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公路改建工程为例,探讨了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在综合评估中,以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灾种数、灾害点平均密度、灾害分布长度比例3个指标作为定量评价的量化指标,结合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结果对公路沿线进行危险性等级分区。与传统定性分析分区相比,采用量化指标结合定性分析进行分区,结果不仅合理、切合实际,还体现了“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评估原则,在类似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简述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亓晓贵  王爱涛 《公路》2000,(9):61-6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高速公路建设情况及害害程序评估的进一步完善。以莱新高速公路的地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介绍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依据、范围及防治措施,对今后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铁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路建设项目受地质灾害影响很大,在项目建设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评估过程中,只有对灾害类型、规模、影响范围、稳定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作出准确的评估,其结论才能成为以后拟建项目后续工作的科学依据.文章以一改建铁路项目为例,探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台风多发区,持续强降雨因素成为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发因子,其诱发机理与一般地灾有所不同。文中以佛山三水西南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为依托,在充分调查研究当地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降雨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机理,构建了适合研究区以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为灾害治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罗家寨气田内部集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属于-级评估项目,在该项目中运用了GPS、遥感数字化正射影像地图等新技术、新方法,同时采用了灾损率(Zs)法、风险区划法半定量的综合评估方法,通过系统地整理第一手资料和综合分析,对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评价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并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了某建设用地地质环境概况,评估了该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和建设场地的稳定性,并给出了相应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建议,得出了一些结论与建议,以供进一步的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现有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文中分析滑坡形成条件等因素,建立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和熵权模糊评价计算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权重和评价矩阵计算评估集隶属度,获取最终评估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经计算,设计方法评估指标的平均关联系数为1.697,评估值的平均相对标准误差为2.374%...  相似文献   

8.
蒋军军 《隧道建设》2010,(Z1):232-236
根据有关政府文件,简要介绍对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的执行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成果,提出具体的灾害防治措施,得出明确的评估结论,并提出工程措施的有关建议,对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的设计、施工有指导意义,对今后类似地质灾害的评估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评价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定量或半定量评价体系和方法。文章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以及现有的地质灾害评估理论和实践,并结合公路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情况,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危害性、发展趋势及危险性评价方法,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为例,在收集野外资料,详细分析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类型及成灾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因子相对权重,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评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结果,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不等,主要以危险性轻度为主。危险性中等级及高危险等级区段主要分布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危险性斜坡等灾害分布密集带和沟谷地带。  相似文献   

11.
刘薇 《广东公路交通》2006,(Z1):173-175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一项重要评估内容.分析了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气象条件等影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泥石流易发程度的多因素定性一定量分析法,并结合兰武二线实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充分调查了广西(桂林)园林园艺博览园建设项目,认定评估区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岩溶塌陷和地(路)基不均匀沉降等。针对每一灾种,判定各自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选取影响大的因素为优先考虑对象,同时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制定评判标准。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建设项目进行模型运算和隶属度分析,将评估区分为大、中、小、微弱四个级别,阐明各级别所属区域的特征,建立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确定建设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某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与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地区公路地质层的岩石性质、地区整体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了相关实地调查,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应分析;对该地区公路地质所造成的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本工程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低度危险区总里程为14 km,占公路全长21. 87%;中度危险区域的总里程有34 km,占公路全长53. 13%;其中属于高度危险路段总里程数为16 km,占公路全长25. 00%,表明本工程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总体上偏中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研究区段现场调查资料和相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相关因素,建立了国道G323贺州段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该指标体系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值,为沿线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洪凯  唐红梅 《公路》2011,(9):17-23
针对川藏公路沿线的地理环境选取了公路沿线灾害体、暴雨、年均降雨量、路基位置、岩性条件、地貌类型、地震烈度、年均温度、植被覆盖率、地质构造等10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据此提出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采用模糊逻辑系统(FLS)表示评价系统,通过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对FLS隶属函数参数进行调整,对高速公路边坡危险性进行评价。根据四川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和四川省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布特点,应用T-S模糊神经系统的关联分析方法,对高速公路边坡进行危险性分析。选取评价因素9个,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将各评价因素进行定量归一化,划分成3个安全等级。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各评价因素的关联度进行计算,得出9个评价因素对滑坡灾害危险性综合影响滑坡灾害危险性的程度依次: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人类工程活动、水文地质、地质构造、降雨、地形地貌、地震、植被覆盖。计算各单项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得到滑坡危险性评价和各单项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提出边坡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公路路线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是保证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ArcEngine开发组件,针对公路实际,引入GIS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手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评价模型,得到公路沿线区域地质危险性评价专题图.同时,综合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栅格数据,利用栅格空间分析算法,采用Visual Basi...  相似文献   

18.
以某电厂(2×600 MW)为例,在收集各种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和定性地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工程所选两个厂址均适宜该电厂工程的建设,应注意的是,附属工程场地的崩塌、滑坡以及工程建设中形成的边坡,必须采取加固措施,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9.
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地质灾害频发,文章以此路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公路沿线孕灾条件及其分布规律,借助MAPGis平台,形成公路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路段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为最终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高边坡安全检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和威胁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为有效提高边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管理水平,基于高边坡安全检查,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结果,提出高边坡地质灾害风险指数和风险等级,并依据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准则,建立一套针对高边坡工程的安全检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标准体系及相应的边坡防控对策,为保障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