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根据固体力学连续介质变形的理论和利用显式有限差分技术,研究预应力锚索联合钢管桩共同工作的边坡稳定性有限差分强度折减分析法和结构内力分布研究。将此理论和技术应用于贵阳市绕城公路K16+790~K16+860段典型路基边坡滑坡工程应急抢险治理,研究钢管桩协同预应力锚索加固措施后的变形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些加固措施对边坡的稳定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单独使用钢管桩和协同预应力锚索的稳定性。模拟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微型钢管桩加固措施,其提高整体稳定性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所以建议应与其他的加固措施一起使用;预应力锚索加多排钢管桩联合挡土结构物,预应力的施加将改变钢管桩的受力状态,从弯矩图中,可以看出弯矩明显的改变,其受力状态改变是相对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降雨条件下道路边坡地下水渗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降雨是影响道路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岩土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考虑降雨入渗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强降雨条件下公路边坡地下水渗流场动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降雨过程中边坡地下水压力水头、总水头变化、流速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道路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滑坡预测提供重要的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施(甸)孟(定)公路K38+530~+635段斜坡高填路堤边坡为例,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结合强度折减理论,分析了原设计路基的沉降变形与稳定性,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原设计路基的稳定系数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值要求。采取相同计算方法,分别对线形进行调整及边坡优化,对不施加格栅加固和施加格栅加固的路基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斜坡高填路堤破坏主要表现为,当边坡失稳达到临界状态时,与地表面接触的路基坡顶的填料首先达到塑性变形破坏;当路堤稳定性不足时,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优化路堤边坡设计,提高路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某高速公路软弱夹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含有软弱夹层的岩质边坡进行稳定性研究,并从抗滑移稳定性系数、位移、最大不平衡力、剪切应变增量和速度矢量5个方面对比分析预应力锚索和抗滑桩的加固效应.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岩质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分析和加固措施的选择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受偏压隧道影响边坡加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隧道工程建设中切坡引起边坡及隧道的变形,其稳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计算程序FLAC30分析挖方边坡和坡顶隧道联合稳定性.通过对未开挖、未加固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水平位移和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布特征,分析其潜在滑动面和隧道围岩受拉影响区,确定其加固范围.根据抗滑桩受力特点,经比选,采用单排抗滑桩加固隧道边坡.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差分法能获得单排抗滑桩的合理设计和边坡坡脚及坡面受力情况,同时还能得到隧道围岩拉压应力的分布及优化覆盖层厚度,数值计算与工程监测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降雨入渗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考虑渗流场与应力场间的耦合作用,依据强度折减方法,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降雨、路基几何形状及路基土物理性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降雨历时越长,路基变形位移越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减小;长时小雨造成的路基沉降较大,边坡容易失稳;路基边坡越陡,路基变形位移较小,但边坡稳定性较低;路基土渗透系数越大,路基变形位移越大,边坡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含泥岩夹层顺层白云岩边坡的变形特征、稳定性及支挡防护,以某路堑边坡为例,基于midas GT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并结合现场观测分析边坡开挖及支挡防护后的坡体变形特征、应力状态、塑性区分布、抗滑桩受力特性,以及边坡加固后的稳定性状态。结果表明,研究边坡开挖至路基标高后,泥岩夹层出露,其破坏模式为平面滑动,稳定性系数为0.92,边坡不稳定,需做进一步支挡;边坡开挖后预应力锚索在坡体表面发生应力集中,且产生了良好的反向约束力,改善了坡体内部的应力分布;坡脚施加抗滑桩后与预应力锚索共同约束坡体,防止其沿泥岩夹层滑动,起到了良好的阻隔作用,且二者相结合后固脚强腰效果良好,确保了边坡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经长期观测,边坡采用抗滑桩+框架锚索等多种结构综合治理具有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边坡稳定性是工程建设中关注的重点,也是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地质条件和工程建设的多样性,对边坡的处理方法也多种多样。基于某泥岩夹层高陡边坡工程实例建立FLAC3D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该类边坡的处置方案,计算结果表明粉质黏土层和泥岩层均是滑移层,施加少量排数的支护桩难以改变边坡的滑动面,充分发挥支护作用的抗滑桩是施加在上部粉质黏土层中一小段范围内的抗滑桩。施加桩锚联合支护系统能一定程度提高边坡稳定性,但效果不明显,挖除粉质黏土层后只需要施加少量排数的支护桩即可保证边坡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已发生滑坡病害的高填路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地下水工况下,对治理前后的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边坡的病害与地下水的影响关系密切,特别是地下水位的抬升,会对边坡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不利的工况下,采用抗滑桩加固后,边坡的稳定性模拟结果均达到规范要求,并且能够很好地遏制边坡的变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个代表性堆积层滑坡的特征分析,根据滑坡特点及气候特征,采用传递系数法分析了暴雨作用前后边坡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降雨入渗后边坡的稳定系数降低较多,并提出了截流、排水及抗滑桩等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1.
