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康彤 《交通标准化》2014,(12):53-55
基于高速公路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系,结合高速公路自身的特点以及自然环境与艺术设计的特点,对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的协调性做了全面研究,以促进高速公路的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2.
结合高速公路沿线气候、地形、地理环境特点,根据高速公路绿化环境美的要求,从植物生物学、生态学及环境美学的角度,全面地阐述了高速公路不同部位绿化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3.
赵新飞  蒋敏 《湖南交通科技》2011,37(2):13-15,44
依托南岳高速公路工程,从公路设计美学理念出发,针对南岳高速公路自身特性及其所处区域自然和民俗文化环境的特点,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合了南岳人文、自然、生态等景观资源,着力营造一个凸显地域文化、亲近自然的高速公路景观,为今后高速公路人文景观设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以实例分析了高速公路人文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设计原则,接着阐述了高速公路人文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高速公路人文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旅游公路规划设计中,绿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结合国内外旅游公路、城市绿道设计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湘西州泸溪武溪至吉首张排旅游公路示范工程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地融合和体现示范工程沿线地域特色的自然节点、历史人文景观、城市公共空间和城乡居民点等要素进行绿道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6.
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对某高速公路路线的控制因素、布设原则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路线方案的比选论证,确定了最终的路线推荐方案,并正确运用指标,充分体现"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设计理念,合理利用地形,少填少挖,保护沿线耕地、植被、风景区等,使高速公路与自然和谐相容。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又好又快的发展,通过高速公路出行日益成为人们的主要选项。高速公路的便捷通达性与环境美好的综合服务性尤为重要,不仅应该满足安全、舒适的通行功能需求,也应该是一个集大成的艺术作品,通行后给人以美的服务体验。对于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一方面道路的空间线形要求良好组合,使人舒适不疲倦,沿线景观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一种车在画中行驶的意境;另一方面服务区、道路沿线的绿化、设施和环境等要构成一个整体,淡化孤立的带状结构物的呆板感,强化人性化、生态化的灵动美,使驾驶员和乘客有一种物换景移的清爽感。要做到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使高速公路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协调融、功能与审美、技术与艺术于一体,就要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突出技术美、结构美、生态美、材料美。  相似文献   

8.
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应有美观的造型,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然而任何一条公路的修建,从选线、勘测设计、土石方开采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难免会对沿线自然和人文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以最小影响,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使各种景观和公路工程结构物达到有限的协调,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阜新至盘锦高速公路在公路网中的地位、作用、功能,结合沿线自然生态环境、地形、地质、水文、资源等自然条件和沿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总体设计原则,确定了项目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沿线设施、环境景观等的总体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纳入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公路工程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与人文景观协调一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丹东至本溪高速公路的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等不同角度,全面总结和介绍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以浦南高速公路C2合同段为工程背景,按照不弃土、不改良原则,通过室内、室外试验,分析了土的强度、干密度、饱和度、膨胀量与含水量、击实功的关系,据此得到了高液限粘土最佳含水量范围,提出了高液限粘土用于路基填筑的控制标准,即可用含水量及其对应的干密度、压实度和饱和度要求值,为本工程施工提供了依据。本文的研究对促进高液限粘土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低收入人群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特征的一类特殊群体,而居住与出行是生活质量的核心要素,开展中低收入人群居住与出行选择行为系统综述,对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改善交通出行环境具有基础作用.本文主要从居住地选择与满意度评估、出行选择行为、居住地与交通出行关联性三个层面,对中低收入群体居住与出行选择行为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特征指标、分析模型、存在不足进行分析评述.总结发现:相关研究对象上缺少针对中低收入特定人群,研究方法将居住和出行划分为两个系统,宏观空间布局模型与微观行为分析模型相互独立,测量指标以可直接观测的外在变量为主,居民内在主观感受变量考虑不足.最后,提出了未来中低收入群体居住与出行选择行为一体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QC/T633—2000《客车座椅》的修订列入了国家发改委2006年汽车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并于2008年1月通过审查,完成报批稿。修订后的标准,增加了座椅扶手、脚蹬等新结构件的术语、定义和技术要求,突出了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调节机构的使用方便性,从零部件要求、装配要求、调节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特别是提出了对座椅用材料有害物质的限值要求,这在国内还是首次。该标准的修订对于全面提高H2、H3类客车用座椅的设计、制造、使用水平,确保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思维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认识交通运输系统现代性特征和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加快综合交通立法步伐,可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本次论坛以“新时期系统工程与交通运输 的理论融合与实践”为主题,对系统思维、系统工程相关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梳理。深入分析了新时期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特点和趋势,以及新一代航运系统的技术体系,提出了铁路网高质量发展 的方向与着力点,介绍了交通系统立法的现状、需求及未来重点工作,分析了智慧民航系统建设的总体路径和场景,以及系统科学与智慧城市交通融合的内容、场景及方法。最后,分析了综合交通的内涵及未来研究方向,并介绍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期刊的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15.
服务网络设计是快捷货运运营管理层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交通运输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分析了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设计的内涵,并从研究内容、优化模型、求解算法这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展开详细论述.在研究内容上,对不同运输方式和多式联运进行归类总结,单一运输方式下和综合运输体系下的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设计都涵盖了路径规划、流量分...  相似文献   

