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开通前后,部分原有的道路公交客流向轨道交通客流转移,造成居民出行结构发生变化.在居民公交出行显示性偏好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开通之后出行者的出行时间、费用等的变化情况,构建道路公交和轨道交通方式的效用函数和方式竞争选择模型,为轨道交通6号线所在客运走廊上的公交线路调整提供依据.建议客运走廊轨道交通方式竞争选择的调查数据有效样本扩大到200个以上.对于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的竞争关系要准确把握,公交线路调整方案不能操之过急,需逐步调整实施.  相似文献   

2.
综合考虑居民出行选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小汽车(包括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建立了考虑油价上涨的非集计模型.验证了油价上涨带来的出行方式分担率和道路时空资源的变化,结果表明:油价上涨抑制了小汽车的出行需求,使得居民更多的采用低成本,节约资源的公交出行,实现了居民出行结构的...  相似文献   

3.
1 工程概况 某排水工程支管为明挖铺设,管径D=200~600mm,长960m;干管管径D=800~1600mm,总长1832m,沿居民生活区既有主干道路边埋设,最大覆土深度达9.5m.为确保既有道路的畅通和道路两侧既有房屋、电力线及供水管道等设施的安全,干管段采用顶进法施工.  相似文献   

4.
在没有铁路的冲绳,由于近年来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市中心交通阻塞,居民出行难以保证准时、快速。特别是在那霸都市圈,只有公共汽车承担着公共交通,其拥堵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整修道路的同时,必须建设能够充分利用道路上部空间的都市跨坐式单轨交通。而冲绳都市跨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增加,给本已紧张的公共交通增加了很大负担,加之我国汽车化进程加速,城市私家车拥有量剧增,城市道路变得拥挤不堪,部分低端、时段汽车的运行速度甚至赶不上居民步行速度,人们在交通上耗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如何解决道路拥堵,发展快速公交,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交通环境和出行便利,是摆在每一个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当前中国城市交通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铁道建筑》2012,(7):33
北京市今年将投资28.4亿元加快微循环道路建设,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改善民生。据介绍,2012年,北京市共安排城六区微循环道路项目24项,总长14 km;在项目选择上更加贴近民生,确定了一批学校及老旧小区等重点地区对缓解区域交通拥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作用明显的项目;由2011年的东城、西城核心区扩大到城六区,涉及天坛公园、天桥演艺园区、海淀高校区、丰台南苑棚户区等  相似文献   

7.
北京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其区域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城市的道路交通体系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与其拥有的机动车数量和居民出行量相比.交通矛盾以及由其引发的社会性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要缓解北京这一特大城市的交通矛盾.应优先考虑广大居民出行的客运交通问题。而解决客运交通的出路在于必须依靠大运量、快速度的轨道交通,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城市各区域主要干道及其这些道路之间的交通拥堵难题。  相似文献   

