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梁庄 《中国港口》2002,(6):12-12
<正> 茂名市港航管理局、茂名市港口经营有限公司分别于4月23列和29日挂牌成立,标志着一个新的港口经营管理体制已经形成。这足茂名港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必将推动茂名港快速健康发展。 茂名市于1988年成立了茂名市港务管理局。十多年来,茂名港通过不断的改革,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进一步适应发展的需要,茂名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底决定重新组建“茂名市港航管理局”,并决定将原茂名市港务管理局改制为“茂名市港口经营有限公司”。茂名市港航管理局,  相似文献   

2.
林海 《珠江水运》2011,(14):84-85
茂名市“滨海发展战略”实施中,港口规划和建设将发挥龙头作用。如何规划和建设未来的港区和维护现有的港区?本人提出“建新不弃旧”的观点,供决策者和“规划设计大师”参考。  相似文献   

3.
梁庄 《珠江水运》2005,(6):20-20
茂名市港口经营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顾客满意"的服务宗旨,通过四大举措切实抓好港口生产.  相似文献   

4.
林海  陈富强 《珠江水运》2011,(24):10-10
今年以来,茂名海事局全力支持茂名市滨海发展战略,提前介入,做好码头通航条件论证评估工作;加强施工水域交通安全监管,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优先办理各种水工审批手续,全面推行海事政务办理“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对外”;推进行政许可网上受理,优化监管模式,实行24小时办理船舶进出口岸手续服务;在重点工程、电煤、关系民生的大宗物资运输上,优化船舶进出港签证手续,开辟船舶进出港“绿色通道”,落实茂名市“大通关口岸”的各项措施,积极为船舶安全、便捷进出港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物流效率,着力服务好港口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3年7月,历时一年多的温州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的修编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已经完成港口体制改革的温州港,在我国沿海港口新的一轮竞争与发展中,按照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实施的“一港三城”战略,以建设“东南沿海大商港”为目标,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和深水港的前期研究,通过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的修编,重新勾画了温州港口新的一轮发展蓝图,确立了加快建设区域性深水大港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珠江水运》2006,(10):27-27
据悉,2006年9月18日下午,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港“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交通部、广东省关于港口规划的有关要求和《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导并促进广州  相似文献   

7.
汕头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港口资源优势是汕头最大的优势,做大港口经济是汕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信息     
《中国远洋航务》2009,(7):92-92
由省交通厅正式批复。根据规划,茂名港将以服务茂名市临港产业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运输为主,相应发展集装箱支线运输,积极拓展港口物流、商贸服务功能,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业港为主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港口。茂名港规划港口岸线6段,合计总长60.2公里,现已开发利用13.9公里。  相似文献   

9.
信息     
由省交通厅正式批复。根据规划,茂名港将以服务茂名市临港产业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运输为主,相应发展集装箱支线运输,积极拓展港口物流、商贸服务功能,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业港为主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港口。茂名港规划港口岸线6段,合计总长60.2公里,现已开发利用13.9公里。  相似文献   

10.
梁晋 《中国水运》2006,(9):47-47
在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水上运输的优势地位将更为突出。目前,“十一五”规划已制定京杭运河盈内河航道网升级改造.内河水运进人了新一轮发展黄金期,受城市布局、航道条件(桥梁、弯道)及枯岸景观要求等限制.京杭运河实际可供用于港口开发利用的岸线并不多,因此.要充分发挥新运河及长三角地区内河航道网资源优势,实现以水兴航、以靛兴港、“港兴城.需要改变以往单一规划内河航道.港口码头没有同步规划的模式,借鉴国内外发展港口经济的成功经验,刨新理念、统筹布局、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港口未来的发展,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走港口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深入分析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精神基础上,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改变港口发展模式,转变港口发展观念;(2)充分做到港口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3)以港口为出发点,使得各种运输方式全面协调发展;(4)以港口为突破口,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5)鼓励港口资源的跨区域整合;(6)做好港口安全预警和预案工作;(7)港口发展方式由“大”到“强”转变;(8)探讨港口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紧紧抓住全国加快内河航运发展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实施的大好机遇,全力推动水运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5年内,全省完成水运建设总投资31.5亿元,是“十五”期的3.7倍:沿江港口泊位数量从“十五”期末的100个增加到2010年底的245个,其中5000t级及以上深水泊位的数量从“十五”期末的16个增加到2010年底的26个:全省港口年通过能力增加1280万t,  相似文献   

13.
1 日照港集装箱业务经营存在的问题 (1)在过去的几年中,日照港对港口集装箱业务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发展定位等缺乏整体的思考与规划。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经营理念不够清晰,对集装箱业务在港口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必要的认识,经营运作放不开手脚,集装箱业务运作与管理中不乏杂货经营的色彩,港口集装箱业务在管理上呈现“二不象”,对外缺少港口自身鲜明的集装箱运输品牌形象。 (2)原集装箱泊位的非专业化造成班轮与杂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来,我们明显感觉到中国本轮港口经济的热度,尤其是临港工业热。从航运中心霸主地位的争夺,到港口工业园区的争相上马,特别在当下“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交割的时间节点上,那些拥有港口资源的城市纷纷骄傲地亮出自己的港口名片,以谋求城市更大的发展。港口被自己的城市重视,颇像一个儿子被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亲热。这种“宠恩”多少让儿子有些诚惶诚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修船》2008,(2):53-53
2007年是公司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一阶段的第二个年度,承前启后,对全面超额完成公司“十一五”规划确定各项方针目标意义重大。继2006年公司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基础上,2007年在公司领导班子正确决策和领导下,按照六届八次职代会确定的方针目标,科学管理,不断创新,造船设施建设和经营生产协调共进,公司经营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公司历史最好记录。  相似文献   

16.
港口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针对如何制定合理发展路径和发展策略的问题,对“十四五”期我国沿海港口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进行研判。在分析沿海港口企业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经验借鉴等方法,提出“十四五”期沿海港口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应主要聚焦在强化港口主业、业务多元化、发展港口供应链服务3个方面,结合大型和中小型港口企业重点关注的方向和自身条件,选择制定适宜的具体举措,为港口企业“十四五”期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江南 《港工技术》2021,58(4):94-97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港口在全球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我国也开启了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奋进的新征程;但在港口发展过程中,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港口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港口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绿色港口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贯穿于港口的规划、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又要贯穿于港口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本文以日照港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的行动为实例,围绕粉尘、水体等污染防治、景观绿化的花园式规划,探讨港口绿色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为我国“碧海蓝天”的绿色港口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8.
王仁民 《中国水运》2006,(10):40-41
随着温州市经济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水运强市”战略目标也乘势加快步伐,大力发展海运运力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如何依托港口发展优势,加快运力发展已是摆在港航人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港口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也要求了发展智能交通。但面对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我国部门与港口的各自为政,我国“数字港口”研究突显不足,“数字港口”建设也缺乏规划和统筹,本文从现状出发,分析我国“数字港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参照我国当前状况,提出“数字港口”概念和“数字港口”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全国港口大整合在“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合作或联盟的资源整合正在加速。或由国企布局,或由外资渗透,或由地方政府的行政助推,港口间的整合“动作”之大令人瞩目,港口业已处于1990年以来最佳扩张时期。目前,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碍国内港口的整合步伐,从港口内部整合到区域性港口整合,中国的港口行业正在续写国际大型港口竞争-整合-发展-壮大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