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中医明目要药决明(Cassia tora L.)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决明的染色体数目为2n=26;13对同源染色体中,第5、6、8、10、11对,为近中部着丝点,其余几对均为中部着丝点;第5对长臂具次缢痕,染色体的绝对长度在2.14—3.48微米之间,相对长度在5.90%—9.60%之间。决明的核型公式为:K(2n)=26=16m+8sm+2sm(sc)。本实验为中药决明的药材鉴别在染色体水平上提供了更准确的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药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iis L)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表明;望江南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在14对同源染色体中,除第1、2两对为近中部着丝点外,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的绝对长度在1.29~2.67微米之间,相对长度在5.11%~10.57%之间。望江南的染色体组型公式为:K(2n)=28=24m+4sm。本实验为中药望江南的药材鉴别,在染色体水平上,提供了更准确的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NV-seq技术和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42例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结果 CNV-seq结果显示,42例标本中染色体拷贝数异常7例,检出率为16.67%;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存在8例染色体异常(其中染色体结构异常6例,数目异常2例),检出率为19.04%;此外,还检出4例为染色体多态性变异。结论 CNV-seq技术不仅能检测出常规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尤其能对来源未知的染色体片段提供更为精准的检测信息),还能检测到100 kb以上的染色体片段的微缺失和微重复;CNV-seq技术不能检测染色体平衡易位和倒位等。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检测将会为染色体异常患者提供更为精确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四川6种毛茛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四川6种毛茛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研究结果表明:高原毛茛R.tanguticus的染色体数为2n=16,云生毛茛R.nephelogenes的染色体数为2n=32,西南毛茛R.ficariifolius的染色体数为2n=16,石龙芮R.sceleratus的染色体数为2n=32,毛茛R.japonicus的染色体数为2n=14,卷喙毛茛R.silerifolius的染色体数为2n=16.在此基础上,对毛茛属4个组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毛茛组是该属内较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良骨髓染色体短期培养法并对13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通过单因子梯度实验,对影响骨髓染色体短期培养法的秋水仙素浓度、作用时间、低渗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并在改良基础上,进行了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骨髓染色体制备体系,进一步对我院13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秋水仙素浓度、秋水仙素作用时间、低渗时间等因素都有适宜的范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染色体制备成功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骨髓染色体制备的最适体系为秋水仙素质量浓度0.07μg/mL,作用时间80min,低渗时间35min。通过改良的染色体短期培养法对13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制备成功率达到了97.69%,异常核型检出率为82.3%。结论 0.07μg/mL秋水仙素作用80min,低渗时间35min的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体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1.对我院1980年4、5两月连续出生的63例新生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初步进行了分析及讨论。共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畸变6个,占所观察核型的0.635%与文献报导之发生率相近似。2.我们所作的新生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仅为初期阶段,例数还不够多。报导的目的是希望能为西安地区染色体研究工作提出一个可供参考的常数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发展,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工作都已成为急需开展的项目。其手段之一是染色体核型分析。为了开展染色体核型分析应用于产前诊断,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本地区人群染色休的“自然”情况做些了解。为此,我们对今年3~4月份连续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染色体核型作了初步分析,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8.
针对交通过饱和情况,利用网联车轨迹数据提供的车辆到达和停车位置等信息,提出一种基于交通冲击波的周期初始队列长度和最大排队长度的估计方法。基于网联车车辆轨迹确定车辆到达时刻、排队时刻、启动时刻及驶离时刻4个临界点的时空数据,并根据时空信息建立到达率估计模型,运用冲击波理论对每个周期初始队列长度及最大排队长度进行估计,应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SUMO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网联车渗透率不低于20%的情况下,当v/c=1.0(v为实际交通流量,c为道路通行能力)时,初始队列长度MAE值小于6.5 m,MAPE值小于10%,最大排队长度的MAE值小于16.0 m,MAPE值小于11%,说明基于车辆轨迹的交叉口排队长度估计模型能够较为有效地估计过饱和交叉口的最大排队长度和初始队列长度。  相似文献   

9.
工程概况隧道位于K235+745~K235+980之间,全长235米,元江口158.33米,位于R=150m,Ls=120m,I=10%的圆曲线上,磨黑口76.67m,Ls=120m,  相似文献   

