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上海市某先入后出型匝道组合为例,利用校验后的仿真软件TSIS研究了匝道间距与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匝道间距的增加,交织区平均速度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匝道间距对主线最外侧车道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对内侧车道的影响.借助统计软件SPSS分析了主线设计速度分别为60、80、100 km/h时匝道间距、流量、汇入比、分流比与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主线设计速度不同时,影响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因素也有所变化.根据定量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设计速度和交织区平均速度条件下的匝道间距,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值进行了修正,最终给出了合理的推荐值,并与《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中的推荐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定量统计模型计算值较为合理,且更加详细,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高速公路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车辆行驶路径及最小间距组成等,建立了考虑高速公路主线设计速度、运行速度过渡段及匝道设计速度等因素的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模型,提出了基于该模型的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值。模型计算值相较规范规定值更详尽,与不同匝道设计速度搭配取用,可为相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高架快速路"先入后出"式出入口,是影响快速路主线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工程实践中,为便捷衔接地面道路网络,一般将上下匝道设置在主要交叉口处,将导致高架道路出入口交织段较短、出入车流严重影响主线交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分别针对常规布置方法、辅助车道布置方法、集散车道布置方法、"剪刀叉"布置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分析,以期用合理的代价减少高架道路交织影响。接着,以石家庄市和平路高架快速路工程设计为例,对不同匝道布置方案进行分析,得出:对于该工程采用设置"剪刀叉"的匝道布置方案交通运行及工程代价等方面综合考虑较优。该匝道布置方案为高架快速路出入口间距无法满足规范要求且周边地块交通集散有需求的情况下,创造了设置匝道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规范在匝道连续入口间距值规定未考虑合流区整体交通流运行安全的情况,该文从安全角度出发,将匝道连续入口间距分为三角区Lt,交通流稳定距离Ls,反应距离Lr,操作距离L.进行分段计算.从主次匝道速度组合最不利情况考虑,利用Vissim仿真技术进行仿真试验,并从上游合流点开始以20 m为间隔进行数据采集,对仿真所得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行业特征和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入口与隧道洞口距离较近的工程实际情况,在分析相关标准规范规定和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模拟仿真技术,从交通安全、通行能力、驾驶员反应时间和车辆操作时间需求等角度,对间距值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条件受限情况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隧道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并进一步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安全对策措施,供设计人员和营运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7.
针对目前规范中关于匝道分合流点与匝道收费站间距值规定模糊的不足,通过理论分析将匝道分合流点与匝道收费站间距进行合理划分,即可插入间隙段、车辆换道段和排队调整段,根据交通流理论计算了车辆可插入间隙段的取值;根据圆形换道理论计算了车辆换道运行段的长度,最后得出了匝道分合流点与匝道收费站间距的推荐值,同时也发现:匝道分合流点与匝道收费站间距主要受合流点与收费站出口的间距和速度的限制,且出口收费车道数越多,间距要求越大,速度越高,间距越大。最后在湖南省永州至零陵高速公路项目的四座互通式立交中应用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既保障了工程项目运营的安全性,又节约了投资。本文的研究成果从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了我国规范关于匝道分合流点与匝道收费站间距模糊的规定,为设计人员的取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6)
以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主线同侧连续合流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小型车的加速特性进行分析,并基于可插入间隙理论,确定了不同匝道车道数车辆汇入主线的加速车道模型;然后通过分析驾驶员操作规律,考虑反应距离、决策距离、换道或减速距离3个方面的需求,建立了主线车辆与下游匝道汇入车辆间安全视距模型;最后确定以小型车为研究对象的加速车道长度值与换道模型确定的安全视距值之和,建立高速公路主线同侧连续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主线和匝道设计速度、入口匝道车道数的高速公路主线同侧连续入口最小间距指标值。研究成果是对我国有关规范和设计细则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振兴  裴玉龙 《东北公路》2002,25(1):5-7,22
本文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对入口匝道进行实时交通控制,应用Box复合形法对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优化。在对模糊控制的修正因子确定方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优选修正因子的函数型。采用MATLAB的仿真环境SIMLINK进行仿真研究,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隧道和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构筑物,其科学合理的间距直接影响高速公路路线走向和运营安全。通过界定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定义并分析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间距过近路段的交通事故特点,探讨影响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因素。基于车道变换行为,给出3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并提出条件受限情况下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及安全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中对主线同侧相邻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的规定缺失。为指导设计人员合理选择其指标,提高主线合分流路段交通安全,以主线同侧相邻单车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主线同侧相邻入口与出口间距。通过分析前后合分流区交通量、服务水平、车流密度、构造长度等的影响,考虑变速车道长度和出口标志前置距离的要求,建立了满足合、分流区交通服务水平的主线同侧相邻单车道匝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了无辅助车道情况下高速公路主线同侧相邻单车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推荐值。在此基础上,结合驾驶人对标志的识认过程,建立了满足安全舒适的相邻合分流区预告标前置距离计算模型,提出了不同道路与驾驶特征状态下的标志合理设置位置建议。结果表明:同侧相邻单车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与主线和匝道设计速度、匝道连续入、出口的设计形式均有关系。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中关于主线合分流区最小间距指标的空白,为主线同侧相邻合分流区最小间距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为解决高速公路互通最小安全间距问题,以某高速公路为例,基于交通流理论和可插入间隙理论,分析了最不利驾驶条件下、内外分幅多车道高速公路饱和流状态下相邻互通立交间路段车辆的换道行为,建立了饱和交通流状态下多车道高速公路互通最小间距计算模型,确定了服务水平、设计速度和交通量不同情况下的互通最小间距,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该高速内外分幅条件下互通最小安全间距为1.5 km。  相似文献   

14.
