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汽车主动避撞的技术思路、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对该技术在我国的实用化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ITS的汽车主动避撞性关键技术研究(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信息感知、动态辨识、控制等技术与方法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主要研发内容之一。介绍了基于ITS的汽车主动避撞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车辆运动中对周围障碍物的感知技术方法;危险或安全状态的动态辨识;具有主动避撞性能的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技术等;给出了相关技术研究的仿真及实验结果,并对该技术在我国的实用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汽车主动避撞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安全越来越受到广大汽车消费者的关注,目前汽车上应用的主要是被动的安全设备,主动安全技术十分少,本文对目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上的热点,汽车雷达的新近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5.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实现思路和结构,重点介绍了状态识别、安全状态判断、系统控制理论方法等关键技术,指出了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复杂交通场景下智能汽车轨迹跟踪避撞控制的高实时性要求,该文采用了一种循环模型预测控制算法(RMPC)将在线优化问题转化为循环策略参数的离线求解,并进行了仿真试验。根据车辆主动避撞的约束条件,引入惩罚函数将约束型主动避撞优化控制问题转化为无约束有限时域最优控制问题;进而利用循环函数逼近得到不同预测步长控制问题的最优解;最后将算法部署到原型控制器,结合CarSim平台验证了算法的避撞性能以及在线计算的高效性。结果表明:预测步数从12增加到20步,避撞过程最小车距由0.34 m提升至1.38 m,千次实验碰撞次数由44下降到0;与常用在线优化求解器相比,该算法在预测步数为15时,其计算效率提升超过5.6倍。  相似文献   

7.
王安杰  郑玲  李以农  王戡 《汽车工程》2021,43(7):1096-1104
针对自动驾驶汽车侧方和后方的主动避撞问题,提出了融合障碍物运动预测的预测风险场和基于预测风险场的运动规划方法.在Frenet坐标系下,通过运动学模型预测未来场景下的各障碍车信息,建立基于道路纵向、横向和时间3个维度的预测风险场.考虑车辆动力学和速度、加速度与曲率约束,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完成行为决策,并使用多项式曲线和二次...  相似文献   

8.
为使汽车主动避撞模型能够在人-车-路不同行车环境下保证汽车的主动避撞效果,建立了基于等效力的汽车主动避撞模型.通过以汽车风险评估中提出的等效力模型为基础,加入路面附着系数因子、驾驶员激进程度因子和汽车速度因子,得到行车等效力模型,通过实际行车等效力与不同行车环境中的标准等效力进行对比,实现汽车主动避撞预警.利用Simu...  相似文献   

9.
周鹏  杨静 《时代汽车》2022,(2):33-34
分析了5G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在发展战略、研究意义和趋势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把5G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有机融合,可有利于ICV的规模化、定制化技术架构的完善,以期实现ICV车辆间的信息实时换接、均布负载和信息的抗干扰与安全的构想.进行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新型汽车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侯德藻  刘刚  高锋  李克强  连小珉 《汽车工程》2005,27(2):186-190,199
针对现有模型的不足,以驾驶员车间距保持目的假设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新型汽车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通过驾驶员试验获得了反映驾驶员驾驶特点的模型参数。经仿真及试验对比,该模型计算结果体现了驾驶员的驾驶特点,能够适用于多种交通状况,满足了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中的报警方法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侯德藻  李克强  郑四发  连小珉 《汽车工程》2002,24(5):438-441,444
在分析现代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汽车主动避撞报警系统,对系统报警方法,雷达信号的Kalman滤波处理,雷达目标物有效性识别算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系统合理性及实用性验证的仿真及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型匹配方法的汽车主动避撞下位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侯德藻  高锋  李克强  连小珉  王跃建 《汽车工程》2003,25(4):399-402,342
针对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下位控制的鲁棒性要求,应用模型匹配控制理论,设计了汽车主动避撞下位系统的控材器;并解决了下位控制系统鲁棒稳定性和鲁棒跟随性难以得到兼顾的问题;通过实车试验结果对此控制器性能进行了验证;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复杂路况下汽车主动避撞报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主动避撞报警技术对提高行车安全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减少复杂路况下行车时的误警率是当前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测量车载信息如汽车转向角度、车速、制动信号、转向灯信号等获知汽车的行驶状态,利用雷达技术感知路况和危险,基于合理的报警算法和控制策略,研制出复杂路况下的汽车主动避撞报警系统。通过实际道路报警试验,结果表明所采取的减少误警率的方法是有效的,所开发的报警系统更趋实用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ITS的汽车主动避撞性关键技术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2.3 下位控制方法研究 由于车辆制动、驱动力特性中含有强烈非线性,同时车辆质量变动、道路坡度及风阻等外部干扰因素的存在,车辆下位控制器设计时如果不采用模型匹配控制方法,则控制系统的鲁棒跟随性和鲁棒稳定性必然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二自由度控制器来实现车辆主动避撞系统下位控制的控制性能,此控制器的特征是闭环目标值应答特性可以通过反馈特性的设计来独立设定。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前馈补偿器来设定目标值的应答特性(本研究中是模型匹配特性),利用反馈补偿器的设计来实现反馈特性(本研究中是鲁棒跟随特性和鲁棒稳定特性),很好地实现了控制要求。 为了进行控制系统补偿器的设计,必须求出控制对象的标准传递函数。在本研究中,从控制对象的频率特性出发,利用响应特性的相似性来求得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  相似文献   

15.
智能车辆主动避撞与稳定性联合控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兵  刘冬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3):153-158
为改善车辆在主动避撞过程中的车辆动力学特性,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结合驾驶员模型分别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主动避撞控制处理器、制动稳定性控制器和转向稳定性控制器,从而能够在车辆主动避撞过程中综合考虑避撞和稳定性两个目标.并在ADAMS中建立了整车模型,联合MATLAB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在相...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汽车产品正在向着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发展,如此便带给了汽车用户全新的体验,同时让其重新认识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即融合车联网和智能车,把控制中心、车辆传感器以及执行装置等设置在智能汽车中,利用环境感知、智能决策以及执行等相关功能,通过网络和通信技术,实现人、路、车的信息交互共享,今后会慢慢代替人类驾驶汽车,可以确保汽车驾驶更加舒适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陈磊 《时代汽车》2021,(9):33-34
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行业也迎来高速的发展,在汽车制造行业中,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对于人们的出行将是一个跨时代的改变.但是对于中国而言,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新的技术,尚未达成生产技术和标准的统一化与规范化.这就使加强该技术与标准发展研究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包括车辆整体感知技术、决策控制技术、测试评价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基础平台包括计算、云控、终端、高精度动态地图和信息安全基础平台,总结了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并给出针对传统车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汽车避撞控制系统的节气门开度进行仿真分析,建立了节气门开度计算模型。首先在CarSim中输入汽车参数,建立整车模型;然后利用汽车动力学关系建立期望加速度与发动机转矩之间的关系,利用节气门开度和发动机转速、扭矩之间的关系反算节气门开度值,建立二维表格模块,利用Simulink完成节气门开度的计算框图;最后在特定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节气门开度模型可实现汽车的主动避撞。  相似文献   

20.
李金学 《上海汽车》2002,(12):37-40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推广应用,充分体现出其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优越性能。目前这些智能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