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小间距群洞施工影响效应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刚 《隧道建设》2009,29(6):608-611
结合北京地铁四号线宣武门站工程对小间距群洞施工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数值模拟2种方法对群洞的施工工法、开挖顺序、各导洞开挖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台阶长度4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并就群洞施工对地表最大沉降和群洞间相互影响进行分析。通过这些研究分析,确立合理的施工方案,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长春 《路基工程》2018,(1):167-172
依托简浦高速公路长秋山大断面隧道工程,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该隧道采用三台阶工法的动态开挖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地表倾角下台阶长度对隧道洞周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三台阶法施工,隧道洞周位移大小顺序为:仰拱隆起 拱顶沉降 水平收敛;不同地表倾角下,隧道拱顶沉降及仰拱隆起变化主要发生在台阶长度为4~6 m之间,说明短台阶或超短台阶法能够较好地控制隧道的洞周变形,更为适合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的施工;台阶长度从10 m开始,隧道洞周位移逐渐收敛,可作为浅埋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下洞周位移的"起始收敛点";隧道地表倾角对隧道洞周位移的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地表的不同倾角,选择更为合理的台阶长度进行施工,确保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地铁车站施工工法进行优化分析,依托长春地铁解放大路站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型,从中轴线上方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和拱顶应力3方面对6导洞PBA工法、8导洞PBA工法以及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 1)在施工过程中,3种工法的中轴线上方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和拱顶应力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 2)通过综合对比分析,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最优,6导洞PBA工法最差。得到的对比分析结果对现场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铁15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零距离平行下穿既有大屯路隧道工程穿越长度达到205.5m,如此长距离的穿越工程在国内尚属首次。为保证施工过程中大屯路隧道的运营安全,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洞桩法、盖挖逆作四导洞法及盖挖逆作三导洞法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沉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盖挖逆作三导洞工法对车站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沉降的控制效果最好。综合考虑3种工法的沉降控制效果、施工特点、安全性、工期及造价等因素,明确了盖挖逆作四导洞法为最优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5.
分离式车站洞桩法施工地层变形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易国华 《隧道建设》2008,28(5):548-552
以北京地铁国贸站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研究分析了大跨度分离式地铁车站采用洞桩法施工,引起周围地层沉降变形以及拱顶沉降与地表变形的主要规律和影响因素。认为地层纵向沉降明显分为前期沉降、急剧沉降、沉降收敛区,而急剧沉降区分为导洞施工、扣拱、下部开挖3个阶段;横向沉降符合Peck曲线,影响范围为3~4倍洞径。拱顶沉降主要发生在扣拱以及下部土体开挖阶段,与地表变形相对应,如果扣拱施工、下部土体开挖、钢支撑支护比较及时,施工工艺合理,可有效防止土体持续松弛变形。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地铁站前停车线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大比例相似模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大断面浅埋地铁在上下台阶法不同开挖步骤中产生的洞周位移、地表和地层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通过相应的辅助工法和合理的施工工序,台阶法能有效控制上台阶开挖引起的洞周位移和地表沉降,从而控制整个隧道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证隧道快速、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7.
PBA工法导洞不同开挖顺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君华  宋文杰  董军 《公路》2013,(1):298-302
随着地下工程施工方法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在建工程在确定施工方法时考虑的不仅是施工的安全性,而且还应具有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对管线、地表沉降控制较好等优点。近年来PBA工法被许多在建工程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北京地铁七号线双井站与九龙山站的土层分布情况以及工程施工现状,针对PBA工法中导洞开挖采取的步序进行FLAC3D数值模拟,分别考虑先上后下、先下后上、先中间后两边等3种开挖方法,将所得的沉降值与实际工程中的数据相对比,最终得到导洞"先下后上,先两边后中间"的开挖方法能有效控制地表沉降。结论对于实际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国贸站-老街站区间暗挖隧道设计为单洞双层重叠隧道,国内地铁工程首次采用该种特殊结构形式,隧道采用台阶法分四步开挖.根据施工地表沉降实测资料,对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如重叠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范围、沉降大小、沉降历时规律与特点等.对影响地表沉降规律的主要因素地质条件、台阶长度等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降的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岭隧道单口出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英伟 《中南公路工程》2011,(3):115-118,124
受复杂地形条件限制,隧道单口出洞采取传统超前小导洞法出洞方案时,常会出现施工空间不足、交通不便、工效低等问题。以吉怀高速公路羊和岩2号隧道工程为实例,通过对三台阶法和传统超前小导洞法出洞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三台阶法和传统超前小导洞法出洞时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和变形规律。工程实践表明采取三台阶法出洞技术保证了隧道围岩和出口边仰坡的稳定性,有效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出洞的技术难题。该工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类比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海英 《隧道建设》2007,27(5):37-40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国贸站—老街站区间暗挖隧道设计为单洞双层重叠隧道,国内地铁工程首次采用该种特殊结构形式,隧道采用台阶法分四步开挖。根据施工地表沉降实测资料,对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如重叠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范围、沉降大小、沉降历时规律与特点等。对影响地表沉降规律的主要因素地质条件、台阶长度等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降的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偏压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力学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断面隧道穿越地势起伏的地层环境时,地层偏压情况往往不同,在不同的偏压情况下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对控制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双侧壁导坑法、改进台阶法、交叉中隔壁(CRD)法的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偏压情况下的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中的位移控制效果与支护承载情况。结果表明:当地表倾角为0~10°时,宜采用改进台阶法;当地表倾角为10~20°时,优先选择改进台阶法,同时应加强支护并及时监测;当地表倾角为20~30°时,宜采用双侧壁导坑法。  相似文献   

12.
