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数据库技术在秦岭隧道防灾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隧道火灾扑救困难,损害巨大,是影响隧道安全施工和运营的关键因素。借助数据库技术可加快防灾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防灾决策的质量,保证防灾信息的正确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减小灾害损失。作者阐述了火灾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在秦岭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特长公路隧道火灾防灾救援安全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分析了隧道火灾特点和原因,结合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试验提出隧道防火的基本原则。通过对隧道火灾防灾的各个子系统的分析,本文提出的对特长公路隧道火灾防灾救援安全策略的相关观点,对我国隧道防火设计和火灾救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铁路隧道火灾预防及救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茅为中  张念 《隧道建设》2010,30(1):20-23
如何做好铁路隧道的防灾救援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特长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国内外铁路隧道设计经验和重大火灾案例,针对特长铁路隧道火灾防灾救援和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给出一般特长铁路隧道火灾防灾救援设置方案的建议,对促进完善我国铁路特长隧道的火灾防灾救援和安全疏散规划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7,(12)
为了明确公路隧道火灾逃生原则并完善现有横通道设计中的不足之处,针对现有公路隧道防灾逃生方案及横通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公路隧道火灾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防灾减灾功能最优化原则,分别对公路隧道防灾逃生原则、横通道与主洞交角、横通道防火门设计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公路隧道火灾逃生方案制订原则与横通道设计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东平  蒋尧 《隧道建设》2017,37(8):952-957
为确定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防灾通风机合理的布置方案,分析相关因素对防灾通风的影响规律,合理简化防灾通风计算,以某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工程为依托,利用SES程序建立防灾通风计算模型,对风机仅布置于正洞、横通道及同时布置于正洞和横通道内3种方案进行比选,并研究自然风、火灾位置、火灾规模及隧道纵坡等因素对救援站防灾通风的单一及其综合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左右分离式隧道内紧急救援站,将风机布置于救援站前后两端的正洞内时,满足防灾通风要求的风机数量最少,是较优的布置方案;各因素均会对防护门处风速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自然风、火灾位置、火灾规模、隧道纵坡;同时考虑自然风和火灾因素作用时,最不利工况下需要的风机数量约为不考虑其影响时的1.9倍。  相似文献   

6.
控制纵向通风隧道火灾烟流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模型揭示了公路隧道火灾时期发生逆流时火源区域烟流流动规律,分析得出公式可以估算阻止火灾时期发生逆流时所需的“临界风速”。从本模型得知临界风速取决于隧道高度和火源热释放率的大小。通过和在原型试验隧道火灾实验数据的比较,本模型可以为防灾通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邓小华  宋神友  曹正卯  张琦 《隧道建设》2020,40(8):1176-1184
为解决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火灾排烟及防灾救援难题,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在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不能满足火灾排烟的情况下,提出利用顶部横向排烟联络道结合侧壁排烟孔的新型排烟体系,解决超长、超宽沉管隧道火灾排烟难题。与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相比较,新型排烟系统可充分利用烟气流动特点,排烟效率明显升高,可用疏散时间得到较大幅度增加,进一步提升了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防火安全性。针对水下枢纽互通结构形式及通风流场特点,提出水下枢纽互通区的排烟和疏散方案。入口合流匝道段采用纵向通风+吊顶排烟道方案,并在分岔及合流位置重点排烟或设置竖井排烟,可有效控制火灾烟气。在设置防灾设施的条件下,结合周边路网交通特点、救援力量分布情况等,建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防灾救援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防灾救援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长大公路隧道不断增多,防灾救援面临新形势。结合公路隧道火灾的起因和特点,对其火灾应急救援的组织管理体系、救援体系的框架结构、应急救援梯队和火灾救援行动的实施流程进行探讨,并提出公路隧道火灾应急救援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奎  王志强 《隧道建设》2017,37(2):150-159
