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当前,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很快,其中集装箱转运市场发展尤为迅速,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着眼于加快集装箱转运中心的建设,建设和形成上海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并以此带动长三角经济的发展,促进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一、国际集装箱转运市场的高速发展 集装箱港口的发展首先是为了满足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要。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干线化和联盟化的发展趋势,大型集装箱干线船为追求运营的经济性,要求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2.
<正> 一、建设上海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运输干线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集装箱转运已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中的一个重要作业方式,转运量也日益增多。全球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中约有四分之一的集装箱是通过转运(经过多次装卸)作业的。随着集装箱运输的第四次革命的到来,国际集装箱转运的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集装箱枢纽港发展趋势 当前,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加快,导致能够接纳干线船舶的港口数目越来越少。同时,由于大型集装箱船造价昂贵,在船公司整个物流运输系统中,为挂靠一个港口而增加的船舶成本所占比重上升,支线衔接成本所占比重下降,由此船公司会选择减少干线挂靠港,而多采用支线船。进入 90年代后期,世界港口将有一番角逐,随着一些港口成为物流中心的枢纽港,另一些港口将降级成为支线港。为了吸引班轮公司挂靠,港口必须在设施和服务方面进行改进,以争夺枢纽港的地位。在船舶大型化的驱动下,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正在发…  相似文献   

4.
国际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世界集装箱港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际集装箱船大型化过程中和发展趋势以及大型化对集装箱港口发展的影响,指出我国的集装箱港口发展应适应需要,重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合理布局,形成完善的干线网络。  相似文献   

5.
正生产力过剩、更大的船舶和低油价正在改变航运公司对转运的态度,这也对亚洲各枢纽港造成了直接影响生产力过剩、更大的船舶和低油价正在改变航运公司对转运的态度,这也对亚洲各枢纽港造成了直接影响。新加坡2015年集装箱吞吐量意外下降了8.7%。这或许是各枢纽港,尤其是亚洲枢纽港所面临的困境的最清晰例证。新加坡港作为世界第二繁忙的港口,有多达95%的集装箱是转运货物,其中大多是亚洲  相似文献   

6.
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 集装箱运输历经40年的不断发展,到90年代中期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体现在对运输规模和综合效益的更高追求.干线船舶日趋大型化,载箱量6000TEU的第五代集装箱船(船宽40m)已投入营运,即将出现8000TEU的干线集装箱船.集装箱干线港口相对集中,形成以枢纽港为中心,以众多支线港和内陆集疏运系统为辅助的集装箱运输干、支网络.  相似文献   

7.
<正>开展国际中转箱运输是确立国际航运中心重要标志之一。 日前,就我国沿海大多数港口而言,仍然只是亚洲地区一些港口的喂给港。以上海港为例,1995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153万标箱,但干线船舶运量仅17万TEU,只占11%。说明上海港仅仅是支线集散型港口。事实上,我国沿海港口也都是这种支线集散型港口。抓紧建设确立地区性的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海上转运型港口),已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1996年初,中集总部已率先在上海港、青岛港开展了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 一、“国际中转箱”的概念问题 所谓“国际中转箱”,上海海关的定义是:由境外启运需经上海港换装国际航线船舶后继续运往第三国或地区指运口岸的集装箱。青岛海关的定义是:由境外以海运方式指运境内一个设立海关的口岸,换装运输工具后,不通过中国陆地再运往国外的集装箱。  相似文献   

8.
陈武祥 《集装箱化》2002,(11):17-18,35
目前,许多国际上的大型班轮船公司将其集装箱干线船在我国许多港口挂靠.厦门港和福州港这两年就陆续开通了许多集装箱班轮干线,而且停靠的船舶越来越大.因此一些大集装箱港口,在其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中,中转集装箱的比例日渐提高.许多集装箱货物往往都是在出口地直接报关后到上海港、厦门港这样的大港口转关出口的.这就是大家熟悉的集装箱"外贸内支线"运输.  相似文献   

9.
陈长庚 《中国港口》2002,(10):38-39
<正> 第四章 中国集装箱码头发展的趋势 20世纪末,我国集装箱码头的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口岸集装箱运输的软硬件实施快速向世界集装箱码头的高水准靠拢。港口管理层也都注意到港口航道的水深是制约港口建成国际枢纽港的瓶颈。因此,攻克阻碍港口进出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海航道瓶颈问题正成为各港付诸实施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常思 《中国港口》2006,(11):38-41
党中央、国务院1996年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通过6年的研究论证,国务院于2002年正式批准立项。建设洋山深水港的宗旨就是迎接国际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挑战,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参与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的竞争。迄今,洋山深水港建成投产业经1年,已引起国内外港口的关注,并有各种评论和批评。笔者在对长三角港口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集装箱转运市场研究分析,对洋山港建设集装箱转运中心提出自己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