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高铁铁路运营阶段将对重点变形观测地段展开长期性、周期性的变形监测,是保障高铁线路平顺性的重要工作。本文基于某铁路局运营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变形监测咨询评估项目的长期实践,进行以下研究:(1)分析咨询评估流程,基于各关键环节建立咨询评估体系,在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2)阐述区段变形分析、数据质量分析、预警机制与重点段调整等评估工作重难点问题;(3)提出断面沉降监测、CPⅢ不定期复测、横向变形监测、轨道逐枕全几何尺寸测量等成果的综合变形分析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本文研究成果对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变形监测咨询评估体系建立有借鉴意义,提出的综合变形分析方法可为轨道养护维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运营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基础变形监测缺乏完整的技术体系,以某运营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基础变形监测实践为依托,进行以下研究:(1)分析运营期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基础变形监测特点,提出重点地段的选取原则;(2)结合相关规范,提出适用于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的监测断面和监测点布设方法以及相关监测技术要求;(3)根据重点地段监测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钢轨伸缩调节器所在地段是线路的薄弱环节。为实时掌握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运营状态,结合高速铁路运营需求,设计了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钢轨伸缩调节器区轨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系统以钢轨伸缩调节器区轨道结构为监测对象,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和视觉测量技术,采用B/S模式,实现轨道结构监测的数据可视化、报表生成、评估分析和分级预警。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宁安铁路安庆长江大桥、合福高铁铜陵长江大桥中部署应用,为铁路工务部门养护维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轮轨力是轨道结构乃至基础设施设计和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参数,轮轨力衍生出的脱轨系数等安全性参数也是列车运营状态的重要评估指标,现有基于地面测试的轮轨力数据采集和分析主要以人工方式开展.基于轮轨力的标准测试方法,应用现代传感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提出基于云平台的高速铁路轮轨力智能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高铁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是高铁运营维护观测的重要内容[1].合蚌高铁淮南东站路基观测地段位于淮南东站小里程方向,属高路堤地段. 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灰色系统所要考察和研究的是对信息不完备的系统,通过已知信息来研究和预测未知领域从而达到了解整个系统的目的[2-3].灰色模型[4]在进行趋势预测方面并不需要典型的和较长的数据列,为此将其引入淮南东站路基沉降监测中,进行沉降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6.
恶劣天气频发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造成巨大困扰,亟需通过气象精准监测及韧性评估等手段提升城市轨道交通面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水平。文章在总结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既有气象监测及韧性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并构建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实时-预报-预警天气监测体系,以及恶劣天气下的运营韧性评估模型,设计并研发城市轨道交通恶劣天气应急辅助系统,通过初步验证及应用,系统可有效提升运营单位的精细化管控能力,提升恶劣天气下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7.
车辆智能运维系统是针对广州地铁车辆运营需求,基于业界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微服务等技术设计的。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要求,以及设计与应用情况。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支撑实时监测、应急响应、健康评估、关联运营检修业务等功能,为运营和检修人员提供车辆健康评估和精确检修指导,达到减少运营车辆故障率、降低运维检修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罗海涛 《铁道勘察》2021,(4):33-36,47
为解决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测与评估成果表达不直观,缺乏标准化及信息化不足等问题,结合建筑信息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各自的特点,从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测与评估的需求出发,通过图纸翻模、倾斜摄影建模、三维地质建模及三维激光扫描建模等手段,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三维实景模型.进而探讨临近工程规划期、施工期的运营隧道结构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对国外产品依存度高,关键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通过分析该领域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阐述城轨自主可控云平台的模型,讨论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系统向自主可控云平台迁移的可行性及评估方法,详细介绍迁移原则、迁移流程、资源规划以及中间件、数据库、应用等具体的迁移实施路径及典型案例,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面...  相似文献   

10.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系统层面对于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进行更加客观准确的运营安全评估,综合考虑系统的风险严重度及风险可能性,提出一种基于最优组合权重计算法的云模型安全评估方法。首先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维修5个方面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运用最优组合权重法计算体系中的底层指标权重,再将权重代入评估云模型的计算中,分别得到系统的风险可能性和风险严重度评估值,综合得出系统的运营安全风险容忍等级。将该方法引入全电子联锁系统的运营安全评估中,通过对实际数据的计算,证实该方法能够克服以往评估方法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和直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地铁现浇整体道床轨道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速铁路板式轨道实践经验,提出了适用于地铁运营条件的新型板式轨道结构方案,该结构可统一减振地段与普通地段的轨道结构形式,方便施工及后期养护维修。