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进行了通过优化高压共轨系统燃油喷射策略来改善缸内燃烧排放性能的研究,基于AVL Fire软件,针对1015柴油机开展了不同燃油喷射策略下的喷雾燃烧和排放的数值模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一次预喷的预喷时刻、预喷量、主喷提前角对燃烧噪声及排放的影响,揭示了各参数对燃烧噪声和NOx及炭烟生成的影响机理,为进一步优化预喷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共轨式喷油系统的结构及发展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轨式喷油系统分为中压共轨系统和高压共轨系统。中压共轨系统又分为共轨蓄压式系统和共液压式系统,二喷油压力的形成原理相同,只是所用的控制油和待喷燃油的压力源不同,高压共轨系统能够实现预喷射,后喷射,还可实现Δ型入靴型油规律,是柴油机燃油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压共轨系统对一台单缸柴油机采用燃油预喷射控制策略时的燃烧特性与排放特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保持循环油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控制每循环燃油的喷射次数、预喷油量、预喷与主喷的间隔角,对发动机缸内燃烧压力、放热规律、压力升高率及排放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预喷油量小于5 mg/循环时,发动机能够在维持炭烟颗粒不增加的同时降低NO x的排放,同时发动机的压升率也较无预喷工况有所降低;多次喷射燃烧过程对燃油消耗率的影响较小,较无预喷工况略有上升,但通过对预喷角度、预喷油量及间隔角的合理匹配,能够实现对燃油消耗率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故障现象 一辆苏州金龙KLQ6668E3客车,配置玉柴YC4F115-30柴油机,该柴油机采用进口德尔福(DELPHI)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此系统喷油器采用了高压小孔径预喷电控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2.0T高压共轨柴油机和Bosch第二代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为基础,制定了起动控制策略,并通过试验,在喷油量一定的情况下,优化了起动控制策略中起动调整转矩常数、喷油比例和喷射定时等参数。结果表明:起动调整转矩常数设为25N·m,使燃烧和放热重心都在上止点附近,燃油燃烧充分;2次预喷和1次主喷的喷油比例设置为20%-20%-60%,可缩短发动机起动时间和稳定起动过程中的最高缸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喷射正时,有效降低了起动循环最高缸压均方差,并提高了起动首循环热效率。发动机经优化后,缩短了的起动时间,提高了起动的平顺度和平稳性,燃油燃烧更加充分,从而全面提高了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对目前和未来的排放法规,柴油机设计中必须采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支持的现代燃烧过程,对燃油喷射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德国博世(Bosch)公司最新研发出具有压电喷油器和高压泵CP4的200MPa柴油机共轨系统,该系统是开发新型燃烧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产品。这种200MPa高压共轨系统的开发,为发动机制造商实现所要求的排放水平、降低燃油消耗进而降低CO2排放提供了稳固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2.0T高压共轨柴油机和Bosch第二代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为基础,制定了起动控制策略,并通过试验,在喷油量一定的情况下,优化了起动控制策略中起动调整转矩常数、喷油比例和喷射定时等参数。结果表明:起动调整转矩常数设为25N·m,使燃烧和放热重心都在上止点附近,燃油燃烧充分;2次预喷和1次主喷的喷油比例设置为20%-20%-60%,可缩短发动机起动时间和稳定起动过程中的最高缸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喷射正时,有效降低了起动循环最高缸压均方差,并提高了起动首循环热效率。发动机经优化后,缩短了的起动时间,提高了起动的平顺度和平稳性,燃油燃烧更加充分,从而全面提高了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原理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燃油喷射系统是柴油机的心脏。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使柴油机的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工作噪声进一步降低,大大提高了柴油机的使用性能。本文将对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特性,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预喷射在高压共轨电控直喷式柴油机上控制燃烧噪声的作用。通过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预喷射变量、预喷射定时、预喷射油量及主喷射定时的变化对燃烧噪声产生的影响。基于结果的分析,对预喷射变量进行优化。在以燃烧噪声为目标进行优化的同时,兼顾其对排放和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预喷射可以明显改善燃烧噪声,在优化了预喷射策略之后,改善效果更明显。