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网络通风系统仿真软件,对单座斜井送排式通风方案和左右洞三斜(竖)井联合送排式通风方案进行了通风数值模拟计算,并对两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目前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比选时局限于送排式通风的问题,从方案设计角度分析几种不同纵向通风模式的功能特点、适用条件,结合送排式通风与互补式通风的特点,提出单通道互补式通风的组合通风模式,并以金门特长公路隧道为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对“通风井送排式”“单通道互补式”“双通道互补式”“吸尘式”4种通风方案进行比选研究。结果表明: 1)送排式通风受通风井位置影响较大,从运营通风角度,宜设置在上坡隧道中部偏下风方向; 2)互补式、吸尘式通风能够突破通风井选址的限制,但对于超过5 km的隧道,需要设置专用排烟井; 3)单通道互补式通风省去送风井,保留了送排式通风的排烟功能,具备比选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勐捧特长公路隧道的全射流纵向通风、斜竖井分段送排式纵向通风、横向通风、平导式通风、静电除尘、互补式通风等一系列通风方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选定斜竖井分段送排式作为本隧道的通风方案。综合考虑通风效率、施工组织、火灾排烟、防灾救援等因素,根据经济技术比选论证,推荐方案为:左线单斜井两区段+右线两斜井三区段送排式纵向通风,左、右线均为三区段两斜井排烟。该推荐方案共设置了三座斜井,通过斜井优化,形成了"一井多用,保证功能,降低造价"的设计理念,斜井既能在施工期增加工作面以辅助主洞施工,又能作为运营通风井改善隧道内空气环境,同时又是火灾工况下的排烟通道。通过筛选最优通风方案,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斜井各个阶段的功能,并减少隧道全寿命周期费用。  相似文献   

4.
四人八垴特长公路隧道营运通风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四人八垴隧道主要的通风方式进行定性比较,合理选择斜井、竖井方案与井位的基础上,对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送排分段式纵向通风进行计算、分析和技术经济比较,选用的通风方案既能保证营运安全,又能节约通风系统的营运费用.  相似文献   

5.
刘静  雷帅  冉利刚  曾艳华  方勇 《隧道建设》2017,37(Z2):161-168
为达到节约投资、降低竖井施工安全风险和结构安全风险的目的,对南大梁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运营通风方案进行优化研究。以交通运输部新颁布的规范为立足点,对按照新老规范设计的运营通风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近8.2 km长的华蓥山隧道可由2座竖井分2区段送排式通风调整为左洞全射流纵向式通风、右洞1座竖井分2区段送排式通风,竖井兼作左右洞排烟通道。优化后的运营通风系统配置风机总功率减少1 176 k W(23.1%),近、中、远期稀释污染物时开启风机功率分别降低2 290 k W(60.7%)、2 512 k W(66.6%)和1 892 k W(45.9%)。  相似文献   

6.
新七道梁隧道为兰临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属于高海拔区特长公路隧道。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通风、防灾救援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必选,确定了技术相对可靠、经济较省的全射流纵向通风加浅竖井送排式通风方案的营运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7.
凉风垭隧道系崇遵高速公路上单洞长度超过4000m的双洞单向行车特长隧道,本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主要的隧道通风方式进行了定性比选,优选了全射流通风方式和竖井送排分段纵向通风方式进行详细的经济技术比较,确定了本隧道的运营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8.
纵向通风因投资小、施工简单又便于分期实施,目前己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隧道中。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石牙山特长隧道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设计,可供设计人员在进行其他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七道梁隧道为兰临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属于高海拔区特长公路隧道。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通风、防灾救援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必选,确定了技术相对可靠、经济较省的全射流纵向通风加浅竖井送排式通风方案的营运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特长公路隧道常规分段纵向式通风系统运营费用昂贵的问题,提出采用双洞互补与竖井送排相结合的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在理论分析的前提下给出换气横通道与竖井的合理结合方案,详细推导适用于超出常规双洞互补通风方式限制长度的隧道的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计算方法;通过比较传统分段通风方式和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的交通风与隧道结构利用效率,对改进型混合通风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与常规分段纵向式通风方式相比,前者有效地提高了交通风的利用率,降低了由于交通风太过富余而对隧道通风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在最不利的行车阻滞工况下,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需要通过竖井进行送排的风量之和由1 723.06 m3·s-1降至804.62 m3·s-1,降幅达53.3%,有效地减少了轴流风机的功率,降低了对竖井的设计要求;在隧道通风最不利工况下,射流风机的配机功率提高了84%,轴流风机配机功率降低了52.4%,虽然射流风机购置费用增加,但总配机功率仍然减少13.1%,极大地节省了运营费用;在土建方面,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增加了2个横风道,取消了部分送排联络通道,相互抵消,但竖井的规模减小,土建费用有所下降;改进型混合通风方式增加了2条排烟通道,解决了双洞互补通风方式中火灾排烟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姜学鹏  吴锦东 《隧道建设》2019,39(3):370-377
为研究浅埋隧道中烟气逆流长度的影响因素,以武汉东湖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量纲分析法,构建竖井排烟隧道内火源上游烟气逆流长度无因次表达式,并通过数值模拟,量化研究火源热释放速率、纵向送风风速、竖井与火源距离、竖井宽和高对火源上游烟气逆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上游烟气逆流长度随火源热释放速率、竖井与火源距离增长而增大,但当超过一定值时,烟气逆流长度均趋于稳定; 随着隧道纵向风速和竖井宽度的增加而减小,且不受竖井高度变化的影响; 同时,火源热释放速率与纵向风速的影响明显强于其他因素。创新性推导出了考虑火源热释放速率、纵向送风风速、竖井与火源间距、竖井宽度情况下火源上游无量纲烟气逆流长度的预测公式,且与数值模拟结果良好吻合。  相似文献   