统计分析了83例国内外铁路隧道运营期事故资料,研究了铁路隧道运营期间主要灾害类型、原因及防灾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铁路隧道运营期间主要灾害类型有火灾、列车碰撞、脱轨及衬砌剥落;2)铁路隧道运营期防灾应以隧道火灾为重点,同时兼顾列车碰撞、脱轨和隧道衬砌混凝土剥落等灾害;3)隧道内旅客列车火灾的主要原因为列车车辆关键部位故障、人为因素、列车车辆缺陷致列车碰撞或脱轨;4)依据土建设施规模及隧道结构分布特点,长大铁路隧道(群)运营期防灾模式可选择定点停车疏散救援模式、全长或局部范围内随机停车疏散救援模式;5)铁路隧道防灾涉及基础设施、铁道车辆和运输调度,应建立铁路隧道运营期灾害防范体系及预警系统,防止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隧道射流通风与防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隧道火灾危害主要来自于烟雾,而烟雾的扩散完全被隧道气流控制,依照这一关系提出了在不同性质的纵向气流作用下,火灾烟雾扩散的3种基本形态。根据火灾强度和发生位置等主要作用条件,分析和论证了火灾自然风的形成,特性和基本关系式,充分考虑了射流风机的调控优势和火灾特性,建立了以调控气流控制烟雾扩散浓度和扩散区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大大改善和提高了隧道的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统计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发生规律,通过对2000—2015年我国隧道火灾事故的统计分析,获得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特点和产生的后果,以及隧道火灾的发生频率、车辆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规律特征。结果表明:车辆自身故障是诱发隧道火灾的主要因素,约占总数的63%;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占16.3%,造成隧道结构受损的事故占24.8%,后果较为严重;货车是引起火灾的主要车型;夏季和冬季是火灾的频发季节,且年平均月分布呈现"W"形分布规律;山区及经济发达地区火灾次数相对较多。最后基于统计结果提出进一步减少隧道火灾事故的针对性建议,指出今后防火减灾对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隧道火灾可能毁损隧道衬砌支撑,造成隧道坍塌。通过对热损分布关系进一步了解,有助于在灾前提高材料的防火性能设计,并在灾后较精准的预测其损害范围,进而降低修缮成本。以往的研究都采用个别式热损试样准备法,无法准确预测没有试验数据的结果,故本研究提出连续热驱试样准备法,从而得出连续性的试验数据。本研究研析水泥砂浆受连续热损后,其拉力强度及破裂韧度与温度的相互关系。藉由试验结果,除可获得较为精确的预测方程外,并以Log Log交点法得到相对合理与准确的临界热损温度(540~550 ℃),以期为隧道火灾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盾构隧道衬砌由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通过螺栓连接拼装而成,存在很多薄弱接头,这使其在火灾高温条件下会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力学响应。因此,为了获取盾构隧道管片及接头高温下力学性能,对7组足尺管片试件进行了火灾试验,研究了火灾类型(ISO834、HC及RABT标准升温曲线)、管片类型(标准块、标准块接头及封顶块接头)和密封设置对盾构隧道管片在火灾高温下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在较快的升温速率和较高的温度下,管片受火面混凝土发生严重剥落,导致大量钢筋外露,影响盾构管片高温下承载力,威胁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安全;②当各试验距受火面25 mm处混凝土温度均超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耐火极限判断标准时,试验管片变形较小且未出现破坏现象,可知仅将温度作为隧道内承重结构体耐火极限判定依据较片面和保守;③管片接头处手孔密封设置及接缝密封设置分别对连接螺栓螺母和螺杆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对止水条的温度变化趋势和特征影响不大;④混凝土严重剥落导致的管片厚度减少、大量裂缝产生造成的管片完整性下降以及混凝土水分受热蒸发留下的与外界贯通的毛细孔道均严重降低管片的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张志刚  林巍 《隧道建设》2017,37(6):717-721
港珠澳跨海集群工程海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运营期设置有主动与被动的双重防火系统。结合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的主要技术特点,提出防火设计中热释放率、火灾次数、耐火等级以及采取防护措施后构件的主要耐火指标。依据工程防火的具体实施条件,通过综合比较,沉管结构防火设计采用防火板直接覆面方式,沉管接头防火采用由刚性防火板与柔性防火隔断共同组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层防护系统。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道路交通的日新月异。与此同时,隧道交通也迅猛发展,随着公路隧道的大规模建设,隧道数量、交通流量、危险品运输量都日益增多,公路隧道内火灾的危险将会呈上升的趋势,而隧道的消防安全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该文以降低隧道火灾风险为目的,通过对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特点、危害及起因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助于改善大连路隧道安全水平的建议与措施,以期达到"以防为主,消防结合"的隧道火灾预防要求。  相似文献   

16.
