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丰田汽车公司最近开发了一种电子控制磁力致动的扭矩传递系,并成功地将该系统装于按需全轮驱动型新款Gaia厢式车上。被称为主动扭矩控制4轮驱动采用了  相似文献   

2.
梅振 《商用汽车》2013,(12):48-49
取力器是许多专用汽车都要用到的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分动箱则是多轴驱动汽车使用的一种动力切换与传递装置。其现状如何?日前通过对湖北星菱特种齿轮箱有限公司的采访,了解了行业有关情况,以及该企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电动汽车三合一驱动系统中电机控制器的运行环境和总成的振动噪声,在总成振动噪声特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提出控制器隔振的优化措施.首先,通过电磁力仿真和阶次跟踪定理分析总成中永磁同步电机和减速器的振动噪声特性;然后,结合工况传递路径的分析方法,确定三合一驱动系统中电机控制器主要振动激励源及其传递路径,并...  相似文献   

4.
《天津汽车》2009,(5):9-9
2009年5月,美国博格华纳公司开发的最新机电一体化产品——eGearDrive(TM)(电子驱动变速桥),其灵活的接口方式,平顺稳定的系统操控性,卓越的动力传输性能使得该产品一上市,就立刻被著名电动汽车制造企业美国Tesla公司所青睐。博格华纳的eGearDrive(TM)系统在紧凑的空间内实现了大扭矩传递、超高效率及低噪振。该系统提供了可选装的电子扭矩中断,  相似文献   

5.
简述纯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振动噪声的来源、传递路径及优化途径,并针对某纯电动汽车蠕行模式驱动电机系统24阶振动噪声进行分析,得出车辆在130~200r/min转速范围内、 74Hz频率附近局部强化的24阶振动噪声是由驱动电机激励、驱动电机电磁力波频率同车辆动力总成固有频率共振引起的。同时提出了增加预置扭矩、优化扭矩阶跃强度的方案,有效地减弱了蠕行模式驱动电机系统24阶振动噪声。  相似文献   

6.
一、系统概述由湖南长丰汽车厂生产的三菱CFA2031E型轻型越野车,装备了超级优选4轮驱动系统Ⅱ(SS4-Ⅱ)。该系统采用电子控制,即分动器ECU根据分动器换档杆开关和分动器位置开关以及车速传感器等信号,经过判断和计算后,发出换档指令,并传递给分动器换档执行器,  相似文献   

7.
针对具有低速、大扭矩及频繁起/停工况的重型纯电动物流汽车进行设计研究及分析,以提高其电能使用效率为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及经济性分析方法对其驱动系统进行匹配设计,以电流热效应法和电线载流量法,检验系统高压导线选型可行性,以高压部分过载保护为需求,提出熔断器选择的理论根据及原则,并建立起通用的纯电动重型汽车通信协议编码系统。通过同类车型的类比试验,对纯电动重型汽车驱动系统设计和匹配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漓沙 《汽车与配件》2011,(23):19-19
在2011上海车展上,电动汽车及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制造商"CODA控股"亮相长安汽车展台,展示了其与合资企业天津力神迈尔斯动力电池公司共同设计的电动驱动系统模型。该模型演示了用于电动汽车的全套驱动系统,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温度管理系统、电机、逆变器及变速器等。  相似文献   

9.
<正>二、动力传递系统(一)一览奥迪Q2(车型GA)的结构采用了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MQB)。根据发动机和变速器组合,奥迪Q2可以采用前驱,也可采用全驱。全驱的车,使用的是久经考验过的quattro驱动技术。根据发动机功率的不同,使用带有全驱离合器的后部主传动0BR或者带有全驱离合器的后部主传动0CQ。除了大家熟知的6挡手动变速器和双离合器变速器0CW以及0D9外,还有7挡双离合器变速器0GC,该变  相似文献   

10.
林程  蒋雄威  庄兴明  刘焕然  邢济垒  高帅 《汽车工程》2022,(11):1725-1734+1754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中使用过调制方法能提升电机驱动系统最大输出功率,增强高转速区域的转矩输出能力和转速调节能力,然而传统过调制方法在过调制Ⅱ区存在电压突变的问题,导致电机驱动系统输出转矩抖动较大,影响整车动力性能和NVH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变权重叠加型过调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参考电压的相位角引入叠加权重因子的计算中,消除了传统过调制方法中存在的电压突变,降低了谐波畸变率。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升驱动电机控制的电流稳定性,减小电机驱动系统输出转矩的抖动,使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高转速区域内能输出最大转矩和最大转速。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复杂多变地质环境,为可高效可靠地开展掘进机刀盘刀具选型设计及掘进参数精准选择,研究不同地质环境、不同掘进参数条件下多掘进机破岩机制物理试验特点,结合隧道掘进机现场工作特点,设计一种隧道掘进机螺旋推进式破岩伺服试验机。通过分析室内开展隧道掘进机破岩试验的重难点与试验机的通用性、宽泛性,重点针对试验机框架结构、刀盘结构和刀具安装装置等,采用有限元对其可靠性进行仿真计算,确定关键结构件设计参数,确保试验机工作稳定性、结构可靠性,实现试验机的研制。  相似文献   

