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综合对比了国内外规范对于人行桥通行舒适度的规定,并以某城市云道工程人行桥为研究背景,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背景工程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其在人群荷载激励下的加速度响应,最后参考德国人行桥设计规范中的舒适度评价方法对该人行桥进行舒适度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桥梁资讯     
正捷克切拉科维采人行桥切拉科维采人行桥(Celakovice Footbridge,见图1)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东北部,跨越拉贝河,连接右岸的综合公园和左岸的城市街道,是一座3跨连续斜拉桥,跨径布置为43m+156m+43m,于2014年4月建成。该桥建成后,不仅行人和自行车可以通过,紧急情况时还可通行急救车辆。图1捷克切拉科维采人行桥该桥桥面宽3.0m,桥面板厚60mm,桥面板采用抗压强度C130/150的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制作,  相似文献   

3.
城市人行桥梁的景观设计以桥梁主要特征和景观的基本原则为设计基础,确定景观规划的创意方向,完成艺术造型设计、材料和色彩设计、夜景照明设计三方面内容。以台湾捷运人行桥和浙江湖州百叶龙腾人行桥为例,介绍城市人行桥景观设计理念的实现。台湾捷运人行桥全长110m,平均宽度为3.2m,桥梁造型艺术现代,色彩运用大胆独特,细节设计环保周到,具有良好的交通功能和出众的艺术表现。浙江湖州百叶龙腾人行桥全长86m,为非对称上承式钢箱无铰拱桥,桥梁结构新颖美观,夜景灵动雅致,协调地融合于环境中,并提升地块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行桥作为城市重要的人造景观,应力求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形式多样。结合国内外人行桥的最新发展,从结构设计和桥梁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行桥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和探讨了各类人行桥的造型设计艺术与体现,希望能激发工程师们的灵感,创建出更多结构合理、造型美观的人行桥。  相似文献   

5.
<正>九年桥位于日本岩手县北上市下鬼柳四地,横跨和贺川,是一座混凝土桥梁,建于1927年2月。该桥已经使用了近80年,其上交通量仍较大。为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对该桥进行维修加固,并在其一侧新建一座人行桥。人行桥桥长331.0m,跨径布置为(51.5+51.6+51.6+44.8+44.8+44.8+44.8+40.7)m。为快速、近距离施工,人行桥基础采用预  相似文献   

