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一种时频混合格式计算桥梁在紊流风激励下的抖振时程响应。针对动力风荷载既有时域内定义的抖振激励力,又有用频域内的颤振导数来定义的与结构自身运动有关的气弹自激力,存在时频混合项的特点,引入时频混合格式的AFT方法来计算桥梁抖振时程响应;在保持频域计算高效性的同时,又通过拟力概念在时域计算结构非线性不平衡力和气弹力造成的振型耦合,通过迭代使其收敛。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格式是一种可行的计算桥梁抖振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某山区钢-混组合窄梁悬索桥采用水平导流板对其颤振、驰振性能进行了优化,为了解该桥各类风致静、动力效应,以确保施工安全性和行车安全性,进一步研究优化后加劲梁在平均风作用下的静风稳定性和在脉动风作用下的抖振性能。基于全桥有限元模型结构自振特性分析结果及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得的加劲梁断面静风三分力系数和颤振导数,采用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方法对优化前、后加劲梁的静风临界发散风速进行求解,并与基于小变形假定的二维线性理论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采用抖振响应频域分析方法,结合规范中的桥址区风场特性,计算脉动风作用下的加劲梁抖振位移及内力。结果表明:该桥设置水平导流板前、后,加劲梁静风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且性能良好;设置水平导流板后,加劲梁扭转方向抖振位移有一定程度增大,同时,加劲梁竖向剪力最大值出现位置发生改变,跨中断面扭矩显著增大,该气动措施对抖振性能的提升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3.
斜拉桥抖振响应非线性时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跨桥梁抖振响应分析中,进程分析具有其独有的优势。本文利用一系列幅值加权的空间余弦波迭加(WAWS)模拟随机风场,进而计算出抖振力,而自激力则表示为脉冲响应函数与桥梁运动的卷积形式。文中采用含增量动力平衡迭代格式的Newmark-β法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并以南京长江二桥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跨度桥梁等工程结构在紊流场作用下的抖振响应预测问题,以薄平板为例,将数值模拟的薄平板抖振响应时程结果作为训练与测试数据,选用风场时程数据作为输入,并将薄平板的横向位移、竖向位移以及扭转角响应时程数据作为输出,分别采用带外部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NARX)、长短期记忆(LSTM)、卷积长短期记忆(Conv LSTM)、注意力机制长短期记忆(LSTM-A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薄平板的抖振响应。进一步地,将迁移学习(TL)方法与上述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提出基于Davenport准定常抖振理论获取大量源任务数据的方法。通过筛选出的可用源任务数据,训练上述神经网络模型并经共享权重、微调参数后完成对薄平板目标任务数据的预测,并最终构建了TL-Conv LSTM-AM组合模型来预测薄平板抖振响应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在薄平板抖振响应预测中,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于NARX模型;引入卷积计算和注意力机制均有利于时序数据的预测,因此Conv LSTM和LSTM-AM模型的抖振响应预测精度相比单一的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当上述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迁移学习方法后能有效提升抖振响应的预测精度,但在局部...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桥梁抖振往往用多个时程响应样本来寻求其响应的统计规律,而时域分析方法计算量相当大,计算多个时程响应样本往往无法实现。笔者通过对某大跨度斜拉桥抖振作蒙特卡罗模拟,验证其响应过程的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大跨度桥梁抖振响应过程可近似为平稳随机过程和各态历经过程,即一个时程响应样本的统计规律可反映其响应总体的统计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一座1 400 m跨径流线型闭口箱梁断面斜拉桥的颤振性能,根据其风致静力失稳或颤振前主梁最大有效风攻角已接近±10°的特点,通过弹簧悬挂节段模型试验,开展了大攻角下桥梁颤振性能研究。试验发现,在4°~10°风攻角下,高风速时模型均出现了弯扭耦合程度较弱的自限幅非线性颤振现象;而在其他攻角下,高风速时模型则表现为常规的发散型弯扭耦合颤振。研究发现,经典的线性颤振理论无法适用于研究试验中大攻角下出现的非线性颤振现象。因此,采用了一种简化的非线性半经验数学模型来表示非线性颤振中的自激扭矩,并从试验模型颤振位移时程中识别得到了模型参数。基于这一非线性自激力模型,通过试验测得的位移信号来构造自激扭矩时程,再利用自激扭矩的做功时程来识别各个气动参数。之后,利用其中的部分气动参数构造气动阻尼,并基于结构阻尼系数与气动线性阻尼系数之和为零的判断条件,提出了一种针对非线性颤振现象的临界风速确定方法,同时将线性和非线性颤振的起振判断条件进行了很好的统一。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这一方法求得的颤振临界风速与风洞试验中出现的现象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钢桁梁悬索桥主梁截面气动性能及大跨度悬索桥抗风性能,以某桁梁式大跨度悬索桥结构为工程背景,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大跨度悬索桥桁架式主梁截面气动力参数的简化分析,并对大跨度悬索桥颤振和抖振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简化的板桁主梁CFD分析模型,将三维结构等效为二维平面,有效地降低了建模难度和计算工作量;根据颤振分析结果,颤振风速为50. 5m/s小于颤振临界风速为124. 2m/s,颤振性能良好;由成桥状态下脉动风作用下桥梁抖振响应结果,桥梁在风致抖振作用下性能良好,结构具有良好的气动性。  相似文献   

8.
钢桁梁具有刚度大、透风性好、能够适应双层桥面的特点,可以有效避免涡激和提高颤振稳定性,是铁路悬索桥加劲梁的首选形式。然而由于其杆件自身干扰效应明显,在脉动风作用下的抖振响应显著,因此精细化研究钢桁梁抖振响应是当前工程需要解决的难题。以拟建主跨720 m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频域计算和风洞试验方法研究其抖振响应,对钢桁梁悬索桥的抖振响应特性进行总结。应用Davenport准定常分析方法按平方和开方(SRSS)对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进行抖振响应的频域分析,制作几何缩尺比为1∶120的气弹模型,并结合可以考虑非定常效应的风洞试验,精确测量主梁关键位置抖振位移响应。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钢-混组合梁形式的斜拉桥抗风性能,以某钢-混叠合梁大跨度斜拉桥为工程实例,采用基于CFD方法的数值模拟,开展大跨度斜拉桥钢-混叠合梁式主梁截面气动力参数的计算分析,同时研究了大跨度斜拉桥颤振和抖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颤振分析结果,颤振风速为63.7m/s小于颤振临界风速为97.6m/s,颤振性能良好;由抖振响应分析结果可知,桥梁具有良好的风致振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韦中 《北京公路》2004,(1):23-27
颤振导数的测量在桥梁抗风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预测桥梁颤振稳定性和计算抖振力的基础,其通常通过节段模型试验模拟主梁振动折减频率进行模态识别而得到的。本文讨论了通过拉条模型试验,用自由振动法测量颤振导数的理论过程,并探讨在全桥模型中使用自由振动法测量颤振导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跨斜拉桥成桥与施工状态的风致抖振响应,分别采用时域和频域方法对一座典型大跨斜拉桥的成桥状态、施工最大双悬臂与最大单悬臂状态进行了数值计算.采用改进的谐波合成法模拟桥梁结构的随机脉动风场,基于有限元编程,实现了考虑自激力的斜拉桥抖振时域分析,使用多模态耦合分析方法进行斜拉桥的频域抖振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梁设计基准风速下,成桥状态和施工状态的横桥向和扭转角抖振位移均较小,施工最大双悬臂中跨悬臂端点竖桥向抖振位移较大,在施工中应妥善处理;成桥与施工状态下的主塔塔顶抖振位移均较小,施工过程中可以不考虑主塔顶部的位移控制;基于合理模拟风场的时域计算方法,能够考虑各种非线性因素,能够较好地反映斜拉桥的抖振响应;不考虑气动导纳的频域计算会夸大斜拉桥的抖振响应,考虑Sears函数作为气动导纳的频域计算方法会低估斜拉桥的抖振响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悬索桥跨径朝向2 000 m级发展,由大攻角和大振幅引起的结构非线性和气动力非线性影响突出,颤振设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桥梁颤振计算理论及方法已无法满足大跨度及超大跨度桥梁的抗风设计需求,亟需发展桥梁非线性颤振计算理论与方法。在扼要回顾线性颤振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近年国内外关于桥梁非线性颤振的研究进展及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非线性自激气动力的研究成果和几种典型的非线性自激气动力模型,并根据桥梁断面气动力随振幅变化的非线性特性,重点介绍了2种不同类型的非线性耦合颤振计算方法,其有效性和准确性均通过风洞试验进行了验证。需要指出的是,气动力的振幅依存性是大跨度桥梁颤振后状态研究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计入耦合效应的高次谐波气动力的振幅依存性。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确定了三维和多模态非线性颤振计算方法,任意运动及紊流下非线性气动力建模和非线性颤抖振理论,以及如何科学制定"软颤振"的评价标准是未来需要重点开展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开发了分析大跨度桥颤振失稳、抖振响应及其之间相互影响的有限元程序。在随机参数激励(RPE)分析中采用颤振导数代替以前研究人员使用的指数函数,这使有限元的求解成为可能,并使RPE分析比以前节省时间。使用该有限元程序,多个模态可以很容易地包括在颤、抖振的分析中。在颤振分析中,用户可以选择RPE方法或特征值方法;在抖振分析中,可以选择RPE或谱分析法。  相似文献   

14.
夏桂云  张建仁 《国外桥梁》2001,(4):52-59,75
提出了一个基于有限元全新的高等气动分析模型,此模型可用来分析时域内颤振失稳和抖振响应问题。时域内的运动方程用模态坐标状态-空间形式给出。与频率有关的颤振导数可变换成与时间有关的合理函数,这样在阵风作用下三维气动运动的耦合影响就可以准确地进行分析。抖振力用准稳态公式及适当的气动容许值加以考虑,用多维自动退化移动平均模型来模拟沿桥长的扰动风速。对主跨1991m的明石海峡大桥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抖振响应的理论值与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值符合较好。还对影响抖振响应的各主要参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大宁河特大桥为工程依托,建立了空间有限元模型,对该桥的颤振稳定特性、涡激振动和抖振响应进行分析与计算,得到该桥的颤振临界风速、涡振锁定风速、涡激共振振幅以及抖振位移。结果表明,拱桥成桥后刚度较大,抗风设计通常满足要求;施工中,通过制定具体的抗风措施,如设置抗风缆,能够保证抗风安全。  相似文献   

16.
笔者提出一种改进的谐波合成法,利用该方法仿真得到桥位处的脉动风时程。基于Miyata T准定常气动力模型,在Ansys中引入自激力的影响,对北山特大桥最大双悬臂施工阶段进行风致抖振时域分析,侧重研究结构线性与结构非线性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风致抖振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影响,结构抖振响应略大于线性情况下的响应;在设计基准风速下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表现出一定的几何非线性行为;将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值和静、阵风荷载作用结果比较,得到脉动增大系数。  相似文献   

17.
有限元方法计算桥梁涡激振动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用有限元法计算桥梁涡激振动的时程响应:应用条带假设和半经验半解析的Scanlan第二涡激作用力模型实现涡激作用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离散化;针对Scanlan模型中Vander Pol性质的时间频率混合项,引入时频混合格式的A丌方法来计算涡振时程响应,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传统的连续模型和随机振动理论计算桥梁涡激响应方法相比,时程计算可以考虑多振型的组合作用,结构非线性等多种影响,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仙新路过江通道主桥为跨径布置(580+1 760+580) m的悬索桥,桥塔高267 m,加劲梁采用整体式闭口钢箱梁。为研究该桥运营阶段抗风性能,通过1∶50缩尺比加劲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分析大桥的驰振性能及提高大桥颤振性能的气动措施;通过1∶140缩尺比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验证大桥的颤振、静风稳定性,并研究桥梁的抖振响应。结果表明:该桥在常遇风攻角范围内(-3°~+3°)不具备发生驰振的必要条件,加劲梁断面具有良好的驰振稳定性;加劲梁原始断面的颤振稳定性不满足规范要求,在中央防撞护栏间增设0.67 m高中央稳定板后,颤振临界风速高于颤振检验风速并具有一定的富余量;采用优化措施后,大桥具备良好的静风与颤振稳定性,加劲梁、桥塔在设计风速下各测点抖振响应值较小且均未发生不稳定振动或发散性振动。  相似文献   

19.
大跨度桥梁抖振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Scanlan教授的大跨度桥梁抖振分析理论,引入空间梁单元的位移插值函数及拉盖尔高斯积分法,提出了了一套抖振有限元分析方法,该法还可直接用振型函数来计算抖振内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维气动导纳的大跨桥梁抖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大跨悬索桥流线形箱桥梁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用测压法对流线形箱梁断面在不同紊流场中的气动力进行了测量,得出适合流线形箱梁断面的三维气动导纳公式和抖振力沿跨向的相干函数,建立了基于三维气动导纳的大跨桥梁抖振分析方法,改善了传统上计算抖振在气动导纳和相干函数上的明显缺陷.研究结果表明,流线箱型断面抖振力的跨向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