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对多起铁路危险货物破损导致急性中毒事故的反思广铁职业病防治所(510010)金慧明姜向红刘建明近年来,由于铁路运输危险货物破损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毒物中毒、灼伤事故时有发生。笔者将近几年我集团公司广州管内发生的多起急性中毒事故进行归纳,结果无一例外的与铁...  相似文献   

2.
1991年9月3日江西省上饶县沙溪镇发生一起一甲胺泄漏事故,酿成150人严重申毒,死亡40人。我院先后收治13例,抢救成功8例,死亡5例临床表现以眼结膜、颜面、颈、四肢、会阴部和呼吸道灼伤为主。急性肺水肿、ARDS和合并感染是主要死因。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车辆减速器是驼峰编组场重要的调速装置,每台车辆减速器都有多个制动用气缸,气缸一旦出现漏气,会造成车辆减速器制动力减弱,严重时影响车辆减速器的使用。通过研制便携式驼峰减速器气缸泄漏检测仪,可以在现场对气缸泄漏状态进行测试,判断出气缸状态好坏,进行定点维修,可以达到快速精准维修,避免过度维修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吉林市区周边各站曾发生的数起因化学品(有时甚至是剧毒品)泄漏所导致的铁路职工急性中毒事件不仅给生产一线作业人员造成了健康危害,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正常的运输工作秩序,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分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控急性职业中毒的对策,采取相应的防控办法,避免职业中毒的发生,保证铁路职工身体健康,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和秩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地铁车辆轴箱轴承润滑脂稀释泄漏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空气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2种分析方法,建立考虑横风作用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风速及车速条件下列车所受的气动载荷特性变化规律;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高速列车在不同风速横风和轨道不平顺组合作用下头车、尾车和中间车的蛇行失稳临界速度、蛇行振动极限环幅值、蛇行振动频率、蛇行失稳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列车通过横风区段时产生的气动载荷对其蛇行失稳临界速度有明显影响,头车的蛇行临界速度较无风时明显下降,尾车及中间车的降幅次之;无风与风载工况下车辆的蛇行失稳形式存在本质区别,无风工况下车辆易发生二次蛇行,风载作用下车辆易发生一次蛇行;风载作用下,车辆发生蛇行失稳的最不利工况为较大的等效气动横向力和较大的气动升力共同作用的组合工况;风载和轨道不平顺的持续时间对车辆蛇行运动极限环振动幅值会产生影响,因此在评估高速列车在大风工况下的运行安全性时,有必要考虑实际的风载和轨道不平顺激励的大小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
吸能列车与障碍物撞击过程的研究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第二类Lagrange方程,导出轨道列车撞击动力学微分方程;对吸能列车与障碍物发生撞击事故的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在撞击过程中各车辆产生塑性变形的程度,列车及中车辆的吸能情况以及与产生塑大变形的车辆数;确定出车辆间的撞击力,撞击作用时间,以及各车的速度,加速度等一系列参数,研究结果为设计耐冲击吸能车辆及如何减少列车碰撞事故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动车组避雷器在受潮情况下的故障特征量变化,搭建了避雷器人工受潮试验平台,控制避雷器分别达到轻度受潮、中度受潮和重度受潮3种状态。试验研究了不同受潮情况下避雷器的直流伏安特性、直流参考电压、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交流电压下的泄漏电流等特征;同时设计水煮试验开展了相关测试,并与人工受潮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和验证分析。人工受潮试验结果表明,避雷器在受潮后的伏安特性曲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泄漏电流由阀片本体的泄漏电流和筒壁泄漏电流组成,并且随着电压升高,环氧筒筒壁电流将占主导分量;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U1m A在重度受潮时下降了6.8%,已经低于规程要求的5.0%;其0.75倍U1m A下的泄漏电流在轻度受潮时较正常状态增加了6倍,结合水煮试验可知,在受潮避雷器恢复干燥后,0.75倍U1mA下的泄漏电流也恢复到了正常值,即该故障特征量仅在避雷器受潮时反映灵敏;避雷器阻性电流在正常情况下占全电流的10%~20%,受潮后阻性电流占比达到了正常状态下的4倍,即阻性电流对受潮故障反映更加灵敏。  相似文献   

9.
G11型装载浓硫酸罐车罐体检修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危险化学品运输是铁路运输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阶段,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频频发生,也给车辆检修系统敲响了警钟。我段多年从事铁路G11型酸罐车的检修,现将在检修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做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0.
铁路液化气体罐车,是装运易燃、易爆、剧毒物质的特种车辆.它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铁路能否"畅通无阻,安全正点",因此,加强它的安全管理,提高管理、使用、检修人员的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尤为重要,特别是押运人员.近年来,液化气体罐车在运行中、发生泄漏事故时有发生,现就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及其处理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调研并分析了国内外有毒化学物质泄漏事故的状况,提出了泄漏危险源的定义、评价危险度的定量方法、预防泄漏的技术与管理措施;设计了监控预警系统网络等;并讨论了应急救援预案和主要的应急救源措施。同时,还研制了相关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2.
正《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规定:铁路货车车辆互钩差不得大于75 mm。铁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互钩差超限时,前后车钩的钩舌受力面会发生改变导致接触面积减小,车辆通过坡道或者弯道时前后车钩发生不等幅的上下振动,当振幅差过大时前后车钩易发生脱钩事故导致列车分离。另外,列车通过弯道时,车钩接触部位改变会导致车辆转弯半径发生变化,如果车辆仍以原临界速度通过弯道则易导致车辆侧翻脱轨,可见车辆互钩差超限故障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1 原因分析由于货车  相似文献   

