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19世纪高士顿·普朗台第一个发明和生产铅酸电池以来,电池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差不多2个世纪。镍铬电池、镍铁电池、锂铁电池等,也是根据其不同的特性及需求而发展的。在汽车应用领域中,铅酸电池是现在最普遍应用的电池之一。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汽车电池的要求已越来越高,从而也引发了一系列汽车电池技术革命。美国GATES公司独家发明和生产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情况,归纳提出了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核心功能和拓扑结构,对电池状态估算、电池监测系统和电池均衡系统等做了新的解析,简要的解释了电池常见故障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由于热失控引发的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严重影响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 作为保障车辆运行安全的有效手段, 对电池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尤为重要。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延长循环寿命, 减少热失控安全事故的发生, 需要利用传感器技术对电池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检测。根据电池正常和异常工作状态下各物理量的变化, 常用的安全检测信号有应力应变、温度以及特征气体等。目前, 用于检测上述信号的安全检测传感器在电池状态检测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 传统的传感器存在着体积大、灵敏度低、不耐电解液腐蚀等问题。对新型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柔性薄膜传感器以及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概述, 总结了上述3种传感器在锂离子电池应力应变、温度和气体检测的应用现状, 并从稳定性以及灵敏度等角度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 如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电池体系适用性差, 插入式薄膜传感器影响电池性能,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精度和寿命低等问题。如何以经济、安全和实用的方式将传感器安装到电芯中, 减轻实际应用中传感器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以及提高传感器信号传递的稳定性、精度、灵敏度, 是锂离子电池安全传感器开发面临的挑战, 仍然需要在传感器、电池设计等方面开展大量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Autolion建立某三元电池基于电化学机理的寿命模型,同时在GT-SUIT平台进行某耐久工况电池寿命仿真。通过大数据技术统计车辆里程以及电池充放电信息、温度和放电截止SOC信息,依此信息将耐久工况转化为电池寿命仿真工况。通过对比发现电池寿命仿真值和试验结束后台架测试值相近。该模型计算的电池寿命可为电池质保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焱 《商用汽车》2016,(4):64-65
虽然微宏在STL智能热控流体技术上拥有知识产权,但愿意向全行业开放,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在3月19日之前,绝大多数人还在将电池正极材料作为安全性提升的主要目标。但伴随着微宏当晚在北京水立方举办的"More Than Safe—微宏不燃烧电池技术"发布会,行业或许会对电池的安全技术标准找到新的方向。基于电池安全技术本源的科普这绝对是一次电池行业不容错过的发布会,虽然在当天有来自国家科技部、浙江省相关部门领导、行业权威专家、行  相似文献   

6.
在这能源革命的时代,二次电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简要介绍了二次电池的种类、发展,基本概念、基本结构、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及其工艺。  相似文献   

7.
功不可磨的铅酸电池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它对人类文明史的贡献是不容低估的。从当前看,人们出行的主导代步工具-汽车、飞机、轮船、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等都广泛应用铅酸电池,各类型电站、电台、通信交换台、银行、公共场所的应急灯也都应用铅酸电池。正因如此,全国各地遍布着3000多家电池生产厂。铅本以电池是当前技术最成熟、价格最低廉的电池,但存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低以及电解质硫酸和重金属铅污染环境的问题。因此,人们从未间断过对其进行改革和开发新电池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发展新型绿色环保电池是中国电池工业与世界电池工业在21世纪环保时代的主题。人类对生活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同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多.既要蓝天.白云、绿色、阳光的环境,又要锦衣、玉食、华屋、汽车的舒适.还有各种耗电的电器。  相似文献   

9.
如何减小电动汽车高压电池在体积和重量方面对整车的影响是整车布置的重要课题。对高压电池在整车布置中遇到的人机、结构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布置技术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特性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电压、电流、温度三大参数对锂离子电池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尤其是充电截止电压,化成电流和高温情况对电池容量的影响。以不同材料之间的比较试验为基础,重点分析了高充电截止电压,充电电流和高温对材料稳定结构的破坏,从而引发电池循环寿命降低的原理。最后基于电池使用中放电电流和环境温度应力为参数,进行了基于电压、电流、温度的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计模型研究,得到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计基础模型,为混合动力汽车锂电池3参数与寿命关联模型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若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电池失效或发生安全问题。锂离子电池冷板式散热作为电池冷却系统重要技术之一,对保障电池安全至关重要。首先系统地分析了冷板式液冷设计的相关方法,并对不同方法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当前,锂离子电池热管系统主流冷却方式仍是液体冷却,其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未来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可能朝向混合冷却、系统化设计和智能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各种电池中,当前值得推广的是硅盐胶体电池(下称硅盐电池).尽管此电池的电极仍用铅合金,但由于其废弃了电解质硫酸,使该产品向环保电池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仅此一点,解决了铅酸电池化成工艺的硫酸挥发物,使工人的生产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使生产工人告别了饱尝硫酸挥发物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黄煜  朱立宗 《时代汽车》2021,(8):99-100
如今,锂离子电池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和SOC的研究重点。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电池容量估算和计算是其中的重点研究之一。SOC直接关系到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效率和安全性,正确的SOC估算和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增加锂离子电池工作的安全性,并延长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1]。相反而言,不合适的SOC估算和计算方法不仅会加速电池的老化,而且会带来电池爆炸和燃烧的危险,危害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本文对各种SOC估计和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以获得更成熟和广泛使用的电池SOC估计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电池安全风险进行准确预测,本文提出基于一种车-天气-驾驶员的多指标电池安全风险预测方法。首先提取车内外多维度信息即运用数据挖掘提取了天气状况、汽车行驶工况和驾驶风格等多指标特征,以模拟实际的电池应用场景;然后通过随机森林和SHAP组合模型的方式对特征进行筛选,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泛化性和鲁棒性;最后将电池安全风险预测问题解耦为机器学习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分别选择XGBoost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Stacking集成模型对电池安全风险进行预测。最终模型的预测效果和数据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案对电动汽车电池安全风险能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可以为安全化、智能化的电池管理系统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近几年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发展。针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存在的碰撞安全性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碰撞安全标准,给出了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凸显。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新能源汽车被广泛应用开始,全球每年均有多达上百起的冒烟、起火等自燃事故,其中约有一半事故与电池系统有关。为了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各个国家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测试标准。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安全评价测试标准为基础,结合安全测试实例,对比分析现行世界各国的相关标准,并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安全测试评价分析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高能电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慧 《世界汽车》1997,(2):24-26
介绍了电动汽车用的各种非铅酸高能电池的特性和与铝酸电池性能的对比,以及它们的特点,可以作为选用电池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介绍了传统型电池的研发与改进动向,包括铅酸电池、Ni-MH电池、锂电池等的最新研究,并对电池的回收利用进行了介绍。文章还就燃料电池的开发动向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时有发生,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由电池老化带来的电池故障,本文开展了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诊断和安全预警策略研究。基于容量增量分析法,分别评估了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老化过程中健康状态的变化规律并量化分析了电池老化机制。面对电池健康状态不一致和容量跳水两个问题,分别提出了基于离群点检测的安全预警方法和基于老化机制分析的电池容量跳水识别方法,保障了电池组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保问题的日趋严重和能源问题的日趋紧张,电动汽车正成为各国政府和各大汽车公司关注的热点。电池技术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镍金属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技术和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