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续纵坡作为山区高速公路典型特征,连续上坡设计对货车的运行速度有着显著影响,而慢速大货车势必导致连续上坡路段的通行能力大幅降低,且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客货分道管理与增设爬坡车道是有效提高连续上坡路段通行能力的方案。针对该特定路段,具体选择客货分道或爬坡车道,设计人员缺乏参考依据,因此,该文基于交通量和通行能力分析,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方案,以发挥各个方案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纳黔高速公路存在为数多达50余处之众的交织区。在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停车区、爬坡车道以及紧急停车带的交织区域形态各异,存在的安全隐患各自不同。本文以纳黔高速公路摩尼互通交织区为例,结合纳黔高速公路交织区地质与气候环境特点,针对上述问题,从交织区安全标志标线设计以及安全防护措施设计这2个方面入手,为确保纳黔高速安全运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秋侠  张毅 《公路》2005,(9):98-102
爬坡车道在高速公路陡坡路段起着确保安全、增加路段通行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实例,结合通行能力,对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爬坡车道在高速公路中的设置条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车道变换是一种复杂的刺激-反应行为,为了准确表示车辆变换车道的决策过程,克服现有模型的不足,重点考虑驾驶员特征和车辆类型对车道变换的影响,并将车道变换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车辆挟道意图的产生、换道可行性分析和换道的执行;引入随机效用理论描述换道需求的产生,建立了基于车道效用选择的自主性车道变换模型,利用视频处理软件获取大量车辆运行轨迹微观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构建的自主性车道变换模型进行了标定;最后,基于换道次数的仿真值与实测值,选取均方根偏差、均方根百分比偏差2个评价指标对车道变换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误差指标小于10%,表明建立的自主性车道变换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车道变换复杂的运行行为.  相似文献   

5.
通过驾驶模拟舱系统进行高速公路侧向间距安全性仿真研究,分析小客车在高速公路内侧车道超越大货车这一典型超车行为的车辆运行轨迹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超车过程中小客车与大货车侧向间距与车辆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为高速公路横断面宽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胡忠宝  蒋益志 《隧道建设》2006,26(2):74-75,103
目前高速公路长隧道从安全角度考虑一般设置了多个紧急停车带,但多个紧急停车带的设置给长隧道优质、快速、低廉地建成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结合怀新高速公路庙山隧道工程实践介绍了紧急停车带衬砌台车选择方案,重点介绍了台车改装方案的比选及自行改装台车的过程;不仅较为圆满的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高速公路横断面和路面通行能力,提出在新建高速公路中部分用地紧张路段适当减小中间带宽度,把硬路肩拓宽为一个车道,实现四车道改为六车道的技术方案,并建议中间带植树改为隔离墩加防眩板.  相似文献   

8.
考虑车道变换可能对交通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结合广东省3条高速公路64个路段的交通运行状况数据和交通事故历史数据,利用负二项分布预测方法,建立并标定了基于交通量、路段长度、车道变换次数、大型车变道比例、单位里程变道次数等5个解释变量10组不同组合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各组模型的Akaike信息量准则指标,得到了3组权衡了模型结构(即解释变量数量)和数据拟合度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虽然3组最优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仍有待提高,但是考虑车道变换影响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明显优于其他模型.这说明与车道变换相关的变量可以作为交通事故预测的有效解释变量,并且引入该类型变量可以更好地预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速公路中的长隧道从安全角度考虑都设置了紧急停车带.由于紧急停车带内轮廓空间尺寸与隧道整体断面尺寸差异较大,2次衬砌台车无法对停车带位置直接进行整体浇筑,因此需对2次衬砌台车进行改造来解决这一施工难题.对黄瓜山隧道紧急停车带2次衬砌台车的改造方案进行分析,以期为同类隧道施工提供有效的解决途经.  相似文献   

10.
江海 《驾驶园》2007,(2):52-53
高速公路驾驶要点 1.高速公路变换车道 在高速公路上变换车道,应先看后视镜,观察前后及邻侧车道车辆的情况,打开方向灯至少10秒钟,再从后视镜观察要转入车道的车辆情况,判断在安全距离内没有来车时,才可轻转方向盘,从容驶入邻侧车道.在车道向左弯时,不要向左变换车道;车道向右弯时,不要向右变换车道.如果有的驾驶者变换车道不当,驾驶人应立即采取应变措施,降低发生意外事故的机率.  相似文献   

