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青  孙志远  吴林 《汽车技术》2000,(7):27-29,38
通过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对镀膜处理前后的发动机进行的性能对比试验及可靠性试验,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的摩托车工总法排放对比试验,可以看出,采用梯度功能材料的摩托车用四冲程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消耗率和可靠性均得到明显改善,HC和CO排放指标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轿车怠速排放规律及其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数理统计手段及大量的怠速CO和HC排放实测数据,对国产主要轿车的怠速CO和HC排放分布规律及分布参数进行研究, 时还相应地建立了怠速CO和HC排放分布计算模。  相似文献   

3.
降低发动机污染物排放的等离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目前国际上治理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最新技术--等离子体治污处理技术。对比了几种典型的发动机废气处理装置在标定工况下的转化效率,说明了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技术,它可以同时有效地降低NOx、PM和HC+CO。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理统计手段并基于大量HC排放实测数据,研究确定国产主要轿车桑塔纳LX汽油机怠速HC排放及分布参数,并相应建立其HC排放分布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治理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新技术:等离子体治污处理技术。对比了几种典型的发动机废气处理装置在标定工况下的转化效率,说明了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技术,它可以同时有效地降低NOx、PM和HC+CO。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火花点火发动机在起动工况下影响未燃HC排放的主要因素以及顶岸狭缝间隙对未燃HC排放的影响,设计了活塞顶岸狭缝处瞬态温度测量系统并对瞬时未燃HC排放进行了测量,通过试验发现,在起动工况下缸涔最大的HC生成源是由壁面激冷效应所造成的不完全燃烧,并首次提出了起动工况下狭缝容积释放HC占总体未燃HC排放10.8%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降低火点炎发动机在起动工况下未燃HC排放提供3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单缸直喷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及采用排气再循环同时降低碳烟和NOx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发动机燃用二甲醚可以实现无烟燃烧,NOx降低30%,未燃碳氢和CO排放有所下降,采用排气再循环(EGR)在不增加未燃碳氢、CO和CO2、恶性发动机热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8.
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以较少的投入配置了EMDY48C底盘测功机、AMA2000和CVS2000废气排放检测系统,形成了迄今为止国内高等院校中为数不多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废气排放检测中心,满足了按国际和国内排放法规中有关采用工况法检测汽车及发动机废气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汽车排放污染不仅是一个环境保护问题,而且本身也造成能源浪费。汽车排气中的CO、HC化合物越多,说明燃料燃烧不完全,燃料的浪费也越大,排放的污染也越厉害。因此研究降低排放污染问题对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造福人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对废氯污染的危害和排气净化措施进行阐述,以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主要排放源分为:曲轴箱窜气,汽油蒸发及排气管排放三部分;主要的排放污染物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及氮氧化合物(NOx),其中控制曲轴箱窜气,汽油蒸发的措施有两种;控制发动机排污的措施有10种。  相似文献   

11.
排气再循环对增压真喷式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ISUZUL6TC型增压中冷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排气再循环试验,分析研究了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采用不同的EGR系统,以及在不同负荷下ECR率对其排放特性的影响,同时给出了ECR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具体效果。  相似文献   

12.
信息快递     
JohnsonMatthey公司的CRT技术最近 ,JohnsonMatthey公司宣称在柴油机排放控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该公司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 )和CRT(连续再生捕集 )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SCRT系统。据称 ,该系统是世界上首例四元排放控制系统 ,不仅可以减少柴油机废气中 70 %~ 90 %的颗粒 (PM)和NOx ,还可有效地降低CO和HC排放 ,能满足当前最严格的排放法规。在北美和欧洲的试验证明 ,燃用无S燃油时 ,装备SCRT系统的柴油机能满足欧洲第 5阶段排放限值要求 ,并接近US2 0 0 7排放限值。尽管SCRT…  相似文献   

13.
对汽油燃料过程的理论分析表明,为了控制汽车排放污染,同时合理调整汽车运行工况以节约能源,只测定怠速工况下的CO和HC是不够的,还必须测定CO2和O2,分析O/C比和C/H比。为此,开发了汽车尾气四组合分析仪。  相似文献   

14.
通过9工况排放试验,分析了C498Q1化油器发动机排放状况及超标原因,指出化油器地高负荷区供油特性普遍偏浓是该发动机油耗偏高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整供油量特性曲线,适当延长和扩大经济混合气的供给区间,可减少CO的排放量,降低燃油消耗量,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柴油轿车的排放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汽油轿车和柴油轿车的原始排放和排气管排放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列举了柴油机车排放控制的各种措施,阐明了柴油机目前能达到的排放控制水平,指出了,排放问题不是阻碍柴油轿车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国产二冲程摩托车排放现状与降低排放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我国摩托车的排放标准,并与采用ECE标准体系的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摩托车排放标准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国产二冲程摩托车排放的现状并对降低二冲程摩托车排放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汽车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车辆尾气中的CO、HC,SO2,NOx等污染物而导致的酸雨、酸雾、以及光化学污染正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车辆排放污染的治理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统一规划治理。  相似文献   

18.
对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HC,CO,NOx及碳烟(颗粒PM)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对实践证明有效的对策分别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发动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得出了降低发动机排放必须综合考虑的结论,可为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排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角度讨论内燃尾气污染物CO、CH、NOx的影响因素,从理论上为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汽车低排放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汽车低排放技术的发展趋势天津大学刘敬印,许斯都汽车低排放技术的发展趋势Keywords:Emissions,Lawandregulation,Automobile,Coldstart主题词:排放物,法规,汽车,冷起动1概述空气污染的加剧促进了汽车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