依托某路堑边坡工程,采用有限元变形分析方法分析现状边坡变形破坏特征,提出合理可行的加固措施,并分析了加固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边坡主要破坏模式是由坡脚开挖、降雨入渗导致潜在滑体强度下降,从而引发表层滑动,原设计边坡的3个工况均不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边坡采用减缓坡比及坡面系统锚杆加固措施,并在边界外设置截排水沟后,减小了降雨及地下水对边坡岩土体强度的软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路典型软质岩石边坡工程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有限差分理论和FLAC3D技术应用于贵阳市乌当区云锦庄至开阳公路K44+340~K44+450段右侧滑坡工程,利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研究了三维变性范围和发展趋势。通过对该段公路路基边坡失稳下滑的原因进行符合实际工况的模拟,结果表明,路基开挖岩石坡脚是造成这次滑坡的外因;软弱岩体风化强烈、节理发育形成岩体内软弱结构面是边坡失稳下滑的内因;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的稳定情况及预应力锚索加固过程中的稳定性变化情况,说明预应力锚索的加固对于该岩石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必雄 《路基工程》2015,(1):129-132
为研究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路基稳定性的影响,从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降雨入渗的影响因素,降雨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分析了降雨入渗机理,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入渗带给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是从坡脚向路基内部延伸到一定区域内的,从而导致路基沉降过大,使边坡浅层有可能出现失稳现象,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可为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土路基及边坡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西部山区广泛分布着煤系地层,这种地层具有软硬岩层频繁交替的特点,煤系地层上的路基边坡易发生变形破坏。文中结合晴兴高速公路路基边坡工程,探究煤系地层路基边坡的加固设计方法,利用已有试验参数,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边坡在锚杆加固、抗滑桩加固以及"锚杆-抗滑桩"联合加固下取得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抗滑桩不同施工参数对土质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某人工加固土质边坡工程,采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对抗滑桩不同截面尺寸、锚固深度和桩间距对边坡位移、安全系数、最大弯矩和剪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抗滑桩截面尺寸可降低边坡变形,减小边坡受力,提高边坡的稳定性;适宜的抗滑桩锚固深度和间距可使边坡变形最小、受力最合理、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省文山至麻栗坡高速公路K39+400路段滑坡为典型的工程研究案例,分析坡体物质组成结构及滑带特征,研究复合滑坡的多期次演化机制,开展复杂滑坡的稳定性计算和剩余推力计算;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防治效果分析和治理方案优化设计,探讨抗滑桩桩位、桩长对边坡稳定性和多期次复合滑坡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滑桩+挡土墙组合防治能有效加固K39滑坡,抗滑桩应位于挡土墙后方8~16 m,同时嵌固段桩长应不小于抗滑桩总长的1/3。  相似文献   

17.
季冻区路基边坡的水稳定性影响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岩土的水理性质出发,采用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季节性冰冻区公路路基边坡中水的侵蚀机理问题和公路路基边坡溜方的稳定性影响,得出公路路基边坡坡面径流流速的关系公式和季节性冰冻地区公路路基边坡的滑动面平行于路基边坡坡面的结论,通过季节性冰冻地区公路路基边坡的应用实践举例,提出季节冰冻地区公路路基边坡水害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重庆山区某公路路基塌方段的加固工程,将气泡轻质土和树根桩两种技术有机结合,是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新手段。根据气泡轻质土和树根桩的工作原理,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气泡轻质土和树根桩"修复垮塌路基的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出树根桩加固气泡轻质土路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路基边坡稳定性要求,优化后的树根桩群设计参数可简化路基边坡支护方案;使用树根桩群支护气泡轻质土路基边坡可以快速修复垮塌路基。  相似文献   

19.
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双排抗滑桩加固边坡数值模型,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模拟分析了排间距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分别针对不同排间距的边坡前、后抗滑桩位移、剪力、弯矩及边坡稳定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排间距的增大,边坡前、后排桩水平位移、剪力及弯矩均呈先减后增趋势;边坡稳定性随着排间距的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抗滑桩排间距设计在10~15m范围,边坡前、后排抗滑桩的水平位移值、剪力值、弯矩值均最小及稳定系数最高,边坡安全稳定性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双排抗滑桩加固公路边坡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汕梅高速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处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汕梅高速公路K104 600~K104 800段路基及边坡病害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路基病害形成机制及边坡的稳定性,明确了路基填土与原地面抗滑措施不当是路基病害的产生原因,大气降雨入渗是主要诱发因素。通过稳定性评价及处治方案比较分析,提出路基灌浆加固 路堤边坡反压和涵洞病害处治的综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