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轮胎被称为汽车的“腿”。汽车有几吨至几百吨的重量,然而和地面接触的.不过是几个轮胎的面积而已。轮胎承受着巨大的重压.在高速行驶中,一分钟内要经过上千次的屈挠变形,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轮胎的研发.制成了各种性能卓越的汽车轮胎,使汽车在行驶中更安全可靠易操纵。  相似文献   

2.
轮胎是汽车行驶机构的重要部件。轮胎技术状况对汽车的安全性、动力性、行驶稳定性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正确使用与维护汽车轮胎,又是保证轮胎充分发挥使用性能的关键,也能延长轮胎的技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轮胎锥度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并对锥度效应引发的车辆跑偏机理和纠偏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汽车轮胎的选配、使用、检测与行车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爆胎、疲劳驾驶、违章行车是当前交通安全的三大隐患.本文阐述了汽车轮胎与行车安全之关系,只有重视轮胎的正确选型、合理使用、适时检测与维护,才能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部分滑水对路面附着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 利用作用在轮胎上的动水压力计算式, 通过有限元计算, 分析了由于部分滑水而导致的附着系数的降低状况, 得到了附着系数与水膜厚度、行车速度的关系式。计算结果表明, 如果水膜覆盖在路面上, 那么汽车行驶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部分滑水现象, 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和干燥状态相比, 要下降很多。汽车在低速行驶时, 水膜厚度对附着系数的影响较大; 而在高速行驶时, 则速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国外发达的国家已广泛使用子午线轮胎,我区能否推广使用此种轮胎,进行了子午线轮胎和斜交轮胎的对比试验研究,通过装用子午线轮胎作轮胎报废里程,轮胎翻新率,车辆油耗,轮胎磨耗,轮胎费用等试验,结果表明,子午线轮胎耐磨,行驶里程高,节油效果明显,安全舒适等。  相似文献   

7.
<正>一、案情王师傅是一名跑运输的个体司机。2009年9月13日,他所驾驶的汽车行驶到半路车轮胎却出现了问题,无奈之下,只好就近找了一家汽车维修店更换轮胎。进店里一问,轮  相似文献   

8.
车辆行驶中的爆胎事故频频发生。详细分析了爆胎过程和诱发爆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安装示警装置、泄气保用轮胎等主动和被动防止措施并介绍了轮胎的正确使用措施,对车辆轮胎防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汽车运输生产成本中有两大消耗,一是燃料,二是轮胎,这两大消耗,约占运输总成本费用的70%。无疑,节油,节胎是汽车运输降低成本的主要目标,就节胎而言,我们江西省公路运输降低成本的主要目标,就节胎而言,我们江西省公路运输系统,在正确使用轮胎,延长使用寿命方面,曾创造单胎(含第一次翻新)行驶里程13万公里的最好纪录,在八十年代中期,轮胎平均行驶里程亦达9.8万公里的成绩绩。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汽车轮胎行驶里程有所下降,运输成本有所回升,为共同研究提高轮胎使用寿命的办法,使汽车运输企业加强轮胎管理,实行科学考核,做到物尽其用,并使交通物资供应部门,在提供胎源工作中,做好管供,管用、管节约,现就影响汽车轮胎使用寿命诸因素浅析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汽车在雨中行驶,由于道路湿滑所引发的侧滑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出现在紧急情况下的侧滑。雨天车轮(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会因湿滑并随车速增大而急剧变小,当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时,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几乎为零,有如在冰面上行驶。在湿滑路面上行驶发生侧滑还与轮胎的磨损情况有关,过度磨损的轮胎胎面排水能力很差,增大了雨中行驶发生“水滑”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介绍了轮胎状态实时监控装置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市面存在的该装置的优缺点,指出被动式轮胎状态实时监控装置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新型的汽车车轮状态监控与报警系统,该系统克服了目前流行的直接主动式的不足,具有小功率无污染,长时间使用等优点。随着汽车行车安全性与经济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该装置必将成为每辆汽车的标准配置,发展前景非常大。  相似文献   