在开展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层、减振垫等部件设计研究基础上,铺设了现场试验段并进行了动力测试评估,验证了新型板式轨道结构方案的可行性,为工程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监测作为铁路建设与工务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将岩土工程、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本文主要介绍一套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的智能监测与评估系统,以期为高速铁路运营维护提供科学决策。研究结论:(1)通过温度补偿试验对传感器进行校正,大大提高了静力水准仪在变温条件下的精度(-20℃~40℃下0. 2 mm);(2)研发了一套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沉降智能监测评估系统,系统具有自适应降噪、变频采样控制、数据掉线重传、大数据分区存储、数据压缩传输、三维地理信息展示等技术特点,可满足桥、隧、路等多种监测应用场景;(3)系统实现了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施工期与运营期的沉降安全状态实时监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大背景下,设备智能运维需求愈加迫切。提出基于云-边-端架构的城市轨道交 通设备智能运维系统,采用云边协同技术,将云中心的部分功能下沉至边缘侧,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与边缘计算 技术的各自优点,实现对终端数据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利用。该系统集设备监测平台、设备健康管理平台、设备智 能分析平台、应急指挥平台、专家系统为一体,具备设备状态在线监测、设备健康度评估、故障智能诊断、故障 预测、智能分析、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维效率,保障轨道交通线网的安全运 营,对提升设备智能运维水平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地铁AFC系统存在诸多问题,架构层次过多、设备冗余、利用率低、功能重复、新技术利用不够等.本研究结合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提出一种新的4层ACE系统架构,建立云清分中心和多站点边缘计算节点模型.结合人脸识别应用,提出人脸数据库动态更新算法.本研究为解决目前地铁AFC系统存在的问题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现有高速铁路运营监测数据管理体系主要由数据处理、成果流转、可视化显示、报告输出4个部分构成,信息挖掘与可视化能力弱,缺少与空间地理信息的融合。基于此,采用B/S模式,设计一种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和表现层的系统架构,用于运营监测数据的存储、分发和展示;基于ASP.NET和Vue.js框架,实现前后端架构分离;利用Openlayers拓展系统GIS地图可视化与空间分析能力,实现多源数据监测成果维护、监测数据信息挖掘和成果可视化等功能。选取总里程300 km,包含17 061个监测点位,11期监测数据的2个运营监测项目作为应用案例,验证系统多层级数据管理体系、数据预检核机制以及地图和分析图表可视化能力。研究表明,该系统通过点位预录入和多坐标系合并导入的方式,有效提高数据入库效率,一张图模块和变形曲线等多张统计图表丰富了成果展示手段,可以有效服务高速铁路运营部门对监测数据的管理与维护。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环境信息监测系统是地铁安全、高效运营的基石.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监测信息化和集成化的要求,提出一种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城市轨道交通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在轨道区域内布设传感器节点,实现环境信息的感知和监测;通过汇聚树协议将监测信息以多跳通信方式传送到位于基站的根节点,由基站节点将收集到的数据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最终由终端监控平台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系统以监测区域完全覆盖为基础,同时引入节点节能策略,确保城轨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营.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运营隧道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市政工程施工对运营隧道影响的自动化监测,对运营隧道结构设施的竖向沉降、水平位移、裂缝、扁率和地下水位等项目的监测管理与及时预警,提高了运营隧道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实际应用,该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监测精度高、传输稳定性强等特点,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速列车群运营安全保障仿真模拟试验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主动安全”设计理念,采用Flex与ArcGIS技术,构建可视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高速列车群运营安全保障仿真模拟试验平台.平台通过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为高速列车群运营全过程安全行为演化建模、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对高速列车群事故推演和安全态势分析.平台采用分层逻辑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物理层、获取层、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示层.平台通过电力线通信、以太网和控制器局域网等从其他系统获取数据,再对数据进行融合与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安全评估与仿真和安全预警等功能.研发的平台在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成功部署和模拟仿真运行,通过对大量的行车安全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共享以及仿真试验证明,平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便于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云计算技术、基于WebGIS构建铁路运营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铁路运营监控基础设施即服务、铁路运营监控平台即服务、铁路运营监控软件即服务3种服务模式.铁路运营监控基础设施即服务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系统设备组成云平台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硬件资源和计算资源.铁路运营监控平台即服务将应用服务平台以业务应用、GIS应用服务等方式提供给用户.铁路运营监控软件即服务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为用户提供应用软件资源.构建系统的关键是:应用服务的开发和实现、GIS应用服务的发布与调用、客户端开发和软件接口的实现和调用.系统开发完毕后的功能验证和测试结果表明:将业务处理、信息转换和共享以及安全管理等应用以服务的形式放在云平台,实现了铁路系统海量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按需定制,增强了信息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关键岗位人员状态监测的设备便携性差、对工作产生干扰、系统实施复杂、数据有效性较差、评价难以适应个体差异等问题,基于智能手环和移动终端,结合数据标准化处理、生理测评分析、心理测评分析、评估标准自适应动态调整等技术,研究设计城轨运营关键岗位人员状态预警与调节系统.详细阐述该系统的总体架构、技术架构、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