采用合理的预喷射策略可以明显降低燃烧噪声和NOx排放,但烟度和燃油消耗率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预喷与后喷参数对柴油机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预喷射与后喷射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影响,通过高压共轨柴油机台架试验,在不同的预喷与后喷参数下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柴油机进行燃油预喷射可有效抑制尾气中NOx的产生,但烟度值有所升高;加入燃油后喷射后,NOx与烟度值均呈现减小趋势;随着近后喷射燃油喷射量的增加,尾气中烟度值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NOx排放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YN33发动机在各个工况下的最优排放点,在该排放点,尾气中各种有害物质排放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喷油脉宽对高压共轨多次喷射油量波动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高压共轨多次喷射试验台进行了主预喷射和主后喷射两种模式下高压共轨两次喷射油量随间歇时间波动的规律研究.通过试验数据系统地总结了喷油脉宽对两次喷射油量波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次喷射中,第2次喷射的油量波动振幅随第1次喷油脉宽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柴油机后喷射作用机理,以有效降低燃烧噪声、减少排放为目的,分析设计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后喷射控制策略,解决后喷射控制中有关喷射协调、后喷射量、喷射起始时刻、喷射器作用时间和喷射释放以及相关参数修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宋军  黄震  李孝禄  乔信起 《汽车工程》2006,28(5):446-450
在配有电控共轨系统和扫气系统的二冲程柴油机试验台上进行了3种不同喷油模式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段早喷有助于实现低NOx和碳烟排放,但柴油机无法在高负荷下运行;标准喷射的排放很高;双段喷射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它实现了柴油机的柔和运行,并且在全负荷范围内使NOx和碳烟排放降低40%以上。在双段喷射基础上,利用高压喷射及内部EGR进一步改善了柴油机的排放。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控制技术是车用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目前开发的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是发展的主流,其分为高压共轨系统和中压共轨系统两类,本文介绍该两类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阐述共轨系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型共轨蓄压式电控燃油系统及32位ECU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辉  汪洋  孙方  苏万华  史绍熙 《汽车工程》2001,23(1):44-48,6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共轨蓄压、喷油规律可调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该系统成功实现了高压喷射以及喷油压力、喷油量和喷油定量的灵活控制,并具有预喷射和快速停油功能,同时还具有调整喷油速率的能力。通过对中压供油系统的优化设计,实现了优良的共轨油压调节特性。为了适应未来高性能车用柴油机管理系统的需要,首次采用32位单片机,开发一种功能完善的ECU,该ECU不仅能实现对电控然油系统的完善控制,而且还具有对增压器、EGR等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内燃机整机工作过程一维仿真分析,通过数值计算多方案比较来得到最优喷油过程参数。对1台喷油过程参数未知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和台架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NOx排放性能在计算最优折中喷油过程参数点处与实测性能基本吻合,间接验证了仿真分析获取的喷油过程参数即为满足柴油机各性能的最优喷油过程参数。  相似文献   

17.
增压式共轨喷射系统结构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明了增压式共轨喷射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电控增压器增压室及喷油器压力室内燃油压力振荡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增加平衡油压电磁阀的方式,使压力室压力在高压喷射后能迅速恢复到轨压并消除压力振荡。建立了新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证实新系统能在不削弱增压效果的前提下,消除压力振荡。设计了四通电磁阀,将增压活塞电磁阀和平衡压力电磁阀合二为一,实现了改进原理,而不增加系统控制对象(电磁阀)。最后对使用节流孔的方式来改进系统性能的方案作了仿真研究,分析了该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高压共轨具有较高的控制灵活度,是现代柴油机喷油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现代汽车集团A-engine的CRDI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系统参数及主要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