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是指在方形钢管中设置纵向加劲肋后再填充混凝土而形成的构件,与无肋方钢管混凝土构件相比,由于加劲肋阻碍了管壁局部屈曲的产生,其承载力和延性都有所提高.在前期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对带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纯弯、偏压构件的承载力进行了参数分析,计算过程中考虑了焊接残余应力和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提出了轴压、纯弯、偏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对于轴压构件,考虑了较大宽厚比使构件承载力降低,及加劲肋使构件承载力提高.对于纯弯构件,考虑了加劲肋对承载力的贡献.对于偏压构件,修正了长细比对承载力的影响.所有的计算公式与无肋方钢管混凝土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相衔接.最后,将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符合良好,这些公式可为有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地震作用下RC框剪结构的框架柱、剪力墙的曲率延性需求与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延性需求之间的统计关系。框架柱、梁与剪力墙均采用指定弯矩―曲率关系的滞回单元,建立15层和30层平面RC框架剪力墙数值结构。通过弹塑性静力分析和地震动力时程分析,获得框架柱、剪力墙的曲率延性需求以及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延性需求,探讨地震加速度峰值、结构弯剪比例对延性需求的影响,分别建立框架柱曲率延性需求与结构层间位移延性需求、剪力墙曲率延性需求与结构层间位移延性需求的定量统计关系。结果表明:框架柱、剪力墙的曲率延性需求和结构层间位移延性需求随地震加速度峰值增加而增加;剪力墙曲率延性需求随弯剪比例系数增加而减小,而框架柱和结构层间位移延性需求随弯剪比例系数增加而增加。考虑弯剪比例影响,拟合建立的函数模型与样本分析数据有较好的吻合,可指导RC框剪结构的初步抗震延性设计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CFRP预应力筋混凝土梁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方志  杨剑 《铁道学报》2006,28(1):72-79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筋的线弹性力学性能使采用CFRP配筋的混凝土结构延性较差,因而CFRP配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已成为其应用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对纤维增强聚合物(FRP)配筋混凝土结构延性指标的回顾,本文基于能量耗散的观点引入了反映FRP配筋混凝土梁延性特性的延性指标,并提出了梁荷载-挠度曲线下降段的修正公式,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T梁的延性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翼缘宽度对提高梁的延性和极限变形的有效性要大于预应力筋无粘结长度对提高梁的延性和极限变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对大量不同结构类型平面框架进行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地震响应时程曲线;根据曲线上的最大值绘出弹性及弹塑性反应谱,并拟合其反应谱计算公式,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参考现行抗震规范提供的反应谱计算公式,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反应谱进行规准化,并与规范计算公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现行规范反应谱计算方法比较粗糙,不能很好反映不同结构类型的地震反应特点.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桥梁延性抗震的理论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做了简介,然后结合工程实例对某连续刚构桥梁进行延性地震响应分析.计算桥梁在四条地震波激励下的地震响应,评估了罕遇地震下桥梁的延性能力.同时按照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延性设计,提出桥梁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公跨铁桥梁位于交通枢纽位置,抗震性能要求高,设计复杂。以一座位于地震高烈度区跨越铁路的4×30 m箱梁公路桥为例,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支座剪坏和墩身延性等两种耗能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两种方式均能显著减少结构所受地震荷载作用,纵向输入时,墩身延性减震效果要优于支座剪坏;在横向输入下,支座剪坏比墩身延性方式更能减少结构受力。根据这两种减震方式的不同,提出抗震设计细节处理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结合本工程沿线勘测实例,利用地方暴雨径流计算公式和铁三院平原区暴雨径流计算公式计算出的流量与用形态法推算出的流量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本地区地面暴雨径流的计算办法和有关参数的取值.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空心墩延性变形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纤维梁柱单元建立钢筋混凝土空心墩滞回分析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讨论纵筋配筋、壁厚、混凝土强度、剪跨比等因素对空心墩延性变形能力影响。研究表明:对剪跨比大于7.0的高墩,提高纵筋配筋率可有效增强其延性变形能力;而对于剪跨比小于5.0的中低墩,提高纵筋配筋率对其延性变形能力不利;在轴压比和纵筋配筋率一定情况下,空心墩壁厚对其延性变形能力影响不大,而保持轴力和纵筋配筋量不变时,增大壁厚可有效增加中低墩延性变形能力;且在固定轴力下,增大混凝土强度对提高中低墩延性变形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根据本工程沿线勘测结果,利用地方暴雨径流计算公式和铁三院山丘区暴雨径流计算公式计算出的流量和用形态法推算出的流量进行比较分析,选定了沿线地面暴雨径流的计算方法和参数取值。  相似文献   

10.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延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23根竖向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简支和连续组合梁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了钢-混凝土组合梁在低周竖向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延性,从而分析不同剪力连接度、不同力比和不同横向钢筋配筋率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延性的影响,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组合梁延性与单调荷载作用下组合梁延性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向上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6):50--53
