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围岩内衬式竖井(含中隔板)的特点,确定了滑模施工方案,设计滑模结构布置形式、模板、围圈、滑模盘、提升系统、液压系统、辅助系统,根据滑模荷载计算和结构具体情况确定千斤顶和支撑杆数量,进行提升架选择,介绍滑模施工的具体过程和施工工艺及组织,分析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交通检测器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检测器的布设策略对交通精细管控有重要影响,优化交通检测器的布设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针对交通流量预测未充分考虑交通检测器布设方案的情况,从交通检测器的间距和数量2个方面对短时交通流量预测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采用实证研究及BP神经网络算法,探究交通检测器的布设方案对短时...  相似文献   

3.
结合既有线测绘的实践,针对航测方法既有线中线测量像控点地面标志布设困难、数据量大等问题,提出通过合理划分测区,在保证测区四个角都有像控点的前提下,抽稀曲线内侧像控点的布设方案。对传统像控点布设方案下采集的中线、抽稀曲线内侧像控点布设方案下采集的中线与外业实测中线的垂线偏差进行分析比较,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结构损伤识别的传感器优化布设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飞  高岩 《铁道建筑》2003,14(3):51-54
对振动模态分析技术中关于传感器最优布点方法的研究进行述评。针对结构损伤识别中有关指纹更新识别以及模型修正所需的模态动态信息,提出了传感器优化布设的方案。对于结构重点部位的监测,则可以利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确定传感器的布设,实现对结构状态信息的最优采集,改善对结构的整体探伤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三维可视化大场景的基础,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实现了铁路工程空间数据的直观化和可视化.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野外控制点布设方案作为三维模型精度控制的关键步骤,目前尚未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基于某铁路建立试验区设计了14种像控点布设方案,对不同方案的空中三角测量精度和模型精度进行分析,总结出最优像控点布设方案.此外,以多个铁路...  相似文献   

6.
宗伟丽  甘俊 《铁道勘察》2011,37(5):29-31
简要介绍了带DGPS/IMU的DMC230数码航摄相机检校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检校场布设方案,并结合实际生产项目试验分析,得出了检校场的布设方案和检校精度对DGPS/IMU辅助空三精度的影响非常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对市域线概念进行界定、分类及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预估布设规模-确定布设走廊-选择衔接位置"的市域线布设总体思路,研究了客流高断面、交通结构、期望线、交通等时线在市域线布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规划年度,江阴站将引入沿江城际铁路、盐泰锡宜铁路和新长铁路电气化改造。由于江阴站城际场(包括沿江城际铁路车场及盐泰锡宜铁路车场)与新长铁路车场相互独立布设,本文针对江阴站城际场,研究了方向别合场方案以及线路别分场并配建联络线方案,并从工程投资、运输组织及与城市规划协调性等方面,经综合比选,最终确定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遗传算法的车站标识决策点布设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型客运站旅客向导标识布设的复杂性,提出基于遗传算法求解决策点的优化方法,并以北京南站为例进行标识布设实例分析,为实际方案的实施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依托某跨越断裂带密集区域的长大干线铁路,提出1种通用性的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台站布设方案及评价方法。首先,采用平均分布法建立台站分布模型,根据不同时期的保护对象并参考盲区半径指标,确定系统的初期和中期预警台站布设和预警方案;然后,估算理论上单台的预警监测能力,并根据历史地震数据验证不同预警方案下的系统预警监测能力;最后,评价不同预警方案的时效性,根据历史地震得到烈度-预警可用时间累积分布,确认区域预警效果。结果表明:该铁路平均台间距不应小于20 km;初期预警方案可监测到76.50%的历史地震,理论和历史地震的预警可用时间平均值分别为23.18和12.19 s;中期3台、4台预警方案分别可监测到80.80%和78.54%的历史地震,3台方案理论和历史地震的预警可用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5.31和8.62 s,4台方案分别为13.79和8.47s;初期和中期方案的区域预警效果均满足工程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