6.
曲梁空间拱人行桥具有优美流畅的外形,在城市人行景观桥中应用逐渐增多,但由于该类型桥梁由曲线梁与斜拱组合而成,导致结构动力特性变得复杂,且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为研究该类体系桥梁自振特性,以广州海心沙人行桥为背景,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该桥动力计算模型,进行桥梁动力特性分析.结果 表明:曲梁空间拱桥频率分布较密集,需要进行抑振控制的模态较多,且具有显著的振型耦合效应;由于拱肋面外刚度较主梁小,结构基频表现为拱肋侧弯.所得结果可为该类型人行桥抑振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人行桥的造型设计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行桥作为城市重要的人造景观,应力求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形式多样。结合国内外人行桥的最新发展,从桥梁美学和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行桥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重点介绍和探讨了各类结构形式人行桥的特点和应用,希望能激发工程师们的灵感,创建出更多结构合理、造型美观的人行桥。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行桥跨度的不断增大,轻质高强材料的运用,以及城市景观方面的追求,现代人行桥越来越朝着轻柔的方向发展。基于现有大跨度人行桥中不断出现的横向振动问题,该文对人行桥的行人荷载特性、横向振动理论以及振动控制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人行桥横向振动研究和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普罗维登斯河人行桥(Providence River Pedestrian Bridge,见图1)位于美国罗德岛州首府普罗维登斯市,是该市滨水公园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人行桥的设计融合了城市历史与自然环境,将河东西两侧的公园连为一个整体的公共空间。桥梁选型阶段,考虑了人行通道的方向、城市及自然景观、普罗维登斯河的历史以及面向未来的创新。该桥有3个主要的结构体系:上层桥面、下层桥面以及支撑结构。主要使用了2种材料:桥面及表面装饰采用木料,主梁采用钢结构。人行桥上部结构示意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行桥跨度的不断增大以及对桥梁美学和城市景观的追求,人行桥的基频不断降低,其振动及带来的行走舒适性问题也相继日益突出。结合一梁拱组合体系的人行景观桥,对人行桥人致振动的理论及动力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异形拱人行桥受力具有自身的特性,以贵阳市图书馆人行桥为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桥的结构设计,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其结构进行静力、动力及稳定性分析,并总结该类异形拱人行桥的受力特点,以为类似异形拱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行人荷载是人行桥的激振源,当人行桥梁振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过大时,行人会因为极度不舒适而停下脚步或离开,因此人行桥的动力设计主要考虑的是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其中,峰值加速度是衡量舒适度的重要参数.介绍了人行桥振动的基本原理以及反应谱方法的研究现状,引入具有一定保证率的概率性响应谱,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例,计算其峰值加速度,进而进行舒适度对比评价,为城市人行桥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宁波外滩大桥主桥为(225+82+30)m独塔四索面异形钢斜拉桥,外侧设置全长203.9m的曲线异形悬挑钢人行桥(采用悬臂工字梁受力,内、外侧设置箱形边纵梁),人行桥与主桥钢箱梁结合成一体.为确保该结构形式静力、动力特性满足要求,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空间有限元模型,研究附属人行桥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得出附属人行桥设计关键技术包括:箱形边纵梁顺桥向间隔30~37.5 m设置1条断缝,调索完成后安装主跨靠近2/5、1/4和1/8位置的箱形边纵梁;采用铝合金桥面;在边跨人行桥增加7对钢管斜撑,钢管上、下部设置半圆球节点.该桥采取上述构造和施工措施后可避免附属人行桥过度参与整体受力,降低应力水平,同时保证动力特性与舒适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
鉴于我国现行的人行桥规范较为陈旧,对人行桥动力特性要求过于苛刻,不利于大跨径、纤柔的人行桥动力设计,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以及国外现行的人行桥设计指南,以深圳市燕罗人行桥工程为背景,对大跨径人行桥的振动控制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并实践。实践结果显示,调谐质量阻尼器(下文称TMD)的布置,可以有效降低大跨度人行桥人致振动响应,提高行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正冰岛政府在2014年为玛卡弗约特河人行桥(Markarflkot Bridge,见图1)进行了设计招标,设计要求人行桥不能孤立于周围的环境兀自存在,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协调。最后胜出的方案为悬带桥方案。该桥桥址位于科罗萨河与玛卡弗约特河2条冰川河流的交汇处,桥梁连接玛卡弗约特河北岸与托斯莫克山,仅有1跨,跨长158m,桥面宽2.5m。主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现行人行桥设计规范对于振动分析的不足,采用目前国际上推行的限制动力响应法和舒适度指标研究人行桥设计中的人体舒适度,并采用该方法对某工程实例的振动舒适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国内同行对人行桥美观的重视,激发设计灵感,创建出更多适合当地、造型美观的人行桥,结合国内、外一些设计独特的人行桥案例,分析人行桥的5种美,即融合于环境的和谐美、结构造型突出展示其地标性的美、展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美、利用高新技术展示现代科技的美以及人文关怀中表达的人性美.以国内某人行桥方案设计为例,探讨人行桥设计阶段如何实现美观.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都灵市为都灵冬奥会奥运村修建一座新的人行桥,人们可以从奥运村通过跨越铁路线的该桥至商业中心。新桥总长400 m,主跨150 m,主跨悬吊于高70 m的红色钢拱上,见图1。图1新建人行桥最影响该桥设计和修建的因素之一就是桥下运营的铁路线路。在修建主跨期间不能设置临时支点,  相似文献   

19.
刚构桥是桥梁设计中较为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桥型,但一般情况下,大跨度刚构桥以车行桥为主,很少对人行工况下的舒适度进行验算。目前在城市建设中的大跨度人行桥大多采用钢结构或组合结构桥梁,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现浇结构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单跨50 m刚构桥为例,介绍了单跨大跨度现浇刚构人行桥的舒适度验算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某空间曲梁景观步行桥为例,介绍人行桥人致激励振动分析方法及减振设计方案。首先阐述了人行荷载产生的机理和简化力学模型,给出了人行桥振动舒适性评价指标;其次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该景观步行桥在不同人行荷载工况下的人致振动响应,并根据舒适性评价指标进行人行桥舒适性评估;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并考虑到实际结构的不确定性以及该桥的重要性,对该桥进行基于调频质量阻尼器(TMD)的减振预案设计。计算结果表明,经过减振设计之后,该桥主梁的加速度峰值大幅下降,将不会出现超过人行舒适性的人致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