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电液伺服阀控制的刚性试验机对不同钢纤维含量,不同养护条件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进行了立方体抗压试验与轴心抗压试验.通过对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测定,确定了RPC的强度等级.通过对试件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测试,得到了RPC轴心抗压强度,掌握了轴心受压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虽然国内外学者针对泡沫混凝土的缺点进行了不同方法的改进,但是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试验都只是对普通混凝土结构掺入纤维,或者是掺入的纤维种类比较单一,只对抗压强度进行研究,导致力学性能研究方面较少,所以对于泡沫混凝土的性能与微观结构关系方面研究甚少,理论知识也不够完善,所以对于将纤维掺入到泡沫混凝土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花费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粉煤灰和矿渣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通过控制矿物掺合料的掺量,经过强度试验得到在单掺粉煤灰或矿渣以及按1∶1比例复掺3种状况下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掺合料的混凝土早期强度均比基准混凝土的强度低;粉煤灰和矿渣复掺时,二者的叠加反应促使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长较快;单掺粉煤灰的早期抗折强度整体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工程常用的3种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矿渣微粉以及硅灰单掺和双掺为主要因素,通过试验设计制作了一批不同配合比的再生混凝土试块,考察各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种矿物掺和料对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单掺时以硅灰最能提高其抗压强度,粉煤灰最能提高其抗折强度,当双掺硅灰和粉煤灰时能使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提高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邱建冬 《中外公路》2023,(4):274-279
废旧橡胶材料经过再生工艺处理可得到橡胶集料,可应用于水泥混凝土制品材料中。该文对不同纤维组合方案下(单掺MS、单掺PP、混掺MS-PP)的普通混凝土和橡胶混凝土(橡胶替代率为20%)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主要考察了混凝土的坍落度、密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研究认为混凝土中掺入20%的橡胶集料后,相关性能指标显著下降。但0.9MS+0.1PP和0.8MS+0.2PP纤维组合方案下的普通混凝土和橡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得到全方面的性能提升。因此,在实际橡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橡胶集料的掺量,必要时可混掺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来提升混凝土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由于其增加了纤维成份,其力学性能较普通再生混凝土有所改善和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纤维掺量、纤维品种、微细硅粉及原生骨料类型等因素对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成本分析。  相似文献   

7.
8.
为实现石粉的资源化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大掺量石粉制备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配合比为基体,结合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分析了RPC强度形成机理、受压破坏机理及影响强度的因素。通过紧密堆积密实模型优化集料掺比,研究了集料掺比、水胶比、阻泥剂、氟硅酸钠等对RPC性能的影响,得到大掺量石粉RPC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集料配比(Y1)及在优化集料配比基础上调整水胶比(Y2)方案均有利于基体RPC强度的发展,力学性能出现明显改善,其中优化方案Y2对RPC强度影响最为显著。结合力学性能和经济性分析,优化方案Y2效果最佳,此时20~40目与80~120目石英砂掺比为0.7,用水量为207 kg/m3,水胶比为0.18。  相似文献   

9.
周强 《路基工程》2019,(4):121-124
玄武岩纤维是玄武岩经高温拔丝生产的新型建筑材料,将玄武岩纤维应用到公路工程中可提升结构强度。通过将3种不同长度的玄武岩纤维(12,18,24 mm)以不同掺量(0.1%,0.2%,0.3%)加入到混凝土中进行力学性能研究,结合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弯曲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对混凝土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为18 mm,纤维掺量为0.1%时可保持混凝土强度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宏友 《中外公路》2005,25(1):91-94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保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强度的重要环节。通过试验对影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同普通混凝土进行了对比,可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用性能,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一定量的纤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本研究选取了玄武岩纤维(BF)和聚丙烯腈纤维(PF),以不同比例掺加到沥青混合料中,通过高温车辙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来考察混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通过功效系数法来分析不同纤维掺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性价比。试验和计算分析表明,混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明显提升,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按纤维沥青混合料总重的0.3%加入,掺量体积比为2∶3时性价比最高。本研究为混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20,(8)
文中以PAC-13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玄武岩纤维对透水沥青路面的力学性能进行改良,并开展多种室内试验对其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析漏试验确定纤维改良PAC-13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4.6%;纤维的掺入提高了PAC-13混合料渗水的有效空隙率和渗水系数;推荐采用0.3%的玄武岩纤维掺量,使得PAC-13混合料达到较佳的排水功能和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王凤侠 《交通科技》2015,(1):142-144
降低成本的技术途径很多,比较可行的也是历年来行业内大力提倡的方法是,通过矿渣粉和粉煤灰的掺加来节约水泥。文中通过几种不同的实施方法,使2种掺和料的掺加比例达到最优,从而在混凝土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4.
活性粉末混凝土是过去30年中最具创新性的水泥基工程材料。通过广泛调研,从制备工艺、基本性能、应用研究等3个方面详细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基于国内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提出几点研究展望,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温后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素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着重分析了不同纤维含量、不同纤维长度在不同温度场下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纤维混凝土还是素混凝土抗压强度均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且纤维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试验对钢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及素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论证桥梁伸缩缝中采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替代钢纤维混凝土的可行性。工程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工程结构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使用方量、施工难易程度及材料成本等因素,并通过前期试验论证掺入纤维品种、或双掺等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杜向琴 《路基工程》2010,(6):130-132
纤维混凝土以其增强、阻裂、增韧的独特优势,在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增强和更新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碳-聚丙烯混杂纤维的"混杂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杂纤维的掺入增加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这种"正混杂效应"来源于两种纤维在不同的结构层次和性能层次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尺度效应和性能效应,对于纤维混凝土的应用是一个较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净浆、砂浆和混凝土3个层面,研究了橡胶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对不同橡胶粉掺量(0%、1%、2%、3%、4%、5%)和粒径(30目、40目和60目)下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加,水泥的凝结时间逐渐增大,砂浆的表观密度逐渐减小,而混凝土的坍落度变化很小;添加5%的30目的橡胶粉使净浆、砂浆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42.8%、22.9%和35.7%,抗折强度分别下降9.8%、8.2%和10.3%,砂浆和混凝土的折压比分别增大31.7%和8.9%。表明橡胶粉的加入虽然降低了强度,却提高了韧性。当掺量相同时,橡胶粉粒径越小,水泥凝结时间越长,砂浆的表观密度和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小;净浆、砂浆和混凝土的强度都随橡胶粉粒径减小而减小,粒径越小,砂浆的折压比越小,而混凝土的折压比随粒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类型及不同掺量的聚羧酸减水剂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生成物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羧酸减水剂主要通过释放自由水来影响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水化进程.建议聚羧酸减水剂有效成分掺量范围为0.5%~0.8%.活性粉末混凝土流动性、抗压和抗折强度随减水剂有效成分掺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掺早强型减水...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在弯矩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和其抗弯性能的影响因素,设计制作20根高强钢筋RPC矩形梁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分析梁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裂缝的发展和分布,研究配筋率和钢筋强度对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RPC适筋梁的正截面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梁相似,表现出良好的延性,少筋梁和无筋梁具有一定的延性;相同钢筋强度RPC梁的开裂弯矩和极限承载力随配筋率增加而增大;相同配筋率时,RPC梁的极限承载力随钢筋强度增加而增大,但钢筋强度对开裂弯矩影响不大;试验过程中,梁的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根据简化理论计算的RPC梁极限弯矩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