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病害时有发生,为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因地基处理不当而导致的工后沉降变形过大等问题,本文以青海省新建民小一级公路沿线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两座涵洞为工程实例,采用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分别对两座涵洞进行地基处理,对其处理效果和地基沉降变形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不同地基处理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都能有效减弱或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区涵洞地基因浸水而引起的湿陷变形,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涵洞地基承载力;(2)灰土挤密桩法对提高地基土压缩模量比换填法更有效;(3)通过现场监测得到,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涵洞地基的一年累计沉降量分别为25.0 mm和18.2 mm,分别完成最终沉降量的79.9%和78.1%,两种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呈现先增大后趋于平缓稳定的变化趋势;(4)经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处理过的涵洞地基累计沉降量都在稳定可控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提高涵洞结构的安全性,相比于换填法,灰土挤密桩法对降低湿陷性黄土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更为有效;(5)本研究成果可为湿陷性黄土地区涵洞地基设计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德义 《铁道建筑》2011,(10):78-80
结合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对灰土挤密桩设计、施工、挤密效果、地基承载力等进行分折,验证了灰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高震 《铁道建筑技术》2013,(Z2):119-122
针对新建准池铁路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了本工程黄土的湿陷特点,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结合灰土挤密桩在本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重点研究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作用原理、施工等,验证了灰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灰土桩处理黄土液化地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荣 《铁道勘察》2006,32(5):44-46
介绍了灰土桩的加固机理与设计计算原理,对黄土的液化机理、判别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结合具体工程试验,对黄土地基经灰土桩处理前后的液化应力比进行了分析,认为灰土挤密桩在提高黄土地基的抗液化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原状、挤密黄土地基的有限元法计算及分析,探讨了原状黄土地基的变形、强度特征以及挤密对它的影响,得出由于灰土挤密层变形模量增大,使强度增大,变形减小;挤密地基的应力分布范围比原状土地基大,使下卧层的原状土附加应力减小,受力条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针对《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灰土挤密桩的施工质量要求,结合房建、公路工程中灰土挤密桩的施工实践,对挤密桩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选用了小型机具机械洛阳铲预成孔夯拓成桩,较好地解决了在狭小场地进行灰土挤密的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7.
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浸水后的时空变形特征是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以银川至昆明高速公路(G85)太阳山开发区至彭阳(宁甘界)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载荷试验和浸水试验为手段,研究水泥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浸水条件下的复合地基变形。研究表明:水泥土挤密桩对黄土地基的承载力改善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随着桩数的增加,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群桩效应均随之增加;不同深度处的湿陷变形速率曲线规律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土体湿陷变形呈现时间早、速度快、变形量大的特点;在浸水试验试坑竖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变形分析表明水泥土挤密桩对黄土地层的湿陷变形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技术 ,重点介绍灰土挤密桩的设计参数、施工方法以及桩间土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灰土挤密桩处理软弱地基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3座住宅楼软弱地基土处理为例,介绍了重锤夯击灰土挤密桩法处理软弱地基土的具体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挤密桩桩间土挤密效果的研究众多,但多数研究都停留在定性分析上,结合中卫—兰州高速铁路路基试验段的挤密桩工程,对桩间土的挤密效果进行量化试验,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施工工艺等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桩间土挤密系数受桩间距、加固地基土原始含水量、现场成孔工艺和施工顺序的影响较大,且桩间土在平面不同位置和竖向不同深度处的挤密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分别采用柱锤冲扩桩、挤密桩和强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区高铁路基试验段地基开展堆载预压沉降变形观测及持续浸水试验,研究这3种地基处理方法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处理后的地基总沉降均主要来源于地基处理深度以下;柱锤冲扩桩和挤密桩处理的地基分别在堆载预压3个月和6个月时的剩余沉降量便可满足高铁对路基的沉降控制要求,而强夯处理的地基至堆载预压258d时的剩余沉降量仍然未能满足要求;3种地基处理方法均能较好控制持续浸水条件下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的沉降变形。可见,柱锤冲扩桩和挤密桩2种地基处理方法对沉降的控制效果好,适用于黄土区高铁的地基处理,并建议柱锤冲扩桩和挤密桩2种地基处理方法分别在下陷深度不超过20和15m的湿陷性黄土场地使用;强夯结合CFG桩的地基处理方法在湿陷黄土下限深度小于6m的场地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挤密灰土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作用原理及套管法施工技术 ,详细说明施工过程技术指标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夯扩素土挤密桩对改善黄土湿陷性的效果,分析了夯击能对桩周土挤密效果的影响.根据桩周土的挤密系数、孔隙比沿桩体径向的分布规律,按照挤密效果将桩周土分为充分挤密区、有效挤密区和挤密影响区三个区域,为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郑西客运专线淹池至灵宝段盘东隧道为研究对象,对用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后的隧道地基在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地下水、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对黄土隧道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水泥土挤密桩对控制黄土隧道地基沉降作用明显,尤其在富水条件下。研究结果可为水泥土挤密桩在黄土隧道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沉降控制是湿陷性黄土区高速铁路建设中的技术难题.本文以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路基试验工程为依托,通过开展沉降变形观测、大型浸水试验、路基沉降预测,对高速铁路技术条件下水泥土挤密桩地基的沉降变形特性、湿陷性消除效果、沉降控制效果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挤密桩最大处理深度一般不超过15 m.本试验场地采用15 m挤密桩处理,恒载预压6个月路基的剩余沉降量便已满足铺设无砟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浸水后该地基加固层仅出现了极少量的沉降,加固层的黄土湿陷性已完全消除.在湿陷性黄土厚度小于15 m的场地,采用挤密桩处理地基是一种有效的沉降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12种配比的石灰钢渣挤密桩试件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龄期和不同饱水时间时桩体试件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灰钢渣挤密桩体混合料的最佳配比(石灰∶土∶钢渣)为7∶100∶30;石灰钢渣挤密桩最大无侧限抗压强度较灰土挤密桩提高60%左右,且不同饱水时间时石灰钢渣挤密桩的强度均比灰土挤密桩高。  相似文献   

17.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临潼梁场地基加固,介绍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中应用的工艺原理、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黄土由于其湿陷性的特殊性质,导致铁路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铁路安全。本文依托湿陷性黄土路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挤密桩桩径对挤密水平范围有显著影响,挤密影响范围可分为充分挤密区、有效挤密区和挤密影响区。桩周土体竖向位移随距桩边距离的增大先迅速增大随后逐渐减小直至为0,在距离桩边约0.7~1.0 D处,竖向位移达到峰值;竖向位移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当深度约为2 m(0.4倍桩长)时土体几乎无竖向位移,随后竖向位移继续增大。一定范围内增大挤密桩直径能显著扩大挤密影响区。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依托工程最经济、合理的挤密桩直径为0.4 m;根据现场监测数据,路堤施工完毕后路基整体累计沉降量不超过5 mm,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朱兆斌 《铁道勘察》2005,31(2):29-32
混凝土挤密桩加固软土地基时,可根据其孔隙比变化和含水量不变的原理,分别求得桩间土的地基承载力和桩的承载力。运用温克尔地基局部变形理论、弹性地基梁的计算方法求解地基的变形和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多丰铁路途经潮河河谷岸坡地区分布有黄土,沿线路长度46.6 km,埋深地表下3~10 m,大部分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轻微至中等。对本段路基,除采用黄土路段的一般工程措施外,再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地基,路堤在基底(两侧排水沟外缘外1 m)范围内、路堑在路基面(含侧沟及侧沟平台)范围内,使用灰土挤密桩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