12.
针对11R22.5载重车辆翻新子午线轮胎,对翻新轮胎的接地力学进行了描述,建立了翻新轮胎层合结构的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非线性大变形求解方法进行了翻新轮胎接地压力、接地面积及接地印痕等方面的有限元仿真,并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翻新轮胎接地力学方面与同型号新轮胎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介绍Kullback-Leibler发散度,推导基于该发散度和自然梯度算法的盲信号处理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个仿真实例说明运用该方法对车辆轮胎噪音提取的可行性,从而为车辆的车轮故障诊断和车体音频信号的盲分离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翻新轮胎主体结构及多元复合材料结合性能基础上, 应用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和有限元大变形理论, 构建了11R22.5载重车辆翻新轮胎的力学模型、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 通过轮胎承载性能试验, 对翻新轮胎的承载变形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 并与同品牌、同型号新轮胎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翻新轮胎承载变形特性变化规律, 修正了翻新子午线轮胎变形理论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 当充气压力一定时, 随着载荷的增大, 载重车辆翻新轮胎径向变形、侧向变形、接地长度及接地面积均增大, 变形规律近似线性, 而径向刚度变化不大; 当载荷一定时, 随着充气压力的增大, 其径向变形、侧向变形、接地长度及接地面积均减小, 而径向刚度逐渐增大。研究得出翻新轮胎胎体弹性模量较新轮胎胎体大, 且两者之差越大, 说明翻新轮胎的胎体老化程度越高, 其剩余使用寿命越低, 据此可有利于对翻新轮胎胎体老化程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汽车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给交通带来许多便利,但是,高速公路上的爆胎事故时有发生,极大地威胁着行车的安全。通过对轮胎的结构及爆胎原因的分析,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减少爆胎事故的发生,对预防交通事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经典三自由度前轮摆振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分析了车速变化引起的某非独立悬架汽车前轮自激摆振的Hopf分岔。利用Poincare截面法绘制了不同轮胎参数对应的前轮摆角幅值随车速变化的分岔特性曲线,分析了轮胎各参数对前轮摆振的影响。由此得出,轮胎参数的改变对发生摆振的车速区间和周期运动的极限环幅值产生相应的影响;轮胎绕主销的阻尼和轮胎后倾拖距对前轮摆振的影响较为敏感;轮胎的垂直刚度对摆振影响要比侧偏刚度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195/60R15型子午线轮胎进行驻波临界速度数值模拟,确定轮胎驻波临界速度的表征方法,并利用高速摄像机测试系统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得出提高轮胎胎压和减小轮胎负荷可有效提高轮胎驻波发生的临界速度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侧面视觉死角检测系统、轮胎气压报警技术、防止驾驶员打瞌睡装置、驾驶员唤醒系统、事故避免技术和事故预防技术等几项最新汽车安全新技术的特点、原理、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几种典型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现状,包括跨坐式单轨车辆、悬挂式单轨车辆、胶轮路轨车辆、胶轮有轨电车和虚拟轨道车辆,探讨了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未来的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跨坐式单轨车辆动力学研究集中于抗侧倾稳定性、曲线通过性能和车-桥耦合振动,根据跨坐式单轨车辆抗侧倾稳定性变化规律提出的临界侧滚角理论阐明了稳定轮和导向轮预压力的设置原则,给出了稳定轮和导向轮预压力与运行舒适度、曲线限速之间的联系,跨坐式单轨车辆提速的关键是开发性能更优的轮胎,并控制由于运行速度提高所引起的振动恶化;悬挂式单轨车辆动力学研究集中于车辆运行性能和车-桥耦合振动,其倾摆特性和横风引起的倾摆稳定性是悬挂式单轨车辆的特有动力学问题,由于车-桥耦合振动引起的钢质轨道梁低频噪声是有待研究的问题;胶轮路轨车辆在国内的研究刚刚起步,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改善车辆的横向平稳性;胶轮有轨电车动力学研究集中于车辆运行性能和导向轮/轨关系,研究难点在于阐明其导向稳定性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车辆,虚拟轨道车辆提出了许多新的动力学研究问题,包括循迹控制、机械架构与循迹控制策略的匹配性、纵向力分配、分布式驱动等,或将成为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分析钢桥面铺装的真实受力特性,对轮胎与钢桥面铺装的接触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轮胎模型,对轮胎接地压力进行计算,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轮胎接触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建立轮胎与桥面接触模型,对不利荷载位置时桥面铺装的力学响应计算与分析,得出铺装层竖向位移、铺装层顶弯拉应力、粘结层剪切应力的分布特性,指出桥面铺装典型病害产生的力学机理;通过对设定的一组铺装层计算模量对应的铺装层力学响应极值进行计算,得出铺装层弯拉劲度模量变化对铺装层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并对比分析了轮胎荷载与均布荷载对结算结果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等量荷载条件下,采用轮胎与桥面接触模型计算出的铺装层最大层顶反弯应力、粘结层最大剪切应力均明显大于采用均布荷载的计算结果,其中:铺装层层顶反弯应力增幅约为5%,粘结层剪切应力增幅约为9%.采用轮胎与桥面接触模型进行钢桥面铺装设计会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