12.
沈培坚 《隧道建设》2014,34(6):576-581
为解决大截面矩形隧道掘进机因采用斜向出洞的施工工艺而易发生轴线左右偏差的问题,以上海陆家嘴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背景,对掘进机斜向出洞所需采用的新型后推进系统进行控制功能与操作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创新设计了系统总体构架、控制系统、操作系统、液压系统和监控系统。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新型后推进系统可解决掘进机斜向出洞产生左右偏差的问题;2)证明了系统的控制有效可靠,便于安装与作业;3)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推广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彭琦 《隧道建设》2013,33(6):443-448
通过对隧道掘进机的分类、隧道掘进机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隧道掘进机技术研究和发展趋势的调研和探讨,提出: 1)根据掘进岩土体强度的不同,隧道掘进机大致可以分为岩石隧道掘进机和盾构; 2)目前岩石隧道掘进机的研究热点问题主要包括滚刀破岩机制和施工预测模型的建立2个方面,而盾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掌子面稳定、施工过程控制和地表沉降研究3个方面,虽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并且部分已经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中,但解决得不够透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隧道掘进机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将集中在掘进力学机制的完善、复杂地质条件下掘进机制与施工过程控制研究和复合掘进机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这些会给隧道掘进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带来挑战和契机。  相似文献   

14.
双模式全断面掘进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宁川  李光 《隧道建设》2013,33(4):323-326
为适应地质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国情,探讨双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举例说明双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设计理念,详述其主要结构及适用范围。与单模式掘进机相比,双模式全断面掘进机地质适应性广、设备利用率高、施工成本低,是隧道掘进设备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隧道管片渗漏与盾构掘进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对关联规则中的Apriori算法与FP-Growth算法进行比较,选择FP-Growth算法作为文章研究使用的关联规则算法。选取关键掘进参数并对其数据筛选、划分及编码。采用FP-Growth算法,结合Matlab数据分析语言编程,挖掘基于掘进参数频繁项集的管片渗漏关联规则,分析关键掘进参数渗漏原理。依据渗漏频繁项集和渗漏规则,推荐4个关键掘进参数组合的预设范围,并应用在某隧道东线的盾构掘进中。结果表明,关键掘进参数组合优化后的成环管片发生渗漏的概率降低29.36%。  相似文献   

16.
琚时轩 《隧道建设》2007,27(6):22-23
对掘进机法施工隧道,选用何种类型的掘进机,以及如何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和进行系统配置,就成为施工单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从隧道掘进机法施工的各种条件入手,就开敞式和护盾式TBM的选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岩石地质条件下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工况的特殊性,对应用于青岛地铁2号线的双护盾TBM进行适应性设计。盾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并在前盾安装配合稳定器工作的辅助支撑,管片吊运直接由吊机喂送至拼装机,后配套出碴配置梭式皮带机,采用满足小转向半径掘进的双激光靶导向系统,从而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装机、始发、掘进、出碴、过站、小曲线半径掘进和洞内拆机等工况的顺利实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掘进参数、衬砌变形和地表沉降等应用效果的分析,验证了双护盾TBM选型的正确性和对青岛地质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TBM掘进隧道复杂地质的演化过程及破坏特征,研制了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微型TBM模型试验系统,主要由微型掘进装置、多功能岩箱、微型掘进机工位平移装置、四联液压系统以及微型掘进机掘进控制系统组成。该系统可实现推进速度0~50 mm/min可调、刀盘转速0~10 r/min可调、刀盘最大转矩可达1 000 N·m、刀盘最大安全掘进距离可达1 100 mm; 可以进行半断面可视化掘进和全断面高地应力模拟掘进,并提前了解TBM掘进复杂地质时隧道应力的变化规律,为现场高地应力大埋深复杂地质下TBM掘进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刘娇 《隧道建设》2017,37(Z1):204-211
概括性论述了多圆软土刀盘、矩形刀盘、马蹄形刀盘等异形刀盘的设计特点,重点分析了马蹄形隧道掘进机组合刀盘的关键技术:1)掌子面流场仿真分析;2)刀盘静力学仿真分析;3)盲区处理研究;4)刀具破岩机制分析。通过对以上关键技术的研究,为软土马蹄形掘进机组合刀盘的设计提供了优化方法,并创造性提出刮削破岩和挤压破岩相结合的马蹄形硬岩刀盘设计方法,对马蹄形隧道掘进机刀盘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异形隧道掘进机的刀盘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立  徐骞  伍建 《隧道建设》2013,33(12):1015-1021
北京地铁8号线区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2号线地铁车站,且净距<2.3 m,在北京尚属首创。针对盾构穿越中遇到的下穿运营车站、隧道与既有车站竖向间距小及围护资料不详等困难,通过对矿山法、盾构法、盾构法和暗挖法相结合等方案比选,最终选择了盾构法下穿既有线的设计方案。为了预测穿越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对特级风险源进行了现状检测和安全评估,并针对施工中遇到的难点通过对探测导洞、盾构管片与钢环复合结构设计及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最终实现了成功穿越,保障了既有地铁线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