13.
当前铁路机车与车辆制动系统普遍采用软管进行柔性连接。机车端部列车管系部件松动、磨损、老化导致泄漏,对运输安全构成威胁。以HXD1B型机车为载体,研制了机车端部列车管系泄漏检测装置,实现了折角塞门开放状态下部件质量隐患超前控制,为段修范围内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检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漏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车桥系统共振机理和共振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禾  郭薇薇  张楠 《铁道学报》2006,28(5):52-58
通过理论推导和分析实例研究列车以一定速度通过桥梁时,车桥系统的共振机理和发生共振的条件。根据发生机理的不同,车桥系统可能发生几种不同形式的共振,包括由车辆重量、离心力、横向平均风荷载等形成移动荷载列的周期性动力作用引起的桥梁共振,由移动荷载列加载速率引起的桥梁共振,由轨道不平顺、车轮扁疤、轮对蛇行等周期性加载引起的桥梁共振;由桥跨的规则性排列及其挠度的影响,对移动车辆形成周期性动力作用使车辆出现的共振。车桥系统的共振条件与桥梁跨度、长度及竖向和横向刚度,列车编组、车辆轴距参数及车辆的自振频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漏雨试验时泄漏率高达30%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波检测技术,将超声波发生器作为信号源置于车辆车厢内,利用车外超声波接收装置,将超声振动波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经计算机处理分析后可自动评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漏雨密封性能。在车外操作超声波柔性探头扫描车辆,可检测到车辆孔洞、缝隙或密封不良部位漏出的超声波声音信号,超声波耳机可听到泄漏声或看到数位信号的变动,从而确定泄漏部位,进行预先控制和处理,可大大降低因漏雨造成的车辆返工返修率。该方法检测成本低、可靠性高,对车辆制造商和车辆运营单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轨道车辆车轴疲劳试验,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车轴疲劳试验标准体系;介绍了旋转弯曲式试验台和偏心激振式试验台的差异性,发现在偏心激振式试验台上试验时,应变片应粘贴在距离车轴轮座内侧边缘0.4 m范围内;论证了轴身疲劳应力与实测应力的区别,认为车轴试验时应按疲劳应力进行试验,否则将导致偏于风险的设计和制造;探索性地提出了试样制作和变轨距车辆车轴试验的思路,使车轴试样在加工中得到了管控,提高了车轴试验的真实性,通过分析变轨距车辆车轴和传统车轴的区别,提出了变轨距车辆车轴疲劳试验时的试验思路。通过以上若干问题的详细探讨为国内车轴疲劳试验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CRH380型高速动车组为例介绍了车辆气密性设计的方法和过程。根据车辆气密性要求,提出了等效泄漏面积顶层指标的金字塔分解方法,将总体气密性指标分配到各个系统中。确定等效泄漏面积时,在充分保证车辆气密性要求的前提下,又考虑了车辆气密性对车体气动载荷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产品气密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及时发现直达特快旅客列车运行过程中空气弹簧泄漏,防止因此而导致的车辆运行失稳,设计了空气弹簧泄漏在线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无线压力传感器模块、车载数据接收装置和PC机分析软件等3部分,无线压力传感模块置于25K(T)型客车空气弹簧尼龙摩擦座内,实时记录被测气囊压力值,能将保存的压力数据和传感器模块安装地点(车号、气囊编号等)、传感器状态、电池电压、时间等信息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传送给车载数据接收装置,从而实现空气弹簧压力检测和泄漏故障报警。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标准地铁车辆条件,对供风系统的总风工作压力和初充风时间两个关键顶层参数的统型开展了分析。通过仿真计算,对比了不同总风工作压力下列车制动次数的差异,分析了车辆编组、城市海拔高度等因素对列车初充风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风工作压力提高将有助于增加制动允许次数,当其从750~900 kPa提高到800~950 kPa后,紧急制动次数增加1次,最大常用制动次数增加2次;海拔高度的增加、系统空压机停机压力的提高和空压机标称排量的增大均会导致列车初充风时间延长,而车辆编组的增加也会导致初充风时间延长,初充风时间顶层参数的统型不可一概而论,应区分不同海拔高度、不同车辆编组因素,文章对标准地铁总风工作压力及初充风时间指标统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铁路》2006,(6):76-76
目前用于日本新干线车辆检修数据的管理系统包括新干线信息管理系统和工厂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的还有新干线运转管理系统(COMTRAC)。为适应列车监控装置和车一地间信息传送设备的发展,JR东海从2003年11月开始运用一元化的车辆检修管理系统(ARIS)。该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车辆检修数据库;车辆管理系统;车辆状态信息;设备检修信息;试验器;图面管理系统。检修数据中心设置在浜松车辆基地,通过高速电路联系各工厂和车辆检修所。该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包括检修信息、车辆状态监视信息、公用数据库、自由数据应用等内容,可以达到数据一元化和从预防维护过渡至状态监视维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