12.
西汉高速公路秦岭Ⅰ号隧道通风斜井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坡度14%(8°)~70%(35°)、长度在300m以上、断面为55~62m2,包含开挖、支护、二衬及中隔墙全工序作业的反打斜井,国内在此之前尚没有这样的设计和施工先例。在进行调研分析和相关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比选优化,采用无轨常规施工设备顺利地建成了通风斜井工程。  相似文献   

13.
高原长大公路隧道通风竖井衬砌及中隔墙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丰果 《隧道建设》2009,29(6):664-667
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通风竖井深171.16m、井筒净直径6m,采用分段整环、自井底向井口现浇的方式施工竖井衬砌,在竖井衬砌完毕后由井底向井口方向一次性施工中隔墙,施工工序单一,施工干扰小,减少了混凝土施工缝,井身围岩渗水量小。施工方案与边掘边砌相比,效果显著,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大隧道施工风仓式通风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隧道施工通风是影响长大隧道快速掘进的重要因素.对长洪岭隧道现有斜井通风方案进行优化分析,提出风仓式通风.对不同工况下风仓内部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分析,确定风仓及轴流风机布置的最佳形式,其有利于提高轴流风机效率,改善隧道内施工环境,分析结果可供其他长大隧道斜井通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立新  周振建 《隧道建设》2022,42(11):1930-1941
高原铁路某隧道斜井工区在通风方式选择上一直存在隔板式通风和风管式通风的争论。为给该斜井工区施工通风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首先,采用通风网络计算的方法,对2种方式的通风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和耗能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隔板式通风和风管式通风均能使作业面的风速满足设计要求。2)当斜井中2根风管直径为2.2 m时,在风机配置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第2阶段还是第3阶段,隔板式通风在耗能方面明显优于风管式通风。3)当斜井中2根风管的直径略大于2.5 m时,风管式通风的耗能与隔板式通风的耗能相当; 继续增大斜井风管的直径,其耗能将小于隔板式通风。最后,对类似单斜井双正洞模式的施工通风方式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肖元平  杨立新 《隧道建设》2012,32(3):296-301
为解决斜井进入正洞以后通风难度大,通风效果较差的难题,引入了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重点介绍此新型技术的原理,斜井压入式通风模式和斜井抽出式通风模式,并对2种模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风机选型及风机和风管的配套选型进行理论计算,说明了这种新型通风模式的科学性,通过在包家山隧道3#斜井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的可行性,爆破15 min后CO和NO2的浓度都在国家标准控制之内。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这项新型射流通风技术,摒弃了过去一直将射流通风技术仅仅应用于平行双洞的惯例,成功解决了由斜井进入正洞多工作面同时施工的通风难题。  相似文献   

17.
豆小天  陈庆怀 《隧道建设》2011,31(1):104-109
为提高隧道施工通风效果,改善隧道施工环境,实现快速施工的目的,以西秦岭特长隧道斜井进双正洞无轨运输施工通风为例,从方案比选、通风设计、效果监测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罗家理斜井施工通风技术,并对大风室接力通风在罗家理斜井的成功应用进行详细说明。所采用的通风技术工艺简单、可靠、经济、高效,通风效果较好,有效地控制了空气中的尘毒污染,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快速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关角隧道施工通风斜井分隔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罗占夫  职常应  乐晟 《隧道建设》2009,29(4):411-414
关角隧道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共设10座辅助斜井,无轨运输系统组织施工,斜井工区施工通风难度大。介绍施工通风斜井分隔方案的设备布置、能耗分析、中隔板结构形式、防漏风措施等技术,通过斜井分隔方案在关角隧道10号斜井的现场应用和通风效果测试,表明斜井分隔方案可以在无轨运输斜井的施工通风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某隧道2#通风竖井施工项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竖井及风道的施工对围岩衬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竖井开挖初期,衬砌压应力、壁座拉应力和位移量均随着竖井的开挖逐步增大,最大值分别为8.1 MPa、1.03 MPa和2.62 mm。开挖到第五步和第六步时对衬砌的应力和位移影响最为不利,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风道开挖后拱底上抬、拱顶下沉,拱底衬砌最大位移量为3.2 mm,临近竖井部位衬砌拉应力值达到3.76 MPa,可能对初期衬砌造成局部破坏。竖井和风道连接部位衬砌和围岩均出现拉应力集中,最大拉应力值分别达到3.8 MPa和1.6 MPa,围岩最大上抬位移为2.66 mm,竖井和风道连接部位出现局部破损,在实际工程的施工中需予以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