16.
极高地应力软岩变形速率快、累积大、持续久并在时空上表现出不均匀、不对称等特性,造成隧道开挖支护难、结构体系弱化、失效等工程问题。依托兰新二线大梁隧道建设,针对极高地应力挤压性软岩开展了大量原位试验、围岩量测、数值仿真及设计变更工作,分析了围岩—支护发生的一系列与时间相关的力学行为及动力响应,突破岩体结构及支护变形特征的静态认识,提出适应于该地层的变形控制和支护设计方法,确保软岩掘进工期及安全,为同类工程的建设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淋溶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降低污泥中毒性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基的pH 值、微生物的接种量、淋 溶的温度及循环淋溶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及最优条件下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淋溶液的 pH 值随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逐渐降低,培养基最佳的pH 值为1.0,最佳微生物的接种量为15.0%,最佳淋溶 温度为30C,最佳循环淋溶时间为全天循环;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污泥中Cd、Mn、Cu、Pb和Zn的浸出率分别高 达88.0%、88.0%、69.0%、67.0%和83.0%.   相似文献   

18.
随着轨迹数据可获取性及精度的持续提高,货车轨迹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货运系统的 规划与管理中,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公路货运系统研究带来新的机 遇与挑战。本文全面梳理并总结了公路货运轨迹数据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从基于轨迹数据的 货运出行信息辨识、货运系统关键特征预测、货运轨迹数据进一步应用3个方面回顾现有文献的 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货运出行信息辨识研究聚焦于货运停留 点、车辆和货物、活动出行模式等热点主题,但现有辨识方法多移植于旅客出行研究,需要更多地 考虑货运出行的独特特征。在货运系统关键特征预测方面,研究者主要针对货运行程时间、空间 位置、出行需求等主题展开研究,并证明了基于轨迹数据预测货运特征的可行性,但预测时空范 围较为局限,需要根据具体的货运任务、货车司机特征和货运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轨迹数 据也被应用于货运出行路径选择行为、货运停车休息行为、行驶安全、货运排放和能耗分析、货运 政策评估等研究。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应重点将货运轨迹数 据与其他多源数据相结合,从3个关键技术进行突破:一是针对货运实践个体,重点探索高效货车 驾驶员的出行特征和出行模式,并在货运系统中进行推广应用;二是针对交通运输新技术和新形 势,重点开发和优化自动驾驶技术和重大应急事件影响下的货运组织模式与策略;三是针对货运 供需关系及匹配机制,重点研究货运全流程供需状态辨识与预测,并结合深度学习等方法训练和 开发智能供需匹配模型,从而优化货运系统调度,助力社会散乱运力资源整合,提高货运系统的 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后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浙江交通建设中存在着规划、资金、土地资源、管理、科技人才与信息化、安全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要发挥交通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引领浙江城镇化发展,浙江要突出重点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规划,强化与城镇化发展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源节流破解交通建设资金瓶颈,创新思路解决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强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科技和信息化作用,加强新型城镇化中交通建设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20.
非饱和土力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非饱和土力学在路基工程、边坡工程及基坑工程等诸多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外众多学者历时几十年,对处于非饱和状态的黄土、黏土、膨胀土和人工填土,着重从土-水特征曲线、强度特性、本构模型、渗流特性和吸力测量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现状,对土-水特征曲线的滞回现象、拟合方法;强度特性的理论成果和试验方法;本构模型的研究现状;渗流特性的试验研究和影响因素、吸力测试方法及工程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综述,并分析其各自研究成果的优缺点,便于有效地指导实践.今后关于非饱和土力学的发展,不仅着眼于上述前五个方面扎实的理论研究,更加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快速、精准的试验方法或技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