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验达达     
颐达的悬挂比较偏软.和宝来、高尔夫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一点主动悬挂的味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一、空气悬挂概述空气悬挂是一种可调式的车辆悬挂。使用空气悬挂很容易实现车身自水平调节,自水平调节机构一般集成在悬挂系统内。自水平调节的优点有:静态压缩量与载荷无关,总保持恒定可以大大减小车轮拱罩内为车轮自由转动而预留的空间,有利于整车空间利用;车身可以支持在较软的弹簧上,提高了行车舒适性;不论载荷大小,  相似文献   

3.
《汽车杂志》2005,(8):190-190
Q 编辑们:你们好!想请教几个问题:1、听说北京现代的伊兰特.悬挂偏软.我想知道一下它的悬挂配置。2、现在许多车型都采用麦弗逊悬挂.请问它的工作原理及优点? 3、涡轮增压发动机与一般发动机有何功能上的不同,优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汽车杂志》2014,(4):6-6
“说完外观说发动机,说完发动机说变速箱,回到内饰看看配置,打火上路开一开,悬挂硬了软了,方向松了紧了,车身大了小了,一个套路下来,把一台车说了一遍,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就好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跨座式单轨游览车的广泛使用,部分小型跨座式单轨车体较轻,弹簧偏软,为保证乘客乘坐舒适,本文基于地铁使用抗侧滚装置,并结合牯牛降单轨游览列车悬挂结构设计一款小型单轨游览车用抗侧滚装置,计算验证其抗侧滚效果。  相似文献   

6.
沃尔沃S60L     
《汽车杂志》2014,(1):126-127
今日的入门级豪房应对中国市场的方法,莫不是“L文化”与调软悬挂一类的程序,沃尔沃炮制加长版S60,亦避免不了这一程序,但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它并不是完全针对对手刻意去设计,加长80mm后轴距不是同级最长,后座究竟不是同级最佳,悬挂舒适度不是同级最好,设备与车厢豪华度亦不是同级最好,原本S60就是沃尔沃旗下走运动路线的房车,度过车后,发觉其最注重的其实是想达到一种较为均衡的运动感与豪华感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在对车辆悬挂进行分类时.麦弗逊式悬挂一般多被用来描述前悬挂的形式.后悬挂则很少听说是麦弗逊式的。事实上从麦弗逊悬挂诞生开始,就一直是作为前悬挂的.真正意义上,在后悬采用麦弗逊悬挂的车型并不存在。而凯美瑞的后悬官方却称其为麦弗逊.这样称呼的还包括昌;河铃木的利亚纳等车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8.
四、空气悬挂的故障类别与诊断1.空气悬挂系统漏气故障表现为车辆停放一段时间后,出现车身倾斜或是前空气悬挂或是后空气悬挂落到最低状态;如果空气悬挂突然间漏气过大,则会导致空气悬挂无法调节(由于空气压缩机温度过高而关闭)。(1)常见空气悬挂的漏气原因有:①空气管路漏气,尤其是空气管路在分析阀体和空气悬挂的接口处容易漏气。②空气弹簧漏气,主要是橡胶开卷活塞开裂或是与减震器密封不良。③分配阀体自身漏气,主要是气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11,(33):34-37
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的精确性通常是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轮端系统共同合作的结果。现在大部分乘用车都在前轮处配置了独立悬挂系统,通常是麦弗逊式悬挂或多连杆式悬挂。因为两侧车轮可以相对独立地和地面保持接触,所以独立悬挂系统可以提供较优越的驾乘感。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大吨位汽车起重机的油气悬挂系统大多依赖国外技术,关键控制元件也都依靠进口,为掌握油气悬挂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对油气悬挂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参数性能的影响等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对某汽车起重机连通式油气悬挂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各主要结构和设计参数对悬挂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油气悬挂系统的改进和设计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Q:非独立扭力梁后悬挂就一定代表了不够理想的操控性吗?有人说它们是"板车悬挂",能详细介绍一下非独立扭力梁后悬挂对性能的影响吗?读者:猫人族A:您好,非独立扭力梁悬挂,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板车悬挂,因为扭力梁有一定的扭曲量,与载货车上的板簧悬挂还有较大区别。扭力梁悬挂其实就是一种非独立悬挂,只是有些厂商为了更好推广产品,就发明出一种"半独立悬挂"来。独立就是独立,非独立就是非独立,不存在  相似文献   

12.
问车热线     
老车 《汽车知识》2008,(7):77-86
哪种悬挂暨便宜又实在? 车的悬挂决定舒适性吗?新爱丽舍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挂,纵向摆臂式独立悬挂;凯越是Twin—Link四轮独立悬挂;POLO是麦弗逊式悬挂,半独立非驱动桥;307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挂,螺旋弹簧,带三角形下横臂及横向稳定杆,可变形横梁式,带横向稳定杆。它们这些的优缺点是什么,有多大差别啊,哪种又便宜又实在呢?谢谢!  相似文献   

