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动磨蚀现象可导致车轴疲劳强度下降,而采用盐浴软氮化工艺可以防止车轴的微动磨蚀.文中将盐浴软氮化工艺应用于车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盐浴软氮化工艺可显著提高车轴的疲劳强度.相比光轴,经盐浴软氮化的试验车轴的疲劳强度约提高42%;处理后车轴无变形,车轴基体的组织未变,车轴的综合机械性能不受影响,适合应用于铁道机车车辆车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对不同形状,不同环境、不同加工工艺的RD2实物车轴进行的疲劳强度试验及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轴颈根部有无退刀槽对其疲劳强度的影响不大,强化辊压处理车轴的疲劳强度高于磨削加工的;盐水腐蚀对车轴的疲劳强度有很大的影响,防锈脂对车轴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机车车轴疲劳问题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机车车轴常见故障及车轴的疲劳问题进行探讨,对车轴的疲劳裂纹、疲劳强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机车车轴设计,材料、工艺选择以及运用维护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GCY300II型轨道车12 t轴重车轴为研究对象,采用机车车轴的强度标准,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计算车轴不同轴重下的6种不同工况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在获得对应工况的应力分布及数值的基础上,进行车轴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分析,并确定车轴薄弱部位,然后假定车轴最薄弱部位出现疲劳裂纹,将不同轴重、不同工况下计算得到的应力数值作为车轴裂纹处的载荷应力谱,再结合疲劳断裂分析理论计算分析车轴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计算结果表明:车轴薄弱部位为车轴变截面处,其中最薄弱部位为车轮内侧轮座处上边缘。  相似文献   

5.
3.4疲劳危险部位设计由于受车轴形状和疲劳磨损影响,压装部位(如轮座和制动盘座)的疲劳强度比其他平滑部位要小。为了提高压装部位的疲劳强度,采用了多种形状和材料的车轴进行统计测试。其压装部位的具体形状如图7所示。轮座和制动盘座处的车轴直径比平滑部位的要大,故采用了一  相似文献   

6.
高速动车组车轴材料及疲劳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车轴所承受的垂直载荷和水平我荷也相应增加,为解决车轴材料选择及疲劳强度设计问题,结合欧洲和日本在高速铁路动车组车轴疲劳设计上的原理和经验,研究出适合中国高速铁路用车轴的材料、热处理和疲劳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KZ4A型机车转向架轴重增加后的设计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国内外200km/h等级机车轴重设计经验,通过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分析和对转向架主要部件的疲劳强度校核等,提出了KZ4A型机车转向架轴重增加后的设计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速轴疲劳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铁路高速系统安全,提高车轴强度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车轴压装部这一疲劳强度的薄弱部位,分析和比较了日本与欧洲所采取的不同设计方法,并就车轴减重途径腋折课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轮对的设计依据和研制要求。重点阐述了提高车轴疲劳强度的几种强化处理方法。最后详细说明了经处理后车轴的试验结果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19世纪早期铁路运营开始,车轴的疲劳设计就是工程设计人员在材料的疲劳研究方面的一个难点。为了保证高速铁路系统的安全,一些杰出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试验,并且在材料、制造、热处理和设计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比较欧洲和日本在高速铁路车辆车轴疲劳设计上的原理,认为在新干线车辆和TGV,ICE之间存在一些区别。疲劳强度的危险部位主要是容易受到磨损和疲劳损伤的压装配合部位,如轮座、齿轮座和制动盘座等部位。在欧洲,车轴压装部位采用大直径使危险部位平滑;在日本采用高频硬化的方法提高压装部位的疲劳强度,同时在车轴的压装部位附近设置了应力释放槽。多年来,新干线的车轴经过磁粉探伤没有发现疲劳磨损裂纹,这表明高速铁路车轴的安全性多年的改进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铁道车辆车轴疲劳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高速化以后,正确掌握车辆的疲劳度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介绍了采用实物车轴,通过变量载荷疲劳试验,对铁道车辆用车轴进行疲劳强度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车轴和转向架构架的安全性,迄今为止,采取了提高疲劳强度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案,从而不断提高了非破坏检测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轴和转向架构架的安全性,采用结构可靠性评定方法中的"断裂前泄漏"概念,研究车轴和转向架构架的日常监测方法。本文介绍这种方法的概要及大车轴及转向架构架的实物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独立放置轮轮轴的优点,及其疲劳强度计算的方法,并与旋转车轴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从整个使用寿命来看,铁路车辆的运行距离要比公路车辆长得多,这样就需要确定走行机构部件的疲劳强度特征值。Ilsenburg轮对工厂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设备为测试整体车轮和车轴的疲劳强度提供了简单并且廉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齿轮传动分析软件Romax为建模平台,借助三维软件Inventor和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建立了包含柔性车轴和柔性箱体在内的隧道牵引机车用车轴齿轮箱的刚柔耦合模型。在综合考虑柔性体变形、轴承间隙和齿轮啮合错位的基础上,依据载荷谱进行了齿轮修形设计、齿轮疲劳强度、轴承寿命和箱体静强度及模态的校核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该刚柔耦合模型用于车轴齿轮箱的设计开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依据动力车轴设计方法最新标准TB/T 2395—2008对某30 t机车车轴进行校核分析,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步骤,然后利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验证,经对比分析得出该车轴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分析了应力值出现差异的原因。通过设置不同过盈量,计算得出过盈量对轮轴配合处应力值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机车辆用车轴实物疲劳强度的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本文介绍的是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在调查了小型试样变载荷疲劳试验结果和新干线电动车车轴实际工作应力的基础上了固定载荷幅值的大型疲劳试验机,并设计了变载荷加载装置,文中列出了该装置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8.
唐伟 《资厂科技》1995,(2):9-13
对于设计或使用中的车轴,国内至今还没有一种统一的、完善的计算方法对它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本文就是针对这一问题,以DFH3型内燃机车车轴为例,详细阐述了按照车辆全长均有足够的疲劳强度的设计原则,在国内、外经常使用的、具有一定先进水平的车轴设计与强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设计与强度计算方法--无限寿命设计法,并为其它车型的车轴改进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美铁路经历的车轴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美铁路重载货车的车轴故障、车轴疲劳试验和车轴应力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几种解决车轴故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客车随机响应计算与车轴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将车辆系统在随机轨道谱激烈下的动力响应与疲劳强度理论结合起来,以客车及RD3轴为例,进行了客车的随机响应计算与车轴响应谱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局部应力应变法和累积损伤理论进行了车轴疲劳寿命估算和可靠性分析,为新型车辆结构的随机疲劳寿命估算和可靠性设计提供了一种有应用意义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