11.
9月16日晨7时40分许,福建莆田高速公路交警接警后,莆田高速公路交警火速赶往现场,只见现场上车牌号为陕A-11885号奔驰小轿车横卧在高速公路紧急停车带与主车道之间,车辆左后轮已经脱落,车辆尾部已被撞得面目全非,车辆碎片撒落一地,所幸车上5人没有受伤并已安全转移到护栏外.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交通事故易发路段,高速公路爬坡路段的交通安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以宁杭高速公路东庐山段为例,通过对该爬坡路段2006年1月~2010年7月的交通事故资料的统计,从事故地点、事故时段、事故形态和事故车型等方面分析了爬坡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高速公路爬坡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远大于下坡及其他路段;事故多发生在直坡段的中后部和竖曲线段,坡道后段的安全性更低;事故形态主要是追尾、撞护栏和撞固定物,而且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比例大;夜间的事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白天,尤其是凌晨2:00~6:00为重特大交通事故高发期;爬坡路段大货车和小客车相互干扰严重,是爬坡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爬坡路段交通安全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仿真手段,模拟了不同流量条件下,在长陡坡路段设置爬坡车道前后的平均速度和延误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爬坡车道设置后2个指标的调整系数及爬坡车道下游的影响长度,并推荐了分析设置爬坡车道后平均速度和延误率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4.
1、高速公路变换车道怎样驾驶? 答:在高速公路上想要变换车道,应先看后视镜,注意前后及邻侧车道车辆动向,打开方向灯至少10秒钟,再从后视镜观察欲转入车道的车辆动向,判断绝对安全时,才轻转方向盘,从容驶人邻侧车道.车道向左弯时,不向左变换车道;车道向右弯时,不向右变换车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公路长大隧道中紧急停车带处的交通安全,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等理论对隧道紧急停车带端墙进行了优化设计,然后进行驾驶模拟试验对无立面标记方案、大面积弧形立面标记方案、条形与箭头组合方案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条形与箭头组合方案平均可视距离达(307.4±1.6)m,满足计算识别视距要求,平均视认反应时间最小,为1.176 s,且立面标记面积比大面积弧形立面标记方案小74.0%,工程建设及维护费用更低,该方案的改善效果最好。因此推荐在高速公路隧道紧急停车带端墙使用该方案。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公路路线平纵线形设计的实践经验,对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永宁至北盘江段路线纵坡对通行能力和汽车爬坡行驶速度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从通行能力及工程投资等方面论证爬坡车道设置的必要性,以此说明爬坡车道的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智能主体系统的车道变换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斌 《中国公路学报》2005,18(3):104-108
为更加真实地反映车道变换行为,建立具有良好性能的车道变换模型,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分析了车道变换的基本条件。引入智能主体(Agent)理论,将Agent与车道变换行为联系起来,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的车道变换模型框架;给出了车辆MAS的结构,抽象了各Agent成员的元组构成,给出了各Agent成员的工作原理与执行流程;基于多智能系统工程方法(Multi-A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Methodology,MASEM),给出了车道变换的仿真流程并得到仿真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2 km长的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上,在30 s时间内,利用提出的车道变换模型仿真得到的车道变换车辆次数与实际情况相差8%;在该时段内任意瞬间,正在执行车道变换的车辆数目与实际情况相差仅1.67%。  相似文献   

18.
以雅泸高速公路雅安至九襄段路线平纵面设计为依托,介绍了公路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方法,对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的设置、停车视距的检验及具体安全措施进行了简述,提出了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应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确定爬坡车道设置条件,采用容量算法对高速公路上坡路段的车辆折算系数进行微观交通仿真研究,得出不同交通组成、纵坡坡度和坡长条件下大型车和汽车列车的车辆折算系数;根据主导车型爬坡性能曲线得到等效坡度-坡长简化计算模型;根据车辆折算系数和等效坡度坡长,利用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分析基于通行能力的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设置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多车道高速公路的运行管理,对车道限制策略进行研究.介绍了车道限制策略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以车道性质和车型分类为基础,以车辆混行的事故特征为依据,提出车道限制策略的构建原则和思路,并为6~10车道高速公路分别制定推荐方案.以宁沪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实施车道限制策略前后的交通事故数据,证明其对于改善多车道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有明显效果.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