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铁路曾引入摆式列车却没能兑现性能改进方面的承诺, 引起媒体强烈抨击。Mur ray Hugher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大量的革新技术一股脑地被在短时间内采用。  相似文献   

2.
简述德联邦铁路开发摆式列车的历史沿革。德联邦铁路拟在非电气化区段采用摆式内燃动车组,该车组将采用已有的ICE高速列车技术,并引入摆式车体技术,使之在原有线路上实现时速200km的客运。  相似文献   

3.
Altha.  K 《国外内燃机车》1998,(3):36-40
DB(德国铁路)的电气化铁路占44%,却完成了83.7%的牵引任务。内燃牵引主要用在运输量少的线路和调车、车辆的交换输送上。DB铁路现有的内燃机车最少也有23年车龄了,最老的机车是1955年制造的。有时,机车的维修量很大。列车编组的基础设施的合理化改造改变了机车运用条件。假设总牵引吨位将达到2000t,而网络21的技术规范将把干线的最大速度提高到100km/h。如果按总牵引吨位和速度来考虑货运量对  相似文献   

4.
采用摆式车体的VT610、VT611动车组现应用于巴伐利亚北部地区,它们缩短了在弯道频繁线路上的运行时间,也带来了扩建、新建铁路线路的技术、经济方面的问题,VT611动车为VT610动车的改进型,两者均采用摆式车体,却又有所不同。从技术、经济、现实状况出发,对摆式列车进行了探讨,表明了其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德国铁路(DB)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摆式内燃动车组的结构及性能特点。这些内燃动车组包括610型、612型及605型。  相似文献   

6.
7.
70年代初,德国DB铁路提出了要开发和制造用于代替轨道汽车的VT628型内燃动车。自1985年开始第一批动车交货。到目前总计交付了3种结构系列的VT628型内燃动车459辆。这些订货将在1995年交付完毕。  相似文献   

8.
9.
10.
介绍了我国自行研制的DMUs(内燃动车组)和EMUs(电力动车组)的主要情况及相关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用变流器向德国铁路16.7 Hz电网供电是一种价格低廉的标准化方法.文章介绍了这种开发的基本特点以及在中央和地方电网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陆冠东 《铁道车辆》2007,45(4):9-14
系统地介绍了摆式列车的开发背景、基本原理和在曲线上的最高限速,综合实际开发、运行和相关单位的开发经验,提出了设计实践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摆式列车的倾摆机理,对在我国首次开发的摆式内燃动车组转向架基础上设计的滚道式倾摆机构的结构和几何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德国新型摆式列车BR415、BR411和BR605的设计和倾摆技术。  相似文献   

15.
佐滕   《国外铁道车辆》2000,37(6):22-23
介绍了日本JR北海道客运公司开发研制摆式列车的概况。采用摆式技术有效地改善了曲线通过时的舒适度,并提高了曲线通过速度,缩短了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16.
付玉璞 《铁道车辆》2001,39(8):24-27
分析了广深线摆式列车的运行状况,并从设备状况,线路适应能力及客流等方面探讨了沈大线开行摆式列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2.2.2 高舒适度车辆(13) 20世纪60年代末,鉴于头几列跨欧特快列车(TEE)的成功,法国国营铁路决定制造2种适用于这一运输形式的车辆.一种是高舒适度车辆,速度为200 km/h,装用Y 28 F型转向架和适合这一速度的制动装置(De Dietrich公司制造);另一种是不锈钢车辆,由Carel和Fouché工厂制造,速度限制在160 km/h (Y 28 E型转向架).  相似文献   

18.
2.2.7 TER内燃动车:X 72500(26) 阿尔斯通公司改造了1辆X 72500型内燃动车,用于安装菲亚特型悬挂设备.法国国营铁路希望向地区政府介绍一种最新设计(包括外部轮廓和内部设备)的内燃动车,在某些因线路曲折(半径小于400 m)和轨道外形等原因而行车困难的线路上,这种车可以缩短旅行时间,提高舒适度.由此创造了一个新的商机.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日本为改善摆式车辆的乘坐舒适度而开发的新型倾摆控制系统.通过运行试验,确认了该系统在减少晕车发生率、改善乘坐舒适度方面取得的效果,并给出了新的乘坐舒适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维尔京铁路公司为维尔京西海岸线订购了54列摆式列车。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摆式列车的结构特点、性能及编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