以定量评价现有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可以量化分析其影响不确定度分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模型预测(估算)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将铝锡合金样品用盐酸-过氧化氢溶解后,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样品中铜和锡的含量。对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分析线、高频强度、载气流量、观测高度、背景、溶样酸的种类及其用量、铝基体等影响铜、锡测定的因素进行了试验并予以优化。结果表明,线性范围:铜为5.0~30.00mg/g、锡为15.0~270.0mg/g;检出限:铜为0.11mg/g、锡为3.06mg/g;相对标准偏差(n=11):铜为0.85%、锡为1.03%。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了铝锡合金标准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GB/T20975.25—2008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不确定度评定测量结果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工程项目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本文分析了民航地面设备噪声测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和对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并且在实际测量中运用不确定度理论,为测量的不确定度在其它领域中的评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内乘用车排放试验室现状,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999)中对不确定度的定义和评定要求,将尾气排放测试系统、底盘测功机等仪器和设备、环境条件、标准物质、试验操作等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度用于评定汽车燃油消耗量测量精度,通过计算得到了碳平衡法油耗测试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且表明了该结果的置信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16.
以摩托车为研究对象,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技术规范》标准规定的评定方法,针对摩托车工况法排放,按照GB 14622—2007《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标准选取Ⅰ型试验,对引起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以评定其测量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7.
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附录I的规定,对加油过程中污染物排放THC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评定。  相似文献   

18.
加工合金钢的丝锥不同于加工普通碳钢的丝锥,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合金钢螺纹孔的加工质量。严格按照合金钢的材料的性质,确定丝锥合理的刀具切削角度和几何结构,进行丝锥的优化设计和选择适当的切削参数外。还必须从原材料的质量、丝锥的热处理工艺、丝锥的磨削加工、正确的操作等方面入手,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才能保证产品螺孔的攻丝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电磁兼容实验室传导抗扰度—大电流注入(BCI)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文章根据电磁兼容标准ISO 11452-4:2011中的规定的要求和方法,结合CNAS-GL07:2006,分析了影响其测量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建立了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的数学模型,经分析和计算后,准确得到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确定了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大汽车品牌纷纷斥资研发车联网,希望通过这个"软实力"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研究机构凯度TNS的一项最新调研却显示:1/4的车主未积极使用车上配置的车联网功能,其中一成左右的人甚至不确定他们的车辆是否配备该技术。凯度TNS汽车研究的这项调查面向欧洲、北美和中国的8500多名车主,深入研究用户态度和购买行为。该调研同时显示,在新车的购买因素中,传统的"安全性"(47%)和"油耗"(42%)仍然是消费者的优先考虑因素。购车者对"连通性"的关注度仅为11%,超过半数(56%)的驾驶员在购车时表示不打算或不确定未来会续订这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