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Adams Car建立了制动抖动多体动力学模型,验证了BTV(Brake Torque Variation)模型的准确性及方向盘切向振动加速度响应的精确性。利用Isight进行了悬架硬点及悬架衬套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转向拉杆外点x向坐标、摆臂外点x向坐标、转向拉杆内点x向坐标、摆臂前衬套y向刚度、摆臂后衬套x向刚度及摆臂后衬套y向刚度对制动抖动引起的方向盘振动较明显。最后提出了衬套优化方案,优化后方向盘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25.7%,驾驶员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同时减小1.34%。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机械拉杆式"制动结构三轮摩托车"自制动"现象的分析,将行车制动系后摇臂末端销轴孔中心的运动轨迹,拟合成固定圆心和半径的一段圆弧,后拉杆前端设计在该圆弧的圆心上,并使后拉杆末端始终在该圆弧上运动,从而有效解决了"自制动"问题,为其他"机械拉杆式"三轮摩托车"自制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部分三轮摩托车与三轮电动车机械制动系统基本相同,大都由制动踏板、制动拉杆、制动分配轴及制动摇臂等组成,虽然大都能满足制动性能的需要,但操作舒适性较差,均有制动踏板硬的感觉。针对这一问题,从制动摇臂的长度、制动摇臂与制动拉杆的夹角、被动摇臂的角度位置、制动分配轴的转动角度和制动分配轴支撑点位置的选择这5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对操纵机构的影响因素,为三轮车设计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制动后,出现制动手把、踏板、活塞回位困难和制动无法解除等现象时,叫制动不良。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鼓式制动系统故障 1.手把、踏板回位弹簧不正常检查前制动臂拉杆上的回位弹簧,若弹力过弱,应更换;检查后制动踏板的回位弹簧,若弹力过弱、折断,应更换;若是脱挂,应正确安装好,并挂牢挂  相似文献   

5.
杨业 《客车技术》2007,(1):25-27
分了摆臂式平衡悬架机构的轴荷及制动时左右轮制动力距的不平衡问题,介绍了选择摆臂式平衡悬架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精确计算后制动拉杆长度,为后制动拉杆的总长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从理论上解释了拉杆外露螺纹长度变化量大的问题,并提出重点控制和检查策略;提出在拉杆总长设定正确的情况下,外露螺纹长度在0~11 mm属正常现象。通过控制并提高部分零件的制造精度,使生产一致性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进一步扩大了制动器的可调节范围,通过提高"2.2中a)"提到的那些尺寸的零件制造精度,可以缩短拉杆理论外露螺纹长度,进而扩大制动器的可调节范围,使生产一致性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读编往来     
《摩托车》2013,(7):28-29
摩托车在长下坡行驶的制动方法请问摩托车在遇到长下坡时如何进行有效制动?(京都cbs)在紧急或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前轮或者后轮制动失灵、附着系数较小的路面行驶、在较大坡度上下坡行驶)可以采用发动机和制动器联合制动的方式,所谓联合制动是在高速行驶时迅速将变速器由高到低进行换挡,并关闭点火开关,利用发动机内部阻力来降低车速,其操作方法如下:关闭油门;紧握离合器拉杆;换挡到低速挡;在迅速放松离合器拉杆,使后轮转速迅速降低,必要时可重复上述操作。  相似文献   

8.
博世正在研发并准备进行量产一种用电机驱动的驻车制动来接替原来的机械驻车制动。通过使用这个技术,汽车制造商们将能用一个按钮来替代目前还在广泛使用的机械手制动拉杆。  相似文献   

9.
汽车制动系检修后一般都要做路试,此时由于制动系的技术状况不一定符合要求,在制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制动跑偏、制动距离延长,甚至制动无效等情况,这样会使制动非安全区扩大,有时会因路试制动而发生事故。因此,在路试制动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0.
《驾驶园》2008,(12):48-48
博世正在研发并准备进行量产一种用电机驱动的驻车制动来接替原来机械驻车制动。通过使用这个技术,汽车制造商们将能用一个按钮来替代目前还在广泛使用的机械手制动拉杆。这样的话,就可以节省下中央控制台的空间用来储物和操纵。博世的新产品APB-M(自动驻车制动-机电制动器)操作起来安静而快捷,对于驾驶员来说使用非常方便。还可以集成其他的附加功能,比如用软件来监控磨损情况。博世的APB-M将在2010年量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理论的摩托车平顺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ADAMS软件,对摩托车后悬摆臂长度和后悬弹簧倾角变化时,后悬架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摩托车整车系统参数化振动模型,以B级路面谱为振动激励对某骑式摩托车进行随机振动分析,综合研究了摩托车悬架弹簧刚度和阻尼、后悬摆臂长度以及摆臂与弹簧间夹角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焕军  刘光蓬 《客车技术》2011,(6):37-38,41
针对某车辆前副车架摆臂后安装点在路试及台架试验中出现的开裂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经过验证、路试及台架试验,车辆安全性能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试制阶段客车在沥青路、卵石路、石块路、搓板路等路面上进行约1万公里可靠性试验之后,前桥转阳横拉杆从中部断裂问题;对横拉杆及与其连接的摆臂进行了问题排查,给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模态计算和装车试验,结果表明:客年的前桥横拉杆加强之后,消除了因路面激励和自激频率引起的横拉杆共振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明 《摩托车技术》2012,(10):33-34
大部分三轮摩托车和三轮电动车机械制动型后悬架均采用有后桥调节杆结构,该结构的后悬架系统对制动系统影响不大,一般均能保证制动系统性能稳定,但后桥调节杆大多采用正、反向调节螺栓、螺母结构,行驶中容易松动或脱落,造成后桥中心线相对车身倾斜微小角度,车身纵向中心偏离直线行驶方向,存在左右车轮制动器制动不平衡等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介绍后空气悬架四连杆导向机构的不同布置形式对悬架运动特性的影响。以国内某车型驱动桥空气悬架为例,对后桥移位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推力杆球铰的刚度大小不是后桥移位的主因,后桥移位主要与推力杆的安装座移位以及骑马螺栓松动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开发车型车身后拖曳臂接附点的动刚度性能改善,研究影响动刚度因素。通过对影响动刚度因素的分解及CAE仿真计算论证,确认影响动刚度因素。指明了车身后拖曳臂接附点动刚度性能设计控制要素及解决动刚度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重型货车驾驶室俯仰平面动力学模型没有考虑悬置导向机构的影响,仅能粗略计算驾驶室垂向和俯仰响应,无法计算驾驶室质心的纵向振动特性,因而其仿真精度较低,且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到了限制.为提高模型精度并拓宽其工程应用范围,创建了考虑导向摆臂约束作用的驾驶室俯仰平面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摆臂导向机构的约束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18.
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View模块中建立了四连杆后悬架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轮胎的特性对悬架定位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四连杆后悬架的结构及杆件刚度对悬架定位参数的影响,并求出纵拖臂的自由模态,生成纵拖臂柔性体模型后替换原来的刚性杆件,建立悬架的刚柔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