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沥青路面养护后评估是对养护维修措施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估,以便在最佳的养护时机选取相对较优的养护措施进行沥青路面的维修养护。文中通过提出基于典型路段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标衰变特征和裂缝率增长趋势的养护效果后评估方法,开展养护维修时机触发指标的后评估,进而对不同养护维修方式经济性进行总体评价。研究表明,RQI和RDI指标的衰退规律并不如PCI、 PQI和SRI显著,提出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决策应采用PCI和PQI作为控制指标,SRI可作为前置指标,形成了基于养护触发指标衰减特征和对应实施时机选择的养护维修技术效果后评价方法,经验证其具有较好的适宜性;沥青混合料加铺罩面具有较好的养护效果和普适性,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效益,基于路面使用性能衰变的预测和养护维修时机、策略的选择,建立了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费用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投资方案的初始修建费、养护维修费、用户费用和寿命期内的其他相关费用,可以为高速公路投资决策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黄延高速剪子岔2号隧道试验路为基础,通过选取路面使用性能衰变模型,对普通沥青路面和钢渣沥青路面进行性能预估及性能周期划分,从原材料成本和后期维修养护费用方面,采用净现值法对普通沥青路面与钢渣沥青路面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钢渣沥青混合料经济效益更优。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道路养护修补采用全部挖除旧沥青路面和旧结构层的做法,不仅工程造价高、施工工期长,而且需要长时间中断交通。就地冷再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先进施工工艺,为公路改扩建及日常养护工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以202国道鞍山段冷再生基层为研究对象,从冷再生的工作原理、路用性能以及再生机械的性能研究,综合分析道路冷再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出冷再生基层的质量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运用费用一效益分析的观点,对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和技术理念;分析了包括成本效益、交通效益和使用性能效益在内的路面预养护效益;总结了上海地区典型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技术经济特征,并采用等效年度费用法对措施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以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为核心提出了最佳预防性养护时间的确定方法和相关参数,其中,费用包括预防性养护措施费、中修费和日常养护费用,效益以路面性能曲线下的面积表征。成果表明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应以合理的费用效益分析为基础,以达到节省路面寿命周期内养护费用的目的:提出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参数,基本解决了建立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体系的关键技术,成果可供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可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文中以国内外已有沥青路面维修养护触发指标和标准值为依据,依托成渝(成都—重庆)高速公路所属3条高速公路近期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检测数据,提出典型路段预防性养护决策指标体系,对该决策体系的应用进行简单阐述并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宁波绕城高速公路西段为依托工程,分析历年路面技术状况评价及交通量数据,建立路面性能模型,预测各观测断面性能模型的变化趋势。针对南方地区较常进行的路面病害维修养护,采用总量预估法,引入综合衰减系数,提出路面病害维修养护方法及流程,制定未来三年的路面病害维修养护规划方案,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甘南地区G213线二级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处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托甘南地区重载交通G213线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工程,通过对沿线沥青路面车辙的观测与调查,结合历年来从事养护维修工程与管理经验,分析了沿线沥青路面主要车辙类型、成因,提出了车辙处治技术建议,以供今后甘南地区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及改造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旧路改造任务的加重,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公路养护部门所重视,通过新乡市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实践应用,介绍了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和优点,给出了常用的施工方案,对施工成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沥青作为一种典型的有机材料,在热氧和紫外线的综合作用下易老化~([1]),从而使其路用性能恶化~([2]),沥青路面产生各种病害~([3]),在未到设计使用年限时就要进行大面积的养护和维修~([4])。目前旧沥青路面大修主要采用铣铇旧沥青路面后加铺新沥青面层的方法,虽然可有效修复沥青路面病害,重塑其路表功能,但是也会产生大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很多沥青路面需要进行养护维修,就地热再生技术正逐步成为沥青路面改造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旧路面的调查、评价与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检测,在旧沥青中掺加适量的再生剂使旧沥青恢复性能要求,得到有效的再生。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采用就地热再生工艺恢复旧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改变以往由经验进行养护对策选择带来的资金浪费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决策树的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对策选择方法,并运用连霍高速公路张掖段路况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高速公路养护与维修对策选择决策树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大大简化了养护维修对策选择的过程,养护措施和所养护路段的路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有效地提高既有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通过对抛丸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的应用实例进行跟踪检测,重点分析和评价了其对路面抗滑性能的改善程度及对路面表层混合料的影响,并简要阐述了抛丸工艺与传统雾封层养护措施相结合的适用条件,为沥青路面养护维修特别是抗滑性能改善维修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改性乳化沥青、骨料、填料等原材料对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的全过程进行了质量控制,总结了施工要点。对养护维修后的沥青路面平整度、抗渗性能和抗滑性能进行了质量检测,通过数据分析说明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维修后有效恢复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达到了预期的养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沥青路面大修养护设计之前,需要对旧路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价,尤其是旧路沥青混合料在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其路用性能状况如何,是指导沥青路面大修养护方案设计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实体工程为依托,对旧路沥青路面芯样的室内试验评价进行了技术探讨,为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预防性养护最佳时机、预防性养护方案的选择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重要内容.对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衰减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其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范围,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气候条件和交通量状况及各项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适用性,提出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选择指南,对江苏省沥青...  相似文献   

17.
排水性沥青路面因具有良好的排水、降噪和抗滑等性能而备受青睐,但因其大空隙的特点,导致其空隙容易堵塞。为保持排水沥青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需对排水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通过对国内外的预养护决策方法和指标进行调研,借鉴路面综合评价指标(PQI)的算法,并针对排水性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及占比,提出了基于室内试验的排水沥青路面病害综合评价指标(DDI),来判定分析预防性养护的时机,为我国排水性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投入与产出为视角,构建了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养护效益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分法C2R模型对选取6个城市的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养护进行效益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沥青路面养护效益评价方法不但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及有效性,而且能客观、有效地反映出各城市对市政道路养护工作水平高低及效果好坏,可为城市道路养护部门有效地提养护效益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比例迅速提升,养护管理工作尤显重要。本文结合某省沥青路面实测性能数据,明确养护效益分类,分析常用养护效益评估方法,提出养护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对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效益评估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得到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养护效益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广东省普通国省道路面质量指数(PQI)、路况指数(PCI)、行驶质量指数(RQI)和车辙深度指数(RDI)等指标,研究了典型路面结构的路况衰变规律,分析了路面养护指标与使用年限的相关性关系,提出了水泥路面的二次型衰变模型和沥青路面的三折线衰变模型。通过历年数据分析表明:旧水泥路面加铺5 cm及以下沥青面层是短期提高路面技术指标的养护措施;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8~10 cm沥青面层可有效提高路面技术指标,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是水泥路面养护投资最少的养护措施;旧水泥路面破碎后加铺新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方案,适用于重载交通或公路纵坡较大的路面改造;原沥青路面铣刨后加铺新沥青面层,路面使用到第4年,路况指标由优等状态发展为良等状态,是实施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