13.
现在常用的前叉型(伸缩管式)前悬挂装置和摇臂型后悬挂装置已普遍应用,而且性能价格也比较适中。今后仍将是前、后悬挂装置的主要型式,并继续在基本性能和轻量化等方面加以改进提高。但也不能保证这两种型式的悬托装置是最合适的,在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种其他型式的悬挂装置,以后将逐渐投入实用。下面主要介绍近年来推出的与常用的伸缩管式前悬挂装置和摇臂式后悬挂装置不同的悬挂装置。 1.单臂型悬挂装置基本上,与常用的前悬挂装置(前叉)属统一类型,主要是以轻量化(特别是弹簧下质量的轻量化)和良好的装配性为目的进行开发的。常用的前叉是用两根管来安装车轮,而单臂悬挂装置是用一根管来安  相似文献   

14.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前悬挂.现在我们把幕后的功臣——后悬挂请到台前。后悬挂决定了车辆行驶时的平顺性(乘坐舒适性)、动态稳定性,它大体上可以分为: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每个厂家都称自己生产的车型配备了先进的后悬挂系统,实际上对于后悬挂的设计者来说,舒适性和操控性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每种后悬挂都各有千秋,现在越为大家作一些解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车型:2011款上海通用新君越3.0。故障现象:客户报修该车仪表显示"检修悬挂系统"。故障诊断:连接MDI诊断仪,启动GDS2软件,进入电子悬挂系统,显示有故障码:C0870,控制模块参考电压输出电路电压过低。查看数据流,发现参考电压也确实只有4.5V。新君越的高配车型采用了电子悬挂系统,极大地提高了驾乘舒适性。电子悬挂控制系统分别控制4个减振器的阻尼力,以控制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减振器的变化可在几毫秒内完成。悬挂特性可在运动模式或行驶模式启动时随时变化。电子悬挂控制系统包括以下主要部件:悬挂控制模块、3个车身垂直加速度传感  相似文献   

16.
对连通图G的最少悬挂点生成树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最小悬挂树的必要条件及其导出子图为最小悬挂树的充分条件,同时给出了最小悬挂树的余树边及悬挂点的特征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跨度桥梁软颤振非线性特性,采用弹簧悬挂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法,研究了典型扁平箱梁断面(宽高比10.7:1)在均匀流场下的软颤振响应,并采用一种新型的高精度测力技术——内置天平同步测力测振法测量了非线性颤振自激力时程,该测力技术可大幅降低天平信号中的惯性力成分,提高自激力的测量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扁平流线型箱梁断面在风攻角5°、±3°和0°时均出现了软颤振响应,观测到的软颤振现象表现为自限幅的极限环振荡,振幅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风攻角的增大,软颤振起振风速降低,振幅增加的斜率变缓;软颤振振动出现在扭转模态,竖向和扭转位移均存在一定的高次谐波成分,但与基频相比较为微弱,可以忽略;扁平箱梁断面的软颤振具有显著的弯扭自由度耦合特性,弯扭耦合程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大,在软颤振振幅发展过程中,节段模型仍然以线性扭转复模态的形式振动,扭转复模态向量的幅值变化较为明显(约15%),需要考虑其随振幅的缓变特性,相位特性变化非常微弱(相位差变化小于3%),可以忽略。基于内置天平同步测力测振技术,测量得到的非线性自激力信号能够较为精确地计算软颤振振动位移时程,具有较高的精度,自激升力和自激扭矩均在大振幅下表现出显著的高次谐波成分。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选车或者看评测文章的时候,常常会注意到人们对于悬挂的评价。 例如说某某车的悬挂级别很高,某某车的悬挂没有变等等。 悬挂对于车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影响的绝不仅仅是操控性, 它还涉及到舒适性、安全性等各个方面。 搞清楚悬挂结构,分辨不同车型的悬挂本质,有利于我们弄清各款车型的内在功底,在选车的时候有的放矢,在用车的时候也可以应用得恰到好处。 本次专题我们就会对各种常见的悬挂进行剖析。如果你对此正感兴趣或者尚存疑惑,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相似文献   

19.
《公路与汽运》2006,(6):58-58
高级车这一精密机器,除了动力源泉的心脏——引擎和提升效率的神经系统——变速箱外,还有一个重要部位——称为轿车骨骼的底盘悬挂。底盘悬挂的存在,决定了行车的风格、驾驶的感受,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对整车的安全起决定作用。在2006年的高级车市场上,底盘悬挂成为一大主要竞争法码。汽车发展到今天,底盘悬挂经历了数次更新换代,从最早的非独立悬挂到独立悬挂,再从其中衍生出麦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信息》2011,(8):9-9
BMW在7月初宣布。目前他们正在开发新的自动控制悬挂系统。 新系统的全称为动态阻尼控制悬挂系统(Dynamic Damping Control Suspension System,简称为DDC悬挂系统),实际上是在厂方现有的ESA(Electronic Suspension Adjustmentsystems,电子悬挂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