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前后轮联动制动系统(Combined Brake System,简称CBS)和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ABS)组成的一体化制动系统已经并安装在摩托车上,取得了良好的制动效果。从摩托车前后轮一体化制动的角度对前后轮联动制动系统的计算方法及设计原理进行探讨,并计算出某型摩托车前后轮一体化制动时制动器的最佳制动压力,分析了前后轮联动制动系统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2.
在摩托车行业中,欧盟率先在技术法规(EU168/2013)中明确提出制动系统安全要求。为了人民的人身安全和国家未来发展,提升交通工具的安全性是必然的。联合制动系统(CBS)是摩托车入门级安全制动系统。有一套与整车匹配合适的制动系统,才能使骑乘者更放心、更安全地驾驶,才能在保障车辆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最大性能、最高车速。L3类摩托车联合制动系统(CBS)设计理论就是建立了一套与整车匹配合适的制动系统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3.
GB20073-200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自发布和实施以来,作为摩托车型式认证的强制性检验项目,通过对摩托车制动性能的检测,对摩托车安全行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摩托车制动系统的不断改进及制动领域新技术(防抱制动系统ABS、联合制动系统CBS等)在摩托车上的应用,现代摩托车已经能够配备更加复杂和有效的制动系统,为此,各国也加快了对制动性能和检测方法的法规和标准的更新速度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用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ABS.它是摩托车上的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其作用是在摩托车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在路面上滑拖,以提高摩托车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能力和缩短制动距离,使摩托车制动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段廷昌 《摩托车》2005,(2):43-45
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可用来控制行驶中的摩托车获得适当的速度,在紧急情况下获得最短的制动距离。它是保证摩托车安全行驶的非常重要的部件,影响着行车的安全性。摩托车的制动装置一般分为鼓式和盘式两种,其中鼓式制动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广泛用于中小排量的摩托车上。 一、鼓式车轮制动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装置一般用于后轮制动,也有的用于前轮制动。用于后轮的为脚踏制动,用于前轮的为手控制动。但它们的结构都可分为两部分:制动操纵机构和车轮制动器。车轮制动器的构造如图1所示。它由制动臂、制动凸轮、支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设计定型阶段复制的样件进行全性能测试、制动测试、破坏性测试、耐久性测试、相关件的强度试验和分析后证明,采用增加制动器制动力矩的技术方案,完全能达到GB 20073—2006标准中对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及试验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摩托车的制动系统对行车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的功能是控制行驶中的摩托车获得适当的制度,在紧急情况下,使摩托车获得最短的制动距离。现代摩托车制动系统从操纵方式上一般可分手制动和脚制动两种,从制动器结构上又可分为鼓式制动和盘式制动两大类。通常情况下,盘式制动效果优于鼓式制动器,但成本较高。为降低成本,小型车前后轮多采用鼓式制动,而大型车多采用前盘后鼓式。这是因为在制动时,车辆重心前移,大约75%的重量集中在前轮,而后轮则相对较弱。但在一些跑车和赛车中,为取得较好的制动效果,则前后轮都采用盘式制动。  相似文献   

8.
CBS是Combined brake system for front and rear wheels的英文缩写,中文的意思是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CBS诞生于1976年,并首次装配到本田RCB1000耐力车上,连续多年几乎囊括了所有6h、12h、24h耐力赛冠军。1982年金翼GL1200开始装备CBS,深受用户欢迎。此后,各式各样的CBS不断问世,装备的车型也不断增多,至2003年为止已在全球销售了150万辆以上CBS摩托车,其中日本、美国和欧洲约占50%。  相似文献   

9.
一种应用于轻便摩托车上的制动系统在后轮制动器上装备有CBS(前后轮联动制动系统),可将受控的制动力分配给前轮;在前后轮制动器上装备了ABS。这套制动系统采用了一个由一台可逆式电机,一个电磁制动器,一个双行星差速齿轮等部件组成的单通道驱动器,具有价位便宜和体积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天津汽车》2009,(3):9-9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推出全新小型化摩托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这种MABf摩托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质量仅为1.2k,便于安装在大部分摩托车设计结构中。该系统可避免强力制动造成的翻车,降低事故伤亡危险。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加劲索布置和刚度对三塔铁路斜拉桥动力特性的影响,以蒙华铁路洞庭湖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模型,分析设置主塔交叉索,塔、梁加劲索和塔顶水平加劲索对大跨三塔铁路斜拉桥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对加劲索不同布置形式下其刚度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参数化研究。结果表明:加劲索对侧弯频率几乎没有影响;设置主塔交叉索对扭转频率有一定的提升,而设置塔、梁加劲索和设置塔顶水平加劲索对此几乎没有影响;加劲索能够大幅提高三塔斜拉桥的竖弯频率,且在相同刚度条件下,设置主塔交叉索对三塔斜拉桥竖弯和纵飘频率的提升最大,设置塔顶水平加劲索次之,设置塔、梁加劲索最小。  相似文献   