10.
依托于青岛地铁跨海隧道某区间盾构始发案例,通过综合考虑盾构几何尺寸、板块强度理论以及土体滑移理论对理论公式进行了改进,确定了纵向加固长度h=16.1m;根据土体扰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相应的径向加固范围:隧道两侧的加固长度为B=3.75m,拱顶为H1=5.64m,拱底为H2=3m,与实际加固范围相差不大;针对工程地质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洞门素墙、“U”型素墙、套管咬合桩以及后退式注浆的盾构始发端头加固方式,可为青岛地区跨海隧道盾构始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72只),将一侧L5背根分成4~5条细束,记录每条细束的电反应。刺激同侧及对侧承山穴记录到背根反射电位(Dorsalrootreflex,DRR)116例。根据引起DRR的传入纤维类别和DRR在背根传出的纤维类别分为6类,分别为∶C-C·DRR(n=46)、Aδ-Aδ·DRR(n=24)、Aαβ-Aαβ·DRR(n=25)、Aβ-Αδ·DRR(n=9)、Aδ-Aαβ·DRR(n=8)、Aδ-C·DRR(n=4)。结果说明∶刺激承山穴可在背根细束上记录到细纤维传出的DRR电位。这为穴位刺激通过细纤维DRR可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及DRR参与经络形成提供了神经生理学证据;为穴位刺激能引起细纤维传入终末的突触前抑制建立了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用HRP、EB、TY三种不同浓度水溶液, 注入成年家兔生殖腺浆膜下和三阴交穴区。HRP、EB、TY借内脏与躯体传入神经的摄取和逆行传送;用~3H—亮氨酸注入成年猫胸腰段脊神经节,借顺行传送来验证。用上述三种方法追踪在脊神经节中显示了生殖腺与三阴交穴区传入神经起源的胞体及节段性分布,观察到二者在脊神经节的重合区。结果表明:1.睾丸的传入神经的标记细胞多分布于脊神经节T_(11)~L_4。2.卵巢的传入神经的标记细胞多分布于T_(10)—L_4。3.三阴交穴区的传入神经的标记细胞多分布于L_4~S_3。4.生殖腺与三阴交穴区的传入神经标记细胞在脊神经节的重合区为T_7~L_7。另外,对HRP法、荧光双标记法、ARG法的应用,一些内脏器官与体表穴区的传入神经的节段性及其重合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观察了电针清醒、整体大鼠同侧内关穴对后肢屈肌反射电位(FRP)和相应的背根电位(DRP)的影响。以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和L_5背根上分别诱发出适当大小的C-FRP和C-DRP(约为最大值的70%~80%),以低频低强(4Hz,1~3V)、低频高强(4Hz,20~40V)电针同侧内关穴,持续5min停针后观察到C-FRP和C-DRP的值均降低;C-DRP受抑程度较C-FRP为轻且恢复也较快,二者的潜伏期均不变。电针内关穴时A—FRP和A—DRP没有明显作用。实验结果提示电针同侧内关穴可引起后肢镇痛,且镇痛中可能有中枢的突触前抑制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用大鼠背侧脊髓温育切片,观察了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活性对辣椒素(CAP)诱发P物质(SP)释放的影响。当灌流液中加入CAP(3μmol/L)后,SP释放增加4倍。CAP诱发的SP总释放率为0.45±0.1%,当应用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乐宁(10μmol/L)时,SP总释放率下降到0.25±0.02%(n=11,P<0.05)。育亨宾(100μmol/L)可拮抗可乐宁的效应。该结果提示,初级传入神经细纤维的中枢端的SP释放,受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的调制。  相似文献   

15.
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法测定西洋参药材中p-F_(11)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 离子阱质谱联用法 ,测定西洋参特有指标成分拟人参皂苷 p F11含量。方法 通过固相萃取小柱预处理样品 ,电喷雾质谱正离子模式全扫描法检测 ,选择离子法定量 ,用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法对该定量方法进行了佐证。结果 线性范围为 0 .4 5~ 7.2 0 μg ,回收率为 98.7% ,精密度和重现性实验RSD值分别为 2 .5 %和2 .8% ,样品在 4 8h内稳定性良好。该方法测得 p F11质量浓度为 3.0 1mg·g-1。结论 该方法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 ,能准确分析、测定西洋参药材中 p F11含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61例受检者~(131)I-OIH肾图及有关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试图探讨~(131)I-OIH肾图在双肾实质病变时的价值。结果表明:血、尿β-MG均和肾脏指数相关(n=20 γ_血=0.5125 γ_尿=-0.61624),尿β_2-MG和15min残留率相关(n=20,γ=0.6020)。正常人(n=19)与肾病综合症Ⅱ型(n=6),正常人与慢性肾盂肾炎(n=5)间,肾病综合症Ⅰ(n=5)、Ⅱ型间及急(n=5)、慢性肾盂肾炎间肾脏指数存在差异,15min残留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肾功能组间肾脏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肾脏指数可以反映肾小管、肾小球的功能,而15min残留率主要反映肾小管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590例,用转流全身降温至24~27℃;应用4℃含钾停跳液灌注冠状动脉,每30min 1次;血液中度稀释(HCT20~25%、Hb80g/L);心脏冰屑局部降温至20~9℃等方法行心肌保护。结果使590例心脏均复苏成功,自动复跳413例(68%),除颤复跳177例(32%)。本法具有心肌降温充分、均匀,减少耗氧量,减少微栓等特点,致使心脏自动复跳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治带片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治带片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Lichrospher-NH2(4.6 mm×250 mm,5μm),C18保护柱;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0.5 mol/L磷酸水溶液(80∶10∶10);检测波长212 nm;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线性范围均为1.0-10.0μg/mL,回归方程苦参碱为:C=1.201×10-4A+0.161,r=0.9992;氧化苦参碱为:C=1.366×10-4A+0.221,r=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和99.4%,RSD分别为1.48%和4.33%。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