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基于行车安全的沥青路面车辙测量与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车辙是我国高速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国内外采用单一的车辙深度评价指标不能反映车辙危害的全部信息。采用自主开发的车辙仪对几条高速公路的车辙进行了测量,指出了车辙形状的差异性。从车辆行驶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采用车辙最大深度、车辙宽度、车辙最大可能积水面积、车辙辙槽的平均曲率半径等多个指标描述车辙的特征,揭示了车辙与行车安全性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确定更加合理的车辙评价指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早期车辙病害调查及处治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伟  张肖宁  韩大建 《公路》2004,(3):113-117
对某高速公路早期车辙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车辙对路面平整度、构造深度的影响及联系;通过路面与桥面铺装的车辙对比,并应用RLWT车辙仪对路面各层的抗车辙性能、薄弱环节及产生车辙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路面车辙的处治方案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路面车辙病害调查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对当前通用车辙评估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全厚式车辙试验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利用正交全厚式车辙试验,分析了温度、荷载对车辙的影响效应;建立了全厚式车辙试验和沥青路面车辙发展仿真模型,比较分析了全厚式车辙试验结果和沥青路面车辙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全厚式车辙试验与沥青路面车辙发展结果线性相关;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模型。提出的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评估方法成本低、应用简单。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评价沥青路面的车辙状况,有效指导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养护,在现有沥青路面车辙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典型路段沥青路面激光车辙仪测试的车辙横断面面积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建立了车辙横断面面积与车辙深度的对应关系。采用简化的车辙积水模型,对车辙深度重新分级,同时对现行车辙评价模型进行了修正,制定了车辙深度与横断面面积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抗车辙外掺剂在AC-20型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祥根 《公路》2008,(5):166-170
简述了车辙病害的形成机理和预防措施,分析了车辙王抗车辙剂的作用机理,比较了添加不同掺量车辙王抗车辙剂的AC-20型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指标。发现了添加车辙王抗车辙剂能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同时能改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通过铺筑试验段,表明只需适当延长拌和时间和提高施工温度,就可以保障掺车辙王抗车辙剂的AC-20中面层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日本关于道路车辙方面的调查资料以及相关的现场试验情况.通过调查道路使用者、沿线居民与道路管理者三方对车辙问题的认识,凸显了车辙问题在道路养护管理中的重要性;介绍了日本道路养护管理目标值的确定方法;分析了车辙路面车辆的行驶性能;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车辙与道路积水溅水、车辙与路面抗滑性能、车辙与噪音以及车辙与交通事故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APA(沥青路面分析仪)车辙试验条件的研究进展,APA车辙试验与其他永久变形试验方法的对比研究进展,APA车辙试验与现场车辙的对比研究进展,APA车辙试验评价标准研究进展,讨论了APA车辙试验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多项研究表明:APA车辙试验在中国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条件确定车辙试验条件,结合APA车辙试验与现场车辙的相关性确定车辙评价标准。同时国际上应该继续对振动成型法AVC、试验平台对APA车辙试验的影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对车辙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性能评价指标的选取是混合料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分析车辙的形成机理以及现有车辙性能评价指标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厚度的车辙试验、抗剪试验以及车辙试验剪应力的计算,然后通过曲线拟合法分析了抗剪强度对车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将抗剪强度作为车辙性能新评价指标的建议,对丰富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性能检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载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的温度-轴载-轴次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弥补现有车辙预估模型的缺陷,建立了基于温度-轴载-轴次的车辙预估模型;结合路面足尺ALF加速加载的车辙试验,对不同的沥青路面结构开展车辙预估研究,并结合甘肃省武威地区的气候及交通特点,给出了车辙预估的具体方法;最后对车辙预估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车辙深度与累计轴次满足幂指数关系;温度和轴载是影响路面车辙的重要因素,温度每升高5℃,车辙深度大约增加1.8倍,车辙深度的增加倍数与轴载增加倍数大致相同;提出的基于温度-轴载-轴次的车辙预估模型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可用于预估同类沥青路面的车辙;强土基薄面层的路面结构具有更好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关于车辙对公路路面质量影响的评价还依赖于车辙深度单一指标,难以全面地反映车辙的危害性.基于行车安全角度,讨论了现有各种评价指标的不足,引入了车辙宽度和车辙两壁坡度等指标,并探讨了相应指标的影响,建立了多指标的车辙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