12.
棚洞施作时机对高边坡稳定性及棚洞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棚洞结构的设计通常是在稳定边坡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一般不考虑棚洞对不稳定边坡的作用;而实际上棚洞结构也是一个大型的支挡结构体系,对边坡稳定性是有帮助的。为了分析棚洞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提出“边坡开挖应力释放系数”的概念,通过对棚洞不同施作时机的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施作时机下棚洞对高边坡稳定性以及边坡对棚洞结构内力的影响,从而为选取棚洞结构的合理施作时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是一项由高等院校汽车工程或汽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组队参加的汽车设计与制造比赛。文章以我校"湘农枫行"赛车为研究对象,着眼于赛车营销市场,在赛车市场环境、营销方案、赛车售后服务、投资分析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以期为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在市场营销方面提供一些建议,并进一步促进赛车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土体内部、土与钢以及土与混凝土的剪切试验,研究分析了土体含砂量对抗剪强度、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内部、土与结构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和摩擦角均随含砂量的增大而增大;土体内部的黏聚力随着含砂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土与结构接触面的黏聚力却随着含砂量的增大而增大。含砂量对土体的内摩擦角影响较大,而对土与钢和土与混凝土这两种类型的接触面影响较小。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对于任意含砂量和垂直应力,土体内部的抗剪强度、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均大于土与钢和土与混凝土之间的抗剪强度、摩擦角和黏聚力。  相似文献   

15.
江铃轻型货车行驶平顺性的改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江铃轻型货车行驶平顺性不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道路试验,电液伺服模拟激振试验,模态试验和理论分析;查明了该车平顺性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前后悬架刚度过大,特别是后悬架在空载时;在不改变钢板弹簧安装尺寸的条件下对前后板簧进行了改进设计。试制后装车试验表明,行驶平顺性显著提高,操纵稳定性有一定改善。改进型板簧、台架的疲劳寿命达到了标准要求,在行驶可靠性试验中未出现板簧损坏。改进型板簧比原车板簧质量减轻  相似文献   

16.
司机驾车在立交行驶远比在道路路段行驶复杂许多,甚至会对心理、生理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司机驾车出入匝道的行驶状况,不仪对主线交通造成影响,甚至会造成交通安全事故.该文结合天津立交的实际,特对司机驾车进出匝道行驶状况进行测定,为今后的匝道设计、交通管理提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7.
缓倾角层状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针对某高速公路缓倾角顺层岩质高边坡滑坡,为了研究其变形破坏机制,尤其是岩层缓倾坡内和缓倾坡外两种情况下的异同,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论证,在对该滑坡形态、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其主剖面,并恢复其滑动破坏前的近似坡面情形,利用物理模拟研究方法中的底摩擦试验,分岩层缓倾坡外和缓倾坡内两种情况,再现了该边坡变形破坏的全过程,并对不同阶段的变形及最终破坏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岩层缓倾坡外时边坡属滑移—压致拉裂型破坏,层间错动明显;岩层缓倾坡内时边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无明显层间错动。  相似文献   

18.
鉴于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公路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决算审查办法》或相关细则,为了规范竣工决算审查工作,加强公路基础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全面考核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总结公路建设管理经验,确保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投资效益,就如何做好竣工决算及审查工作进行了探讨,以便理顺竣工决算审查工作程序,提升公路工程整体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刘昂  郭彬立  张波 《公路》2011,(1):105-108
苏拉马都跨海大桥主桥采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介绍了组合梁的桥面板设计,对主梁通过实体模型分析,研究主梁与混凝土桥面板之间作用力传递的途径和方式,定量分析钢主梁、横梁及小纵梁上剪力钉沿桥纵向及水平方向分担力的状况与大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高原和平原地区完成相同配比混凝土的制备与养护工作,并结合强度、抗渗性、气孔结构、显微硬度以及扫描电镜与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等测试对比研究混凝土性能的差异,从宏观、细观和微观多个角度揭示高原气候条件对混凝土性能与内部结构带来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制备且标准养护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渗性都最优,其次是平原地区制备且标准养护组,高原地区制备且室外自然养护组性能最差;低气压导致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降低和工作性下降;高原标准养护下硬化混凝土含气量最低,平均孔径最小,而高原室外自然养护下硬化混凝土含气量最大,平均孔径最大;高原地区制备的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界面过渡区密实程度最高,结构均匀,其显微硬度最大,而室外自然养护条件下界面过渡区密实程度最差,微裂纹密布,结构粗糙,其显微硬度最小;而高原地区制备且室外自然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气孔结构参数和界面过渡区微结构整体最差,以上原因的综合作用给混凝土力学和抗渗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总体来讲,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性能的负面影响主要源于室外养护条件,而非制备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