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江 《汽车杂志》2003,(12):97-98
比亚迪汽车一开始走的就是跟中华,.吉利、奇瑞一样的民族路线,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打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养得起、用得起的汽车,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他们每一次推出一款新车,每进行一次升级,我们都不禁要为他们喝彩.毕竟,大家都有浓厚的中国结!  相似文献   

2.
远见之举     
吉利又爆新闻.分别投资两个4亿元人民币在甘肃兰州和湖南湘潭各建产能为10万辆的汽车厂。两地的省、市政府高层领导均出席了签字仪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感言吉利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代表。甘肃和湖南都是我国汽车工业比较薄弱的省份。特别是甘肃省.地处大西北.是我国这些年来重点开发的地区。避开汽车工业比较集中的沿海城市.移师西部.这正是吉利集团扬长避短、颇有远见之举。在中西部地区生产汽车有着生产成本低、市场需求大的地产车优势。  相似文献   

3.
《时代汽车》2006,(1):27-27
“尽管吉利的生产规模无法与国内三大(汽车)集团相比,但其自主创新能力却超过了三大集团。”11月8日上午,在台州车展新闻座谈会上,原中国科技部科技干部局局长、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关注汽车工业的老专家金履忠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刘洋 《汽车与安全》2009,(12):10-10
11月17日,美国福特公司宣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将获得沃尔沃技术使用权,这一消息再次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吉利身上。吉利掌门人李书福无可争议地再次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人物。  相似文献   

5.
徐钢  王娜 《当代汽车》2007,(5):18-21
中国汽车工业的突围受制于很多因素,在诸多困难中落后的发动机技术无疑是最难突破的一个瓶颈。和奇瑞、吉利从低端发动机做起不同,华晨从开始就确定要抢占发动机的“制高点”,从高端做起,着手研发1.8叫发动机。众所周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冯艳 《时代汽车》2006,(1):36-37
代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形象的吉利、长城、中华等,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频频出现在国外的著名国际车展上。而在此之前,中国只是这类车展的旁观者。正如来自长城的说法:长城汽车从来不做“赔本赚名声”的事,也不“为参展而能展”。这一变化,预示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正满怀信心地参与国际竞争,预示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在出口的道路上迈出雄健的步伐。[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第一辆车买,第二辆车学,第三辆车造”,这是韩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路。中国汽车工业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已经越过了买车和学车的阶段,正在致力于“造车”。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强调自主开发,汽车市场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胶着拚杀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向何处去?是继续走开放竞争的道路,加强同跨国公司的合作,成为跨国公司的一部分,还是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扶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同时,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努力建成一个自成体系、自我满足的完整汽车工业?围绕中国汽车产业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业内对这一问题有各自的说法,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就此,记者采访了我国汽车界知名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张老强调.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应当走第三条路.即走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上海汽车工业现状,并与国外汽车工业作了对比,技术成熟度接近于零,综合贸易特化系统接近于-0.8,车型单一,因此,上海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差;面对“复关”形势,本文分析预测了“复关”对上海汽车工业的正负效应,并按关贸总协定的有关条款要求提出61种汽车产品拟作为幼稚工业保护产品;回顾了上海汽车工业在“复关”的对策研究状况和存在困难,最后提出了迎接“复关”的相应对策措施,包括自主开发能力,相关工  相似文献   

9.
在日前举行的《吉利汽车中国入世零部件(海南)战略研讨会》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又一次语出惊人——吉利的主业是生产汽车,吉利要造出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 最近吉利汽年喜事连连,用吉利集团美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美日汽车报》的文章标题说,“八年梦想,今日成真,福星高照,吉利呈祥”。中国入世前后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先是吉利的两厢轿车,在国家经贸委第六  相似文献   