8.
大直径管幕超前支护在市政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成都成华区致力路工程为例,重点介绍在市政繁忙道路隧道中采用大管幕超前支护技术的设计与施工效果。致力路暗挖段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线,与既有线平面交角为75°,隧道拱顶埋深为1.0~6.2 m,暗挖隧道部分采用Φ299 mm大管幕超前支护,隧道顺利通过浅埋段,对城市道路和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保障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叉纵横,交通拥挤不堪。在城市的办公区、商业区、居民聚集区、旅游观光区每天上演着一出出公共汽车、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及行人的交通大战。安全隐患令人担忧.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汽车尾气排放还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致使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城市交通问题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大课题。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高速铁路桥下防护栅栏、维修通道设置原则和型式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影响桥下防护栅栏、维修通道设置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将桥下防护栅栏、维修通道、灌排设施设置方案优化为:(1)在养护维修通道一侧将防护栅栏调整至维修通道内侧,实现地方和铁路共用道路,解决沿线路方向的居民生产生活通道问题;(2)在无养护维修通道一侧将桥下防护栅栏由红线内0.5m处移至桥墩承台外侧,并留出新建机耕道位置,相应解决居民耕作生产通道问题;(3)在沿线两侧及横向设置灌溉设施,纵、横向灌溉设施相结合,满足沿线农田灌溉需求。优化方案明确了桥下铁路设施和生产生活、灌排设施之间的位置关系,对现场实施和设计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高架区间及车站与道路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交通规划中建设高架区间的道路条件需求和道路控制要求,高架车站道路条件需求和道路控制要求,以及声屏障的道路控制要求,对高架线与道路的综合规划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与机场巴士、出租车等道路运输方式相比,机场轨道交通具有载客量大、舒适性高、准点性好、票价便宜等明显优势,目前已成为大型机场旅客集疏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场轨道交通对旅客而言,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出行方式,对城市而言,可缓解市区与机场之间的交通压力,服务沿线居民,还可以扩大机场的经济腹地,提高机场的空间服务范围。随着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增加和城市的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13.
高架独立轨道交通具有建设、运营成本低的优势,但其对周边居民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突出,道路与轨道双层合建高架的上层道路桥梁可起到屏蔽作用,减小由轨道交通引起的道路上部区域噪声。为分析不同道路桥梁形式对轨道噪声传播规律的影响,根据实测钢轨振动加速度,建立二维声学模型进行轨道噪声传播规律预测研究。首先采用现场噪声实测结果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对比分析独立双U梁轨道、空心板梁道路桥+双U梁轨道、小箱梁道路桥+双U梁轨道的噪声传播与分布规律,揭示双层高架桥梁的降噪机理。结果表明,上层道路桥改变了噪声的传播途径,在增大桥下噪声的同时可以使得一部分区域(道路桥侧上方)的噪声减小;进而,在道路以上区域,小箱梁道路桥+双U梁轨道形式相比空心板梁道路桥+双U梁轨道显著降低了噪声级,大部分降幅在6~11 dB(A)之间,最大降幅约21 dB(A);与空心板梁结构形式相比,底面凹凸不平的小箱梁结构能将声能量更好地限制在道路桥梁以下范围内,从而对道路上方区域取得更大的降噪效果。提出的噪声预测方法可为公轨合建双层高架的轨道噪声快速预测与评估提供参考,计算结果可为双层高架的道路桥梁选型提供声学性能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无信号控制条件下2条单车道的车辆汇入同一车道时形成的冲突车流特征,通过分析车辆通过冲突点的运动规则,建立城市道路冲突车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分析在道路处于不同进车概率下车辆的时空运行状态及道路的进车概率对交通流量和车辆平均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中一条道路的进车概率小于临界值(0.2)时,该道路的交通流量和车辆平均速度不受另一条道路进车概率的影响;其中一条道路的进车概率大于临界值(0.2)时,另一条道路进车概率大于0.01时,该道路的交通流量和车辆平均速度随另一条道路进车概率的增大而减小,直到另一条道路进车概率达到临界值(0.2)。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内环路工程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架道路和地面道路组成的复合道路、双层高架路道路、带有上下匝道的复合道路、互通立交道路等各种类型道路的声场分析,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式,并通过对现有道路交通噪声的类比调查分析,验证确定各种类型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方法和预测参数。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在±2.2dB(A)以内。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居民旅行支付能力的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非  曾会欣 《中国铁路》1999,(1):15-17,42
分析了影响居民旅行支付能力的因素,测算方法,并对居民旅行支付能力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地铁列车和道路车辆运行对环境的振动影响,选取北京地铁1号线东单站—建国门站普通无砟轨道区间以及4号线北京大学东门站—圆明园站浮置板轨道区间,在地表布置多个传感器,对地铁列车单独引起的振动、公交车单独引起的振动,以及两者叠加振动进行现场测试,对振动的Z振级和1/3倍频程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采用非减振的普通无砟轨道还是浮置板轨道,在距离地铁隧道中心线一定范围内,公交车引起的振动对沿线居民影响要强于地铁列车;采用浮置板轨道,可降低地铁列车引起的10Hz以上的地表振动,尤其是4080Hz控制频段内的振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地铁列车对沿线居民的振动影响。可采用浮置板轨道来减小地铁列车振动对沿线精密仪器的影响,但采用浮置板轨道仍会使得现有环境振动有所增加,其增量是否会影响沿线精密仪器正常使用,需要根据仪器对环境振动的限值而定。  相似文献   

18.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对沿线不同人群的噪声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监测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评价了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对沿线居民、学校师生和商务楼办公人员的噪声影响。评价结果表明:3号线列车运行噪声对沿线居民影响较大,对沿线商办楼和学校的影响相对较轻, 且居民在采取噪声防护措施方面相对较为困难。3号线现有噪声防治措施无法完全解决其噪声影响问题。建议今后在人口密集区应采用地下轨道交通。  相似文献   

19.
某道路立交工程多台排水泵电动机的自动控制广深准高速铁路建设指挥部卢硕生某道路十字立交工程中,因立体交叉处最低层道路成锅底状,为防止下雨天道路最低处积水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在立交处道路旁边设置排水泵房一座,泵房地下设有一个集水池,下雨时,道路路面的回水...  相似文献   

20.
根据村庄收视现状和客运专线电磁辐射特性,预测客运专线电磁辐射对居民收视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成后居民收视受到明显影响,评价范围内各频道均不能正常收看,建议采用接入有线电视的方式改善收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