为完善现行标准、规范,满足日趋精细化的工程实践需求,开展了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研究.总结了快速路出入口组合形式与最小间距划分方式,根据车辆变道,提出将交织段进一步划分为合流变道段与分流变道段;以尽量避免分合流车辆对主线交通流干扰为原则,重新建立了不同组合形式下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式.针对快速路主线自由流、稳定流上段和稳定流3种运行状态,考虑匝道车速,分别建立了加、减速段长度计算模型;引入间隙接受理论,建立了等待合流段长度计算模型;以变道条件最差为前提,结合主线车道数,提出了车道变换长度的确定方法 ,并据此优化了加速车道、减速车道、车道变换、出口标志识认4类长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三级服务水平下,对应于不同主线设计速度、车道数和匝道设计速度的出入口最小间距推荐值,结果表明,在76.5% 的工况中,推荐值小于规范值;推荐值高于规范值的情况集中于主线设计速度高于80 km/h,单向车道数为4的工况中;对应于60 km/h,80 km/h,100 km/h的主线设计速度,推荐值平均比规范值低160 m,138 m,70 m.与规范值相比,推荐值能满足更为灵活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一级公路最小接入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秀成  卢光明  冉江宇  马莉 《公路》2007,(12):12-16
一级公路接入口设置间距不合理,是导致一级公路交通安全隐患和运行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应用接入管理策略中的多种方法确定一级公路最小接入间距值,并对这些值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一组推荐值。最后,对接入口按推荐值设置的一级公路运行状况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针对Markos Papageoriou的高速公路交通流宏观,动态,确定性效能流模型,从入口匝道流量对高速公路主线交通流影响的实质出发,通过对入口匝道可汇入量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提出了独立的入口匝道控制和入口匝道联合控制两种控制策略,并以高速公路的总行程时间,总服务流量及入口匝道平均等待时间作为入口匝道控制效果评价的目标函数,将目标函数、交通流模型和入口匝道控制模型化为求解二个最优问题,最后利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出入口匝道安全性问题,减少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事故率,从道路因素、车辆因素及其他因素选取评价指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应用该评价模型对仁赤高速公路K15+225 m出口匝道进行详细的安全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给出相应的安全改善措施。另外,应用该模型还对仁赤高速公路全线12个出入口匝道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8%以上的出入口匝道处于临界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了利用VISSIM和SSAM软件进行综合仿真的流程,并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重新进行了标定,在假定固定车型比例的基础上,研究了高速公路匝道入口区V/C、限定速度和加速车道长度对交通冲突数量的影响,利用VISSIM和SSAM软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匝道入口处交通冲突数量随着V/C、限定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加速车道长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加速车道长度增加到400m时,交通冲突数量接近为0。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集散一级公路接入口最小间距,保障公路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分别建立关于集散一级公路接入口间最小间距、接入口与中央分隔带开口最小间距和接入口与平面交叉口最小间距的计算模型,提出计算模型中所需要的接入口上游功能区长度、接入口下游功能区长度、车辆加速距离、车辆变道距离、车辆减速距离等推荐值,进一步计算得出各类接入口最小间距推荐值,为道路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延误由车辆等待延误与车辆加减速延误组成,等待延误占据总延误的80%左右,而对于车辆的等待延误研究较少.文中以排队论和可接受间隙理论等为基础,讨论了高速公路入口匝道连接处的等待延误.在入口匝道和高速公路主线不同车辆到达流量的情况下,分别进行了研究,建立起了相应的模型,获得了匝道车辆的等待延误.等待延误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