介绍日本现行铁路高架桥设计采用的构件延性率计算方法,指出在结构延性抗震设计中,构件以及结构的延性能力计算结果是影响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重要参数,铁路高架桥梁多采用单层或多层刚架,合理评价它的变形能力是桥梁抗震设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轨道车辆的柔性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良  沈钢 《铁道车辆》2011,49(8):4-6,1
根据UIC 505—5:1997规程中提出的柔性系数的定义,推导出一个适合二系悬挂采用空气弹簧无摇枕结构的轨道车辆柔性系数计算公式,并对曾采用的多种简化的柔性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悬挂参数对柔性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比较国内外铁路设计荷载,应用轨道结构垂向力分配传递模式,提出轨枕、道床及路基协调荷载计算公式及设计荷载安全系数概念,通过与其它计算公式比较,得出用于我国高速铁路设计的轨枕、道床及路基竖向荷载设计安全系数,并给出200km/h、350km/h线路竖向设计荷载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禚一  王菲 《铁道工程学报》2012,(4):66-71,112
研究目的:罕遇地震作用下,城际铁路桥梁结构可能进入到弹塑性工作状态,对城际铁路桥梁结构进行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和延性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研究意义。结合大连市金州新区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工程的设计实例,基于纤维梁柱单元模型的基本原理,建立主桥(25+30+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弹塑性分析模型,采用傅里叶变换和反复迭代法将铁路规范反应谱拟合为地震动时程曲线,进行罕遇地震下桥梁的地震响应分析及桥墩延性抗震设计。研究结论:结果表明:地震激励下,仅制动墩进入到塑性状态,延性系数最大值为3.02,小于规范给定值4.8,抗震验算满足规范要求。本文给出的桥梁弹塑性分析方法和延性抗震设计结果为城际铁路连续梁桥的延性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16个栓钉连接件试件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实验研究,考察横向配筋率和栓钉间距对栓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栓钉连接件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耗能能力强;当横向配筋率在0.4%~0.79%之间时,试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继续增加到1%时,试件的延性开始下降,但耗能能力继续增加;同样,当栓钉间距在40~80mm之间时,试件的延性得到提高,而耗能能力下降;当栓钉间距在80~160 mm之间时,试件的延性开始降低,但是,耗能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轨道交通高架桥在地震时位移较大,相邻跨由于相位差的存在有相互碰撞的风险, 需探究在取得高隔震率的同时如何降低梁端相对位移,避免相邻跨结构产生碰撞。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平谷线高架桥 为背景,探讨在不同的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域减隔震设计的隔震效果,以及相对于延性抗震设计的经济优势;推导结 构体系周期的计算公式,提出梁端伸缩缝宽度的设计方法。分析表明,在 0.2g、0.3g 峰值加速度区域,墩柱隔震率 几乎持平,高峰值加速度区域减隔震设计具备良好的经济性;相邻跨体系隔震周期越接近,梁端相对位移越小。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探讨行波激励条件下铁路矮塔斜拉桥弹塑性地震响应的变化规律,基于弹塑性分析理论基础,本文以某主跨(144+288+144)m的铁路矮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大刚度法实现多点激励以模拟行波效应,对比分析一致激励和行波激励(考虑不同剪切波速)条件下铁路矮塔斜拉桥弹塑性地震响应的差异。研究结论:(1)相比一致激励,行波效应会引起桥墩产生更大的弹塑性位移、弯矩响应及其非线性位移延性比(延性指标),并使桥墩发生更大的塑性变形;(2)当剪切波速为200 m/s时,行波效应使9~#、10~#主墩福州与平潭侧薄壁墩身非线性位移延性比分别增大6.32%、17.90%、17.67%和33.92%,降低了其延性抗震能力;(3)进行类似结构延性抗震设计时,应考虑地震行波效应的影响;(4)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桥梁延性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铁路工程抗震规范提供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延性设计计算方法;并以昆明地铁6号线某桥为工程实例,对比铁路工程抗震规范提供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延性设计简化计算方法及时程分析法,能为今后8度地震区同类桥梁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开孔板连接件的受力性能,建立其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设计制作6个推出试件,完成单调加载试验。试件的变化参数为开孔孔径、板厚和孔洞个数,并研究分析各试验参数对开孔板连接件的破坏形态、荷载滑移特性、受剪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以及横向贯通钢筋应变随荷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开孔板连接件具有很好的延性;各个试件的破坏形态大致相同,破坏时钢梁与混凝土板出现明显相对滑移,钢梁上段与混凝土板分离,混凝土板发生劈裂破坏;孔洞直径和孔洞个数是影响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和刚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试件在受荷初期的荷载-滑移曲线分析,定义开孔板连接件的抗剪刚度。最后,分析对比国内外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基于49个模型试验提出了新的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该式考虑因素全面,物理意义明确,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的徐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冰  王元丰 《铁道学报》1999,21(6):87-90
在继效流动理论的基础上,对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的轴心受压徐变进行了分析。针对钢管混凝土受力的特点,对计算模型进行简化,提出了一维的钢管混凝土徐变计算公式,与文献[5]中基于试验回归得到的徐变计算公式进行比较,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