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生态性和景观性是河道整治工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武夷山现状河道生态景观性和安全性均较差,与城市建设理念的发展和民众生活需求的提高不匹配。砌石坝拦蓄水体,能够与山区河道砂石环境相融合,营造水景观,具有投资低、结构稳定、运维方便、造型多变、视觉效果好等特点,同时对汛期河道的行洪影响较小,使得此结构形式在山区"水美城市"工程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上海市某公路交通环境振动实测结果,验证了半平面分层土介质格林函数结合边界元原理,分析交通环境振动明沟减振效应的可行性,并探索了明沟的设计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所提的边界元法可很大程度节省明沟的建模工作量;(2)明沟是通过反射土层的面波振动能量达到减振目的,主动与被动减振措施均具有明显控制效果;(3)明沟深度是影响其减振效果重要因素,但并非呈现一致性,存在合理深度范围问题;明沟宽度与减振效果作用关系不明显;(4)由于弹性波的振动能量沿土层深度方向存在扩散,被动减振措施相对于主动减振措施对明沟的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区河流河势变化复杂的特点,以北溪城区段河道防洪工程设计为例,采用HEC-RAS软件建立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山区实测地形及沿河存在涉水建筑物条件下的洪水水面线。复核了原有防洪工程,并提出优化设计措施,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也为断面形式复杂的山区河流防洪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颖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3):125-126,217,218
丹东地区除东港市有36 232 hm2稻田外,其余多为山区,中小河道多,地形起伏大,河道坡降陡,洪水位高,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该文就山区小河道治理措施和利用途径予以探讨,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背景下,河道设计景观化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在山区河道上进行水利景观融合设计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现以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水美城市工程为例,探讨了水利景观融合设计的主要流程,设计期间各专业关键传递参数,同时从总体设计、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堤防设计、亲水设施设计等方面研究了水利景观融合设计的主要内容,为以后的山区性河道水利景观融合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钟杰  孙红月  沈水进 《公路》2011,(10):33-38
针对山区公路路堤侵占河道的特殊情况,提出了路堤束窄河段水流计算的一维数学模型;分析了束窄河段临河路堤边坡失稳原因和稳定性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堤侵占河道的临界束窄度计算方法.研究表明,路基侵占河道挤压水流,会加剧水流对路堤边坡的冲刷、淘刷堤脚,改变边坡的几何形状,进而诱发边坡失稳,造成路基破坏.路堤对河道的束窄程...  相似文献   

7.
章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6):128-130,146
以重庆市协同创新区新建孵化器及周边道路项目为例,针对山地城市自然地形,解决地块建成后道路及周边雨污水收集排放,同时考虑山区泄洪通道与市政雨水相结合进行设计,并探讨了山区排水管道保护方案和管道穿越山区冲沟河道等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8.
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活动特征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崔鹏  林勇明  蒋忠信 《公路》2007,(6):77-82
我国山区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有利于灾害的形成,道路沿线泥石流滑坡广泛分布,活动频繁,危害严重。从道路展线和路基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山区道路特别是沿河道路的易损性;通过分析以往泥石流滑坡对公路、铁路的危害实例,总结出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危害路基路面、冲毁道路桥梁、淤埋道路设施、弯道超高和漫流改道、阻塞河道引发次生灾害等;分析了道路泥石流滑坡的活动特征,发现道路泥石流滑坡的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地带性、集中性、地段性和坡向差异性。这种认识能为山区道路工程建设和山区交通安全保障,提供减灾的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公路,特别是山区公路,由于受到地形限制,不少路段与河道并行,其沿河路基常因洪水的顶冲与淘刷而发生坍塌或遭到破坏,小则影响行车安全,大则中断交通。例  相似文献   

10.
介绍辽宁宽甸山区自然面貌五十多年来的变化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针对自然资源遭受破坏,洪旱灾害频繁发生,探讨按客观规律办事进行河道综合治理的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对贵阳市这一山区城市排水涉及的设计标准、市政排水大沟、道路排水、地下通道、管道结构、管网协调等技术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排污河道底泥的处置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各级城市排污河道清淤产生的底泥已成为影响工程决策 ,防碍清淤实施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天津市大沽排污河底泥为例 ,对排污河道底泥性质进行了研究 ,对污泥处置技术方案进行了综述 ,并最终结合泥性 ,认为将排污河道底泥回用于建材工业 ,能够彻底达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 ,不但可以消纳污泥 ,而且可以利废增效 ,保护自然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太原市山洪沟河及排退水渠的现状及发展 ,研讨河道及排水渠道的规划和复盖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结合广东省河源市市内东埔河的综合整治,综述河道综合治理原则和措施以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城市与河道和谐相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山地丘陵城市内涝频发现象,以东南某山地丘陵城市为例,在区域内涝风险评估和排水防涝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洪涝统筹的思路,从江洪防御、山洪导排、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日常运维管理和超标应急系统的角度,构建流域防洪、内涝防治和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体系。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案实施后可有效消除区域积水和降低内涝风险。  相似文献   

16.
浦东地处东海之滨 ,受海洋气候影响是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多发地区之一。首先介绍 2 0 0 1年 8月 5日特大暴雨雨情、灾情、抗灾、积水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防御暴雨侵袭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笔者提出必须标本兼治 ,疏浚主要河道 ,增加排水口门 ,保护水面积 ,提高河道、园沟的蓄水功能 ,加强管理 ,提升排涝设施能力 ,为浦东新一轮开发开放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从江城堤防系统论沿江城市环境特色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视角 ,剖析了目前沿江城市堤防系统的利弊。在确保其防汛的基本机能的前提下 ,强调发挥沿江城市的优势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 ,创造有其特色的城市形象 ,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当今占国内大城市近 70 %的沿江城市的堤防系统改造与沿江地带开发有着无可估量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防盗井盖、管沟建设、人行道景观、天桥绿化等方面介绍了广州市在城市建设中的改进措施,突出在 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鉴于传统河道整治通常功能单一、仅以城市防洪排涝为目的,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该文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如何治理城市河道?如何提高河道整治工程的综合效益?并对河道治理过程中的河道平面、断面与护岸设计提出了一些想法,以期为当前蓬勃开展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