湿陷性黄土隧道三台阶法施工时间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烨  刘仲仁  刘兴平  胡锁滨 《隧道建设》2010,30(2):128-130,189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围岩监测,揭示时间应变规律,结合此规律形成一套三台阶施工工法,并总结出使用此工法施工围岩的变形特性如下:上台阶开挖后稳定7d左右,表现为沉降,在施工二台阶马口时,允许上台阶初期支护在可控范围内下沉,也是应力释放的过程;三台阶施工沉降变形规律与二台阶类似,在仰拱封闭后,围岩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方法,以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为例,通过对超前导洞法与三台阶法进行现场试验,分析了2种施工方法在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变形控制效果,总结了三台阶法施工各阶段的围岩变形规律,主要结论为: 1)超前导洞法与三台阶法施工,隧道中台阶是变形控制的重点; 2)2种方法对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总体控制效果相近,应结合其施工效率进行比选; 3)隧道开挖后应及早施作仰拱,这对控制隧道变形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刘志科 《路基工程》2016,(5):207-211
准确而又方便地确定双孔平行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是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城市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探讨了双孔平行地铁隧道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变形趋于稳定后,地表总沉降值等于开挖左线隧道和开挖右线隧道沉降变形稳定后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值之和;后行开挖隧道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值大于先行开挖隧道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值;当双线隧道间距较小时,沉降槽曲线为“单峰”形态,而双线隧道间距较大时,会呈现“双峰”特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工法适用性问题,依托郑西客运专线陕西境内秦东、潼洛川和高桥等隧道,开展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CRD、双侧壁导坑、CD、留核心土台阶法及双层支护台阶法5种试验工法的试验,通过现场试验测试及数据分析,研究不同试验工法下的力学特性和变形特征。总结其变形特征为垂直位移显著,变形受封闭距离与支护刚度影响明显;分析对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受力特征分析显示型钢受压明显而锚杆受力较小;得到不同埋深下的围岩压力特征曲线;接触压力测试显示刚度大的双层支护较单层支护小。最后对不同试验工法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软岩隧道施工方法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软岩单线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手段对常规台阶法、扩大拱脚台阶法和预留核心土台阶法等典型工法的施工空间效应进行动态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软岩隧道,当采用常规台阶法施工时,加强上台阶围岩支护效果对大变形控制至关重要;在台阶法开挖过程中掌子面挤出变形明显,掌子面的稳定性不容忽视,而预留核心土在控制掌子面变形、确保掌子面稳定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扩大拱脚支护形式与标准断面相比更有利于控制隧道收敛变形和塑性区的发展。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兰渝铁路软岩单线隧道采用扩大拱脚支护形式结合预留核心土的台阶法更有利于控制变形和确保洞室稳定。  相似文献   

17.
晏莉 《隧道建设》2015,35(5):419-427
盾构法双管隧道施工产生的地表沉降预测方法按照不同的分析原理,可归纳为半经验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数值分析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搜集国内外41条双管盾构隧道工程的地表沉降实测曲线,通过对曲线分布形态及其成因的分析以及地表最大沉降值数据的归纳整理,总结了双管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分布的3大特点,即:1)地表沉降曲线主要呈现"单峰"和"双峰"2种形态,双管隧道间距及埋深是决定曲线形态的重要因素;2)影响地表沉降曲线形态的因素主要为地质和环境因素以及施工因素;3)地表最大沉降值与隧道埋深、双管隧道的间距、地层条件以及采用的盾构方法等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昆明地铁首期工程一号线临近昆明火车站区间采用近距离重叠隧道方案通过,其上下垂直净距仅1.8~4.0 m,盾构施工期间的地表位移对既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将会造成影响,是地铁施工中应重点控制的关键。因此,运用PLAXIS数值软件,对设计盾构方案施工条件下的地表沉降及上下隧道关键部位的位移,进行数值模拟,以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对上下隧道的洞顶、洞底及隧道中心线所对应地表的位移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监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既有设计方案条件下,各处位移均小于昆明地铁监测项目控制值,可以采用设计方案中的盾构参数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9.
张治国  姜蕴娟 《隧道建设》2018,38(6):924-933
为研究斜向双线隧道近距离开挖对周围土工环境的影响,依托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徐家汇站-上海体育馆站区间隧道盾构开挖工程,基于Mohr-Coulomb弹塑性土体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模拟斜向双线隧道盾构施工相互影响工况。以隧道相对位置为变量,对隧道施工引起的周边地层变形进行模拟,分析双线隧道斜向3种工况下隧道施工对周围土体变形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 1)地表沉降曲线在双线隧道水平距离较小时,主要呈单峰状态,且两隧道竖直距离越大,单峰效果越明显; 随着其水平距离增大,逐渐出现双峰效果。2)埋深较浅的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大,且隧道中心线以上的土体受扰动程度较大。3)3种斜向工况均在土体表面及较浅隧道附近出现较大的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