10.
我国汽车零部件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丽娟 《汽车情报》2006,(27):18-23
1.汽车工业发展对零部件工业的影响(1)汽车工业带动着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自1999年起,我国汽车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时期,2002年和2003年更是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200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潜在市场。2005年汽车累计产销571万辆和5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3.5%;其中乘用车产销393万辆和39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和21.4%,增速超过汽车。据预测,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有望超过1000万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4月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除了外资公司产品高调亮相外,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成为本届车展最大的亮点之一。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大出风头,几乎所有国内厂家纷纷推出了自主品牌的概念车和新车,其中不乏有每年都出镜率极高的奇瑞、吉利、比亚迪、哈飞这些“原创”的中国本土造车者,还有江  相似文献   

12.
正当各路媒体争相报道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吉利第一次亮相世界知名五大车展之一的法兰克福汽车展之时,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广州花都举办的汽车论坛上的讲话:“不必刻意追求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产业参与全球化的突破口不在整车领域”,立马遭到了来自各方的反对,并在汽车界引发了关于“中国汽车工业是否需要自主品牌”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3.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亚洲会员,吉利的加入是IATF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在世界汽车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有了新突破。4月8日,国际汽车标准合作组织——IATF正式宣布:吉利汽车集团成为IATF国际汽车工作组第10家汽车集团成员,并拥有董事表决权。吉利将与其他9大国际汽车集团以及欧美各国汽车协会,共同参与国际质量标准制定,推动世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落实程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北京汽车工业“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北京汽车工业在“十一五”期间新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继续高举自主开发的旗帜,真正实现创新合作,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勤 《汽车与配件》2000,(28):34-35
在新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本刊向读者推出“中国汽车工业佳话”长篇系列连载。通过“佳话”将与大家一起回忆上一世纪的中国汽车历史,既解老一辈中国汽车开拓者的怀旧情结,又让新人了解过去,在“入世”的历史转折时刻,树立信心。 “佳话”将分中国汽车掌故、中国汽车工业初创、中国人的红旗轿车、20世纪中叶中国领导人视察汽车厂轶事轶事。中国汽车向多品种发展.为备战而加速建立越野车生产基她、在风狼中建设二汽.80年代中国汽车的大论战、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等部分刊出,作者是我国汽车行业资深专家。由于是历史,因此年代久远,刊出内容如有出入,欢迎广大读者随时来信来电提出意见,并欢迎在‘准 话”中补充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配件》2006,(24):52-52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接见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时指出:发展汽车工业既要敢想敢干又要稳扎稳打;徐刚:愿上汽老大哥早日成为中国自主汽车的领导品牌;张伯顺:劝徐董不必过于菲薄。  相似文献   

17.
《汽车导购》2007,(11):115
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汽车工业阶段。扣多年一路走来,中国汽车企业发展主要依循两种模式:一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的合资模式,外方管技术,中方管生产,把外方的现有车型照搬到国内来生产;另一种是奇瑞、吉利的民营模式,以模仿国外车企产品起步,运用低价“利器”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世界汽车》2010,(3):138-138
1月18日.工信部发布了《200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实现历史跨越.位居全球首位。从2008年8月汽车销量的负增长.到2009年在全球车市“一骑绝尘”.中国汽车工业足以自傲。但也有专家提醒.高峰之后的中国汽车业未来忧患不少。  相似文献   

19.
<正>8月2日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也许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民营企业吉利通过交割资产,终于完成了对于世界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收购的所有法定程序。至此,中国汽车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尘埃落定,首家中国汽车跨国公司就此诞生。有着13年历史的吉利在等待数年之后,终于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改变者,彻底成为了瑞典豪华品牌沃尔沃的新主人。  相似文献   

20.
彭斐 《汽车与配件》2011,(50):32-32
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于2011年11月1日~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900家企业参展。本届工博会是举办13年以来首次专辟新能源汽车主题展会,约100家车企参展,有上汽、东风、长安、奇瑞、江淮、吉利、广汽、申沃、雷博、中通、上海奥威、桂林客车等整车企业展出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博格华纳、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玉柴等零部件企业也展出了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