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语言学习策略早以引起了国内外教育者的关注,对学习策略和学习的关系研究也不胜枚举,但针对英语学习策略中口语这一块的研究相对就比较少了。笔者希望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不同英语水平大学生在口语策略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异,口语策略和课堂交际恐惧成负相关关系,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关注因进程和负面评价带给学生的焦虑,并培养口语策略以减轻焦虑。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来自大型厂矿企业的287名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以及他们现在的英语水平与他们的个人现状、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一些个人因素、目的、观念与策略使用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不同的学习者在使用某些学习策略时,呈现出显著差异;专业技术人员现在的英语水平与学习策略无太大关系。研究结果为今后提高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的策略意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他们进行英语策略融合式培训以及帮助他们树立生命全程学习观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语言学习策略和英语成绩两个方面探讨了网络辅助教学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网络辅助教学环境下,实验组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学生的英语成绩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则有显著的提高;另外,实验组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与其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无显著相关。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须重视对学生的策略训练,优化网络课程的设计及加强对学生的监控及指导。  相似文献   

4.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感知学习风格与英语学习策略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采用了感知学习风格调查量表和学习策略调查量表,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收集了相关的数据。研究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对收集的数据作了统计分析,发现感知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最后提出教师应引导不同感知学习风格的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中通过调查问卷探讨了一些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从学习动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4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提出了目前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运用现状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了元认知策略,学生便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管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进行为期一年的对照实验,发现元认知策略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学生其他方面产生正面影响,大学里应该加强元认知策略的学习和训练.  相似文献   

7.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整体使用水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十年来,外语教学的研究重心已从研究教学法转向了对研究学习者本身特点及其对语言学习过程的影响,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使用《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中文版),对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725名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数据分析,以此了解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和特征,并为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8.
学习策略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习者能否运用好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个别化语言学习,往往是学习成功的关键。目前国内对于西部地区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还相对滞后。本文Oxford学习策略量表(1990),对甘肃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和访谈发现西部地区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英语学习方法及英语学习管理策略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根据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培养“精外语,通专业”人才的双语教学成为了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双语教学将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实现了有机结合,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又提高了英语水平,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适岗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态度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职专业课双语教学中使用中英文对照教材较适宜学生学习;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较适合高职专业课双语教学;建议英语分级教学与双语教学衔接.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157名航海技术专业学生为对象,对他们在航海英语阅读过程中采用的具体学习策略进行调查研究。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学生使用认知策略的频率最高,对航海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力也最大。独立样本t检验则表明,高低分组在选用何种策略方面不存在统计上的明显差异,但高分组的学生使用的策略更完整,更系统,更有效,而低分组的学生虽然也注意到了策略的使用,但还很不充分,需要系统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