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策略及网络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关键是要采取与城市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模式。总结了阿姆斯特丹、巴黎以及香港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其适用情况,综合考虑深圳市的城市规模、人口密度、交通政策以及现状自行车发展状况等因素,提出深圳自行车交通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是机动化交通的辅助性交通工具,主要功能包括服务于短距离出行、与公交系统接驳以及休闲、健身等。分析了深圳市自行车交通网络的合理规模,划分三种功能分区,并阐述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规划原则,以此制定自行车网络规划。最后,对自行车通道等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初至2010年,深圳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下降38%,未来如何构建自行车交通系统亟须探讨。首先通过对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出行需求与特征、公众意见调查等分析,指出自行车道、停放设施不完善是导致自行车出行比例低的主要原因。基于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影响因素及前景分析,结合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出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重点从区域差异化发展、自行车道网络、自行车道、自行车停放设施、公共自行车以及电动自行车六个方面阐述构建与公共交通和谐发展、骑行环境友好的深圳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1997年以来,日本持续推动自行车交通发展,通过在法律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分层次编制规划逐级落实政策、发布技术标准指导具体建设工作、建立官民协同体制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从源头强化自行车产品安全性、加强交通教育提高安全和规则意识等一系列措施,建构了由国家主导的自行车交通发展框架。同时,针对自行车交通主要功能和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了自行车通勤引入、国家自行车路线认证、自行车损害赔偿保障等重要的发展保障制度,在体系化推动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了发展重点、提升了成效。中国自行车交通发展条件及现状问题与日本类似,借鉴日本经验,应从加强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法规等顶层设计、发挥宣传教育和基层组织作用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建立健全自行车交通规划体系以及确立建管并重的自行车交通设施发展思路等方面,进一步推动自行车交通发展、促进自行车交通的复兴。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有所下降,但保有量依然很大的背景下,探索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出路.通过分析哥本哈根、东京两个城市中不同的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从中得到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出路的一点启示.并将东京与上海市的城市结构、交通特性进行比较,得出上海市的人口密度、交通结构以及交通发展政策与东京相似,东京的自行车交通发展对...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自行车委员会从1999年开始,通过每隔6年制订并督导执行的澳大利亚国家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显著提升了全国的自行车使用率。通过对澳大利亚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的解读,分析其如何通过硬件、软件、法规三位一体的综合措施营造有利于自行车出行的整体环境。重点剖析澳大利亚在自行车骑行文化培养、自行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规划对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的落实以及自行车安全保障方面的成功经验。最后,在多部门协作、骑行文化宣传、长期的设施专项投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完善等方面总结对中国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自行车交通发展状况,进而分析了国内大城市自行车交通主要存在问题,然后从自行车路网规划、停车场规划、出行模式以及交通管理等角度阐述了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以期引导自行车交通的合理、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交通,我国已颁布若干标准、规范,一些城市积极发展自行车交通。但自行车交通状态评估内容不全面,影响自行车交通的发展。采取模糊数学法,从路段、交叉口、道路网络、区域形态等四方面讨论自行车网络发展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铜川市交通网络GIS数据、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铜川市自行车交通专项规划调查数据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案例区域形态离散、外围网络稀疏,现阶段自行车使用率不高。此研究可为城区自行车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合理化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褚琴  高永  张鑫 《城市交通》2004,2(2):50-53
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协调与合理化发展,是确保城市交通畅通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详细研究自行车交通的特点、影响自行车存在和使用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目前我国大城市中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交通需求管理理论,以北京市为例,提出引导大城市自行车合理发展和使用的相关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是中国公认的自行车发展较为成功的城市,通过交通要素分析和具体案例研究其自行车交通空间保障。首先,界定研究对象包括脚踏自行车和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交通空间包括通行空间和停放空间。指出杭州市自行车交通发展面临小汽车竞争空间使用权以及电动自行车超速、超重等挑战。自行车通行空间层面,详细阐述杭州市在自行车道路体系构建,休闲自行车道建设,公共汽车站附近、占道施工情况下对自行车通行空间的保障,以及通过智能化手段保证效率和安全等方面的实践。自行车停放空间层面,探讨了自行车停车配建、路侧空间停车、大型会展活动、公共自行车停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影响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因素,对公众自行车出行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影响公众自行车出行的四个主要因素:路权没有保障、出行受到干扰、出行时间过长、自行车停车问题,以及公众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四大原因:出行方便、经济实惠、节能环保与健身。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精明增长模式、发挥自行车交通优势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自行车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石家庄市自行车出行的时空分布特性和石家庄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功能,阐述了石家庄市进行自行车交通规划时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一些提高自行车道路通行能力的措施,以改善石家庄市自行车的道路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12.
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行交通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作为慢行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慢行交通的发展,甚至关系到整个交通系统能否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非机动车交通存在的问题;接着在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的概念,分析了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了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并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分析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优越性及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社会效益,阐述公共自行车作为轨道交通换乘对象的必要性,论证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在大城市实施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TOPSIS法的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的租赁点选址方法,对解决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问题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营造和谐、安全、便利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环境,在咸宁市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中引入交通静化技术。首先,指出交通静化技术的内涵和工程措施。然后,解读咸宁市旅游区空间布局,并着重从安全的角度分析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现状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特征。最后,从宏观交通宁静带与交通宁静区划分、中观交通宁静廊道构建及微观交通静化措施应用三个方面对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15.
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的理性引导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机动化的趋势对传统的自行车交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本文在综合分析自行车交通在我国大城市中地位的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现阶段及机动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之后的城市自行车交通提出了理性引导策略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市自行车交通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城市人均道路的面积约束和竞争类交通出行的相关性,探讨了城市客运结构,并以出行效用作为交通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概率选择原理建立了自行车交通转移模型.最后提出了控制自行车交通转移的措施,以实现城市客运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发展山地城市绿色自行车交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车交通作为城市绿色交通方式,在山地城市开展更具有现实意义。分析重庆市地域及交通特征,探讨其自行车交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区域,并以冉家坝地区为例进行分析,为倡导与推广山地城市绿色自行车交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城市人均道路的面积约束和竞争类交通出行的相关性,探讨了城市客运结构,并以出行效用作为交通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概率选择原理建立了自行车交通转移模型.最后提出了控制自行车交通转移的措施,以实现城市客运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根据自行车出行问题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构建自行车出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群组特征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自行车出行的评价信息具有模糊性和灰色双重性的特点,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自行车出行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对济南市自行车出行进行评价,证明此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合理地解决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流通行能力的计算问题,在分析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流的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自行车停车排队密度随交叉口自行车道宽度增加而线性递减的关系。根据自行车在启动后匀加速到匀速行驶的特征,建立了自行车交通流启动时间-速度、时间-距离模型;根据实测数据,标定了自行车流排队膨胀模型;根据绿灯时间自行车流量与车道宽度之间明显存在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交叉口自行车饱和流量和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为形成交叉口自行车通行空间设计、混合交通流信号控制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