安文娟  李远哲  谢耀华  王少飞 《隧道建设》2022,42(10):1738-1745
为提高公路隧道火灾场景下人员疏散虚拟现实试验的生态效度,以内嵌Inside-out定位技术的VR(virtual reality)一体机为基础,研发公路隧道6DoF(six degrees of freedom)人员疏散试验系统。该系统应用于试验时,参与者可摆脱鼠标、手柄等控制及设备线缆的束缚,在虚拟场景中6自由度感知信息及自主行动完成试验,且系统可通过对参与者实时跟踪定位获取其速度特征数据。为验证该试验系统的有效性,采用该系统开展真实空地、虚拟空隧道和虚拟火灾事故隧道3种场景下的人员疏散试验,采集30名参与者在不同场景中的移动速度、移动轨迹与情绪反应、沉浸感、临场感等数据,并分别对比真实空地与虚拟空隧道、虚拟空隧道与虚拟火灾事故隧道中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 1)采用该系统进行疏散试验时,头戴VR设备未引起参与者的眩晕感; 2)参与者在虚拟火灾场景中具有较强的临场感,其情绪反应、移动轨迹、移动速度等与在真实场景中基本一致,说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顶部开口的城市隧道在采用自然通风模式下的火灾特性,在已建成的隧道中设计并实施了全尺寸火灾实验,得到了隧道火灾自然通风模式下的拱顶附近烟气最高温度纵向变化数据。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预测结果对比的方式验证了H.Kurioka等人建立的隧道火羽流模型及其计算公式的可靠性,为市政公路隧道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用来指导隧道火灾的研究及其消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蔚艳庆  胡萧越  崔鹏  王明年 《公路》2021,(1):347-352
为了确定四洞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的烟气控制标准,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火灾隧道内防止烟气逆流的纵向临界通风风速,并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进行对比验证,同时研究阻塞场景下在相邻安全隧道内进行反向通风的控烟模式,得到阻止烟气经火源下游的横通道蔓延到安全隧道的临界风速。结果表明:Kennedy理论公式计算的结果与FDS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确定三车道隧道火灾模式下临界风速为2.2m/s,双车道为2.3m/s;阻塞场景下,三车道隧道发生火灾时,相邻三车道安全隧道反向通风临界风速不小于3.5m/s,双车道隧道发生火灾时,相邻三车道安全隧道反向通风临界风速不小于5.5m/s。  相似文献   

19.
阻燃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燃沥青混合料主要用于隧道等有特殊防火要求的路段,而温拌沥青混合料则因为其排放少、环境友好、节约能源而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应用。针对隧道的特殊施工环境,采用阻燃温拌混合料可有效降低对施工人员健康的不利影响,同时又能保证隧道使用期内的防火安全,是一种实用的隧道路面混合料类型。结合江西省武吉高速九岭山隧道工程实践,采用APFR阻燃剂和F6温拌液制备了该类混合料,先对其相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pH值和烘烤残留物质量间接证明了二者不会产生相互不利影响,其后进行了高温、低温、水损害等试验,证明了其路用性能与普通热拌混合料、Sasobi温拌混合料相比没有显著降低,最后通过实体工程数据,总结了该类混合料施工的主要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