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山区公路填方路基失稳研究中发现,某些填方路基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变形失稳具有突发性特点。通过研究路基土体微结构系统能量的变化,建立了路基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得出了某类路基失稳是由于路基中浸润线的变化而导致的,并导出了路基失稳时浸润线的临界值,为路基破坏失稳机理、稳定性分析和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特大地震频繁发生、山区公路受损严重的情况,从结构性和障碍性破坏两个方面对山区公路的毁损类型进行分类,总结各种毁损类型的原因及特征,并从有利抢通角度将滑坡破坏的修复分为"简固型"、"易除型"、"利用型"、"选线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陡坡高路堤设计方法对山区公路建设的重要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讨论了陡坡高路堤的失稳破坏机理,针对其破坏形式提出了陡坡高路堤设计方法。传统的结构支挡设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加筋土设计方法和加筋土与支挡结构组合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边坡稳定对于山区公路的安全使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山区公路边坡失稳常见的类型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山区公路边坡既有挡土墙破坏、失稳对公路的安全运营有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抗滑桩加固边坡既有挡墙的设计要点,并以重庆某高速路路基边坡为例,对该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6.
石砌U型高桥台是西部山区公路建设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也是一个受力复杂的砌体结构,在填土荷载和车辆荷载作用下经常发生局部开裂破坏,其破坏机理尚不清楚,为了研究其破坏机理并解决局部开裂破坏问题,本文采用常规U型桥台及钢筋混凝土圈梁及倒角加固改进后的10∶1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并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通过试验及计算结果,基本摸清了其破坏机理,并验证所采用的改进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7.
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过程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毁损路基是汛期山区沿河公路的常见病害形式,是河流洪水与公路结构之间相互作用、耦合对抗的表象.以大量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的实例为基础,根据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的宏观表象,将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的过程概化为三个阶段,即洪水对路基的劣化、弱化阶段;路基变形、下沉、潜在破坏面形成阶段;路基毁损破坏阶段.论述了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每个阶段的物理特征,指出了各阶段力学分析可采用的基础力学原理.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角度,论述了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的机理,认为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属于一种被动洪水毁损过程,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抗冲蚀能力是该过程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山区公路运营过程中路基-支挡结构变形失稳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地层岩性等内因密切相关,气象、水文及施工等外动力条件则是路基及支挡结构变形和发展的主要诱发因素;多雨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沉陷变形问题成为危及公路正常运营的典型地质灾害问题之一。通过对某陡斜坡路基病害的工程地质环境、路基沉陷变形过程及破坏机理分析,揭示了山区斜坡路基变形破坏的区域性、渐进式、影响因素复杂、破坏模式多样等特点,提出了动态过程调控理念,对该类路基-挡墙病害治理须选择恰当介入时机,并采用综合治理措施的设计思路,获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可为类似路基-挡墙病害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远川  陈洪凯 《公路》2012,(10):1-10
山区沿河公路的不良地质多发路段占公路里程比例高,是公路工程防灾减灾学科的重要方面。为了在公路养护和管理部门中推广未雨绸缪的地质安全观,基于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引入"公路地质风险"的理念,并对地质风险及相关重要术语进行了科学界定;在总结已有地质风险分类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山区公路破坏的受力特征,系统构建了山区沿河公路地质风险类型及其力学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山区沿河公路地质风险类型的易发部位和抗毁措施。把山区沿河公路地质风险类型分成"推挤"、"牵拉"、"冲"、"淤"、"渗"等5大类型,可供深入地研究公路地质灾害形成的力学机制参考。提出的各种地质风险类型的易发部位和抗毁措施可为山区沿河公路减灾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坪乳公路K71+100~+250段滑坡综合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韶关市坪乳公路K71+100~+250段边坡1998年6月发生了滑移和崩坍现象,是山区公路一种典型的上下边坡都失稳的破坏。文章分析了滑坡成因。提出了滑坡综合治理方案,可供滑坡治理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军 《交通科技》2005,(2):29-30
文中通过分析山区高等高级公路边坡失稳、崩塌的原因,提出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失稳的防治与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姚勇 《公路》2011,(3):79-83
清连公路沿线地质条件特殊,边坡问题突出,数量多、类型全.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及统计工作,探明边坡灾害的结构类型、变形破坏类型、形成条件,概化了边坡灾变机理及变形破坏模式,对沿线的427个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可为山区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中边坡灾害治理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模糊分析法在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区某高等级公路沿线存在大量挖方路堑高边坡,边些边坡的失稳问题已严重影响公路施工和后期的运营。运用模糊(fuzzy)分析理论对典型挖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与现场观察的边坡变形破坏迹象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系统认识冰冻极端天气条件下山岭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结合泰顺县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实际案例,对冰冻极端天气条件下山岭公路岩质边坡的破坏机理及其灾害处置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冻胀与融解作用是岩质边坡破坏的主要机理;地形条件和地质构造是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先决条件;边坡陡峻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重要因素;公路开挖爆破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人为因素;降雨是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冻融滑塌的触发因素.采用减震爆破施工方法,可以极大地减小爆破对边坡岩体的破坏,降低冻融滑塌的可能性.采用刷坡、遮挡工程、拦截工程等,可以有效地防治冻融滑塌.  相似文献   

15.
蓄水引起的库区边坡失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地下水对岩土体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蓄水引发的岸坡失稳,提出了岸坡失稳的3种类型:(a)坡脚淘刷型失稳破坏,(b)岸坡冲刷型失稳破坏,(c)浸水湿化型失稳破坏。岸坡失稳过程中,地下水起的作用为孔隙压的机械效应和力学效应以及化学效应引起的湿化和软化。对岸坡稳定性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构成岸坡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的湿化和软化作用,使岸坡物质容重增加的同时降低了物理力学性能,由此诱发的岸坡失稳往往具有突发性。  相似文献   

16.
彭文顺 《路基工程》2020,(6):215-220
为研究半成岩类型高边坡的失稳机理和破坏模式,选取兰海高速陇南段某半成岩地层高边坡失稳工点,从工程地质、气象条件、变形特征等多方面对失稳成因进行分析,并根据潜在滑面进行了边坡稳定性计算,据此提出了该高边坡加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0,(5)
汶川地震使得震后长时期公路边坡地质灾害频发,其中岩体震裂失稳是引起震后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文章在震后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以地震重灾公路G213汶川~茂县段为例,介绍公路边坡震害发育特征,探讨其破坏力学机制,分析震后公路沿线边坡破坏的发育特点,结果表明:(1)公路沿线边坡失稳主要发生在坡度35°~65°范围内,属于碎石土或强风化层岩体的失稳;(2)震裂岩体的结构面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力作用下结构面的延长、贯通、张开程度,以及岩块的错动、塌陷等;(3)边坡表现为以拉裂破坏为主的特征,破坏力学机制有"拉裂~倾倒型"和"拉裂~滑移型";(4)震后边坡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雨季。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原地区边坡冻融灾害,运用有限差分法对高原地区公路边坡进行数值建模,对冻融情况下边坡的破坏形态与失稳机理进行了模拟和解析,利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分析了不同冻融影响深度及土体抗剪强度变化对冻融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冻融边坡的失稳属于浅层坍塌式的滑坡;随着冻融影响区域加深,边坡坡体受冻融循环的破坏作用范围越大,从而会导致边坡安全系数明显的下降;而冻融造成土体强度参数粘聚力的降低也会影响边坡安全系数。最后,根据冻融边坡的失稳破坏形态与机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工程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17,(3)
为确保行车安全,针对不同交通控制管理类型的山区公路平交口的交通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基于车速折减参数分析和次要道路交通流穿越临界间隙的安全视距分析模型,给出了山区公路不同交通控制管理类型平交口的安全视距计算方法。此外结合云南省山区公路平交口长期数据调研分析,给出了不同交通控制管理类型的山区公路平交口最小安全视距建议值,为山区公路平交口视距设计、施工提供有效理论依据,保障山区公路平交口的交通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结合陕北榆林地区S302(榆林至佳县段)沿线黄土边坡的调研,对这一地区广泛发育、危害严重的公路黄土边坡崩塌灾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野外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公路黄土边坡崩塌的破坏类型分为自然型黄土崩塌、人为~自然复合型黄土崩塌和人为型黄土崩塌三类。并从黄土边坡自身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对公路黄土边